忆年|许金晶:我与母亲的三个春节

许金晶
2019-02-11 15:09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

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不同地域年俗迥异,“年”的背后展现给你的是一部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史诗。澎湃新闻·请讲栏目推出“忆年”专题,讲述那些年,那座城,那个村庄,那些与年有关的人和事。

澎湃新闻 龚唯 制图

太过久远的春节,在自己的记忆中,已经日渐模糊。而在自己走上工作岗位的这十六年里,有三次春节,印象格外深刻,而这些记忆,都跟母亲直接相关。

2004,北京

2003年大学毕业后,自己几经辗转,来到北京一家知名的新创都市报工作。几个月之后,由于种种原因,自己跟报社的缘分走到了尽头。当时自己刚刚二十出头,正是风华正茂、年轻气盛的时候。眼看着春节日近,自己却成为了一位重新择业者,实在无脸见江东父老。于是几经踌躇,终于在腊月二十八这一天,给母亲打去电话,相告实情,询问她能否来北京一起过春节。依稀记得母亲在电话那头略有迟疑,但还是很快应允下来。

母亲真正出现在北京我住处时,已经是腊月三十的上午。一进家门,厨房里杂乱无章,水池里还陈列着合租女房客的餐碗碟盆,而冰箱里则是空空如也。北京的那个冬天非常寒冷,满心期待着儿子能闯出一番事业的母亲,感受着干冷的天气,又看到儿子如此不堪的处境,心情可想而知。然而母亲对我没有任何责难,而是马上动手,收拾厨房,打扫房间。没多久功夫,这个两居室的小屋面貌已经焕然一新。

简单吃完午饭后,下午,母亲带我一起去逛报社附近的菜市场。当时摆摊的摊主已经不多,而且菜价也是非常昂贵。在基层小医院工作、当时收入极其微薄的母亲没有任何埋怨,而是问价、付钱,让我们二人大包小包拎满。

即便是在客居之地,即便是在毫无记忆和情感联系的居住屋里,当满满一桌家乡口味的菜肴上桌,当电视里传来春晚的画面,因“失业”而带来的种种抑郁和苦闷,也在瞬间烟消云散。一边吃饭,一边看春晚,一边母子俩交流着未来的愿景,这个年,也迅速地从失落的阴影,转化为新希望的开始。

大年初一,带母亲一起去参加北京的庙会。因为母亲的陪伴,也因为一直以来的北京梦的支撑,庙会上的热闹与喧嚣,已经让我忘记了自己的处境,流连忘返。现在回想起来,恐怕母亲的内心仍然是沉甸甸的隐痛,只是无法与儿子诉说而已。

春节假期结束之后,自己很快通过了一家国家级杂志社的面试,到新的单位报到上班,开启全新的生活。自己在北京度过的八年岁月里,这是唯一一次在北京过年,也恰恰是印象最深的一次。

2008,南京

2007年下半年,我双学位毕业后,选择了离开北京,回到家乡江苏的省会——南京工作生活。南京尽管属于广泛意义上的家乡范畴,但在那时,它之于我,只是每次前往北京读书工作时的中转站而已,对这座城市,实在谈不上有多了解。于是在南京的头几个月里,一边找工作,一边遍访南京各大景点和文化据点,熟悉南京这座城市。到了2008年1月,同样是临近春节之时,自己的工作确定,新的住所也已经找好,就等着过年了。

接下来就是每一位南京人所熟知的大雪灾,大雪肆虐的严重程度,让公交停运、交通瘫痪,整个南京城在那几天里,接近一座死城。而我当时,刚刚搬到居住屋里,带出来的行李家当有限,更没有厚被子,难以在这个冬天正常生活。而考虑到当时自己面临在新城市重新开始的状况,要花钱全部买新的被子,的确有一点囊中羞涩。正当我为如何落脚踌躇的时候,突然接到了母亲的电话,她已经从老家,带来了几床被子,此刻就在我的楼下。听到老妈亲切而熟悉的声音,我这个不争气的儿子,瞬间泪流满面。

