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中国年|工作后的第一个春节,对家乡有了更多依恋

默城 发自山东乳山
2019-02-10 13:50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春节,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青年,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前途似海,来日方长”。澎湃评论推出“新青年·中国年”专题,邀请90后评论员、大学生,呈现当代新青年眼中当下的乡村与城市和未来的中国。

离开校园大半年后,我迎来了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春节。

此前十多年读书生涯,虽不乏苦累,但好在都有寒暑假来放松疏解。那时有大把时间留在家乡,陪着父母,总感觉时间是用不完的。如今没有了寒暑假,“第一个春节”的仪式感,再加上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便放大了这次春节返乡的重要性。

一遍遍电话询问父母春节需要的东西,一箱箱年货送回去,带父母实现“车厘子”自由。不仅如此,我还硬着头皮和单位领导多请了三天假,领导顾及我是外省游子,思乡亲切,欣然应允。于是,我得以在年前三天,提前回到老家。

我的老家,山东威海乳山,是胶东半岛上一个比较质朴的县级市。在上大学之前,我都没怎么离开这一方水土。那时,对家乡“嫌弃”多一点,“依恋”少一点。而去杭州读书后,巨大的发展差异使我对家乡“嫌弃”的主观感知更加强烈。不过现在,情感的天平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春节再回到乳山,感觉熟悉又陌生。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老家的公交车。我回乡的第一天就坐上了一辆,为了方便付钱,我特意准备了零钱,可上车时才发现竟也可以用支付宝。不得不说,我有些惊讶,毕竟在我工作的杭州,公交车上有支付宝,也不过是这一两年的事。

更惊讶的事还在后面。我老家民风比较淳朴,司机师傅和乘客很多都是熟悉朋友,在车上侃大山和聊家常也都是常事。在这辆公交车上,我无意中听到司机和乘客说到“车让人”的事。大概意思是,现在乳山对交通管得很严,斑马线都要司机礼让行人,不然被监控拍到还要扣分。而司机师傅对此不仅没有抱怨,反而很理解,“咱乳山的司机,无论走到哪里都是最文明的。”

无论红绿灯,斑马线前“车让人”,杭州也是推行比较早的城市了。现在,我老家人也逐渐拥有了这一交通文明追求,我们这种游子,对家乡好感度怎能不瞬间提升?无论是移动支付、“车让人”,还有街上那一辆辆新能源客车,都仿佛让我看到了杭州的影子,这可能是家乡给我的最大惊喜。

公交体验只是一个缩影,这次春节回乡,无论是熟悉还是陌生,强化的都是对家乡的“依恋”。也许只有拉开距离,走过更多地方,一个人才能真正明白对故乡那深藏的感情。

变化的不只是“家乡貌”,还有“家乡人”。在过去一年里,我姥姥离开了,留下了孤单的姥爷,但好在姥爷生活态度还积极乐观;舅舅病了,但现在已经痊愈出院;表哥有了自己的孩子,形成了幸福的三口之家;堂哥也谈恋爱了,并在大年初三将女朋友带回了家……

春节回家后,我去看望了即将80岁的姥爷,给他带了一些礼品,孝敬了一个小红包。后来小姨说,姥爷对我工作赚钱后还能惦记着他来看望他,很开心很感动。

听说姥爷这么说,我的心情比较复杂。一方面在思念逝去的爷爷、奶奶和姥姥,心想若他们都能活到现在,也能得到我的“孝敬”,并露出幸福的笑容,可惜这永远都只是空想;另一方面,不禁让人思考,亲情为何物?或许是我对姥爷那一份感动的期许,或许也是姥爷的那一份感动,毕竟我们彼此记挂着。

而我的父母,若要非从他们身上找点涟漪,可能就要数春节没回家的姐姐一家了。姐姐结婚后,几乎每一年都回我家过年。今年出于各种考量,便举家去姐夫老家河南过年了。

虽然父母常开玩笑说,姐姐一家今年不回来,家里会显得格外清净些。但我心里明白,这只是“嘴硬”,他们更喜欢春节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即使累也是快乐的。亲情渲染起的“陪伴的幸福”,不可或缺。

姐姐不在家的春节,我们的小家虽然安静了一些,但“大家”依然热闹。大年三十晚上三叔家做东聚餐,初一则我家做东,初三二叔家做东……短短四天聚了三次,这不是一种重复,而是一种联系、一种纽带,带有春节的印记,更带有普通中国人情感的味道。

这些变化与感受,让我重新思考亲情、家乡的意义。也许是因为“近之则不逊”,以前总感觉,家乡的人被功利蒙蔽了心,言必“钱钱钱”,行也多为“钱钱钱”所困。但这次回乡,以亲人之间情的感联系为切口,进而延伸到朋友、街邻以及整体社会状态,我才真正发现,无论是亲朋还是乡邻之间,情感的纽带力量是高于一切“功利”的。这种力量维系着国人的文化与秩序,让个体的淳朴和社会的纯粹,愈发显现出来。

这些变化与感受,也正是春节文化与传统秩序的体现。它们与贴春联、守岁、拜年、吃团圆饭和祭祀等春节民俗,同宗同源,一脉相承——都蕴含着情感力量,更传承着文化基因,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记得要“回家过年”。

年很快就要过完了,我对家乡的依恋,才刚刚开始,在之后无个数春节,这种情感肯定会更浓烈。但工作后第一个春节所留下的记忆,永远不会被抹去。

    责任编辑:甘琼芳
    校对:余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