原来,当时的高速已经封闭,母亲乘坐的长途汽车,是完全从普通公路,花了七八个小时时间(正常三四个小时车程),才开到南京。到达中央门长途汽车站之后,出租车已经几乎无人出车,母亲是跟几位陌生人拼车,打了一辆黑车,才赶到我的住处。出现在我面前时,满面风霜、而又无比疲惫的母亲,对儿子却是笑容相迎。我很难想象:如果这一路上有什么闪失,我今后的生命,将面对怎样的懊悔与自责,对于母亲,只有感动,只有感恩。

2019,海安

时间过得飞快,从2007年到2019年,我在南京已经度过了将近十二个年头。慢慢地,一步一步,自己的工作、生活,都一年比一年更好。从租房到购买自己的房子,从媒体到经济类事业单位,从独身一人到拥有自己的爱人和小家,南京见证了自己的成长与发展历程。而就在当下2019年的这个春节,同样让我印象无比深刻。

在过去的一年里,在我们的鼓励与支持下,母亲在老家市区购买了一套房子,从此跟家里众多亲人,过上了比邻而居的生活。按照我们江苏新房子第一年春节必须在里面过的习俗,我跟爱人一改多年来一直在南京过年的惯例,早早买好回老家的火车票,准备在新房里,跟老妈一起欢度春节。

然而到了腊月二十八晚上,当我们下班回家,准备收拾东西,第二天启程之时,却发现家中厨房的楼板上,开始很严重地漏水。我们找到楼上的房客,发现三楼并没有漏水。一时之间,实在无法找到漏水的原因。这可让我跟爱人的心情一下子落到了谷底。我们几乎一夜无眠,晚饭也只能简单做了两碗面条应对了事。第二天跟建筑单位联系,原来的负责人已经退休,新负责人却一直推托说工人已经回家过年,要初七上班后才能过来查看。而跟居委会联系,也是同样的说辞。我跟爱人都是老实、单纯的读书人,遇到这种情况,真的是“秀才遇到兵”,有理难言。眼看着回家时间一刻刻临近,我俩心急如焚。

此时,刚好母亲打来电话,得知情况之后,立马问我们要建筑单位电话,说跟他们理论。我们害怕母亲太强势,跟对方起争执,一时没有把电话给她。于是母亲自己查到南京的市民热线,拨打过去,留下了我的电话和住址。不到一个小时,居委会一位主任就带着一位师傅过来查看。这位很有经验的师傅一看,就判断是三楼洗衣机出水管道的问题。我们跟三楼联系测试,果然如此。于是约好这两天请他们暂时不要使用洗衣机,等我们过年回来,马上修理。就在师傅回去之后,街道司法所的负责人又打来电话,询问事情是否解决,并表示有问题,随时可以予以支持。我跟爱人在心里石头落地的同时,也惭愧于自己社会经验的缺失,同时对母亲的举动佩服不已。

除夕之夜,一家三口在老家的新居中团聚,一大桌菜,满满的开心与欢喜。看到母亲的神采飞扬,看到母亲因入住新居而焕发的生命活力,我们都深受感染。而这个春节,也已经载入自己的生命记忆里,相信多少年之后,仍然难以忘怀。

大年初一晚上,因为上述事故,我们不得不提前返回南京,相约初二对楼上的漏水进行修缮。回到南京后的我们,做饭、读书、写作,一切在春节这个举国欢庆的节日里,又重新回归了日常节奏。可此时我们的脑海里,还是时时出现除夕之夜的那顿年夜饭,出现母亲在厨房里忙活,出现我们想象当中,母亲跟市民热线严正交涉的场景。

生命中三次难忘的春节记忆,让我们明白:亲人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年就在哪里。如是而已。

恭祝各位读者新春快乐,诸事大吉。就此搁笔。

2019.2.6(大年初二)上午作于竹林斋

(作者系独立书评人)

    责任编辑:田春玲
    校对:余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