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申活 暖心春丨你在开心过大年,也别忘了关心沉默的他们

上海大调研
2019-02-09 10:58

春节逐渐进入尾声,今年春节期间,你有没有问候家里的老人,有没有给孩子们压岁钱?在2018年的大调研过程中,“老小旧远”是一个绕不开的关键词。

养老服务如何让老人叫好,幼儿托育怎样为父母解忧,老城厢改造如何锦上添花,乡村振兴怎样落到实处......围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目标,各部门认真调研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今天,小研带大家回顾调研中的经典案例。 

老有所依

上海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占上海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2019年上海《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18年,上海新增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80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81家,养老床位7103张,完成1194张失智老人照护床位、44家农村薄弱养老机构改造。全面推行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下面,小研带大家通过一些案例,了解上海如何实实在在地改善老人的生活品质。

养老服务。针对老年人对身边的养老服务资源不了解、不熟悉以及供需信息不对称,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养老服务的情况,市民政局推出“养老顾问”制度,从2018年5月开始在街镇层面依托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设立80个试点,为老年人提供“量身定制”的养老服务。

详情戳链接:

你我最关心的养老问题,市民政局局长今天这么回应!

一场大病穷一家,怎么帮他们更有尊严地度过生活中的“至暗时刻”?

书记手记 | 朱勤皓:让483.6万老人都能找到适合的养老服务资源

本文图片 上海大调研微信公众号

如何通过引入社会力量在社区中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长宁区就此探索出了一套可行经验。打开社会养老机构的围墙,让现有设施对社区老人开放。鼓励养老机构开展日间照料、护理、助餐、助浴、助医等社区延伸服务,既解决老人日间基本生活问题,也能利用机构设施资源充实精神。

详情戳链接:事关1/3的上海人,这件事一定要办好!

2018年开始,上海在全市范围试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老人提供社区居家照护服务、养老机构照护服务、住院医疗护理服务。长护险基金支付大部分、个人支付小部分。沪上已有几万名老人享受到服务,为家人减轻了负担。作为一个全市试点的政策,如何真正把它落到实处?

详情戳链接:

“长护险给我全家带来了新生!”好政策如何真正送到实处?

家有老人的必看!这个试点政策,可能直接影响你家未来的生活质量

老人用餐。在2019年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里,“新增200个社区老年助餐场所”尤为引人关注。各区的社区老年助餐服务究竟现状如何?

为了让高龄独居老人吃上热饭,静安区共和新路街道延平居委会为老人成立了一间名叫“幸福里弄”的社区食堂,住在这里的老人可以相约来这里吃饭社交。无独有偶,在普陀区长征镇的社区食堂,老年人吃饭可以享受优惠价格。而浦东新区洋泾社区食堂经过升级改造后,去年1月重新对社区居民开放,每天中午晚上为居民提供不少于30个品种的菜式......

详情戳链接:

为什么这几个区的老人会退掉送餐上门服务,自己跑去食堂吃午饭?

升级换代!10年后,这个“食堂”为何重回市政府实事项目?

社区食堂、安全监护、互助陪伴……这些养老服务,你最支持哪种?

安全问题。老年人的安全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如果家里的老人走失,有没有办法让他们安全回家?

为了让家人子女多一份安心,上海市公安局嘉定分局通过大调研建立了“黄丝带”易走失老人信息库。目前,已有5名迷途老人通过“黄丝带”易走失老人信息库得到及时救助。同时,警方也对初次走失老人进行建档,通过开展阶段性回访、安排社区邻里守护等工作,让走失老人安全回家。

详情戳链接:看到朋友圈里的走失老人只能转发?下次你可以试试“黄丝带”

幼有所养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上海新设托育机构122个,新开办幼儿园53所,开设小学生爱心暑托班509个,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双职工家庭“带娃难”的情况。下面,小研带大家看看一些托幼服务的具体举措:

暑托班。每年一到暑假,孩子们开心了,家长们却直犯愁。双职工家庭的孩子,谁来照看?孩子们的假期生活,难道只能宅在家里看电视玩游戏吗?2018年暑假有超过5万人次的小学生来到了上海市小学生爱心暑托班,在那里度过了“玩”美一“夏”!

详情戳链接:

想要“玩”美一“夏”?今年暑假,超5万人次的小学生来了这里→

陪伴我们年少的两个老“网红”,准备好迎接新的暑期少年了吗?

在孩子们眼中,上海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完善?

托育服务。近年来,上海处于人口自然增长的高峰阶段,每年出生人口规模达20万人左右。然而,截至目前,全市提供托班服务的幼儿园、托儿所、早教中心的托班数共计761个,能提供托育服务的幼儿数规模约14600名。婴幼儿家庭的托育服务需求与实际供应量之间存在矛盾。全面两孩政策出台后,无人带养、托育服务供给不足已成为影响生育两孩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解决0—3岁托育服务需求和供给的矛盾?

详情戳链接:

近4成家庭发愁宝宝没人带,为何只有8%的父母送孩子去托儿所?

看完这篇,立马让你生二孩的动力MAX!

托幼、入学、看病,这个部门想知道你的焦虑你的担忧

食品安全。在这寒冷的冬天,有什么比热乎又健康的午餐更受孩子青睐?为了将饭菜成品保持在一定的高温,降低微生物衍生速度,让学生在吃上热饭菜的同时吃得健康、安全,闵行区推出可移动的保温箱,还配备了高科技“天眼”辅助,全方位保证学生用餐安全。

详情戳链接:冬天不给孩子吃上热饭,可能会有这种风险!

人身安全。一提到暑假,孩子们都欢呼雀跃,然而暑假同样是儿童意外伤亡的高发期。学校要放暑假,可安全决不能放假。如何将安全意识做到学校、校长、老师、学生和家长全覆盖,对安全问题真正做到“零容忍”?

详情戳链接:调研手札|暑假来了,可孩子们的安全问题“决不能放假”!

旧区改造

南京东路某某号,光看地址就知道是住在上海的市中心。但这里的居民可能还过着每天倒两次马桶、洗澡要去公共浴室的日子。旧改是老城区最大的民生工作,既关系到群众的幸福指数,也事关上海的城市安全。

改哪里。在坚持“留改拆”并举,深化城市有机更新的新形势下,被划入历史风貌保护区的南京东路社区的大部分里弄住宅,街道试行了公共空间的微更新。里弄小区变得有色彩、有活力、有设计感,小区全项目大修改善了老小区的房屋基础条件,统一安装的水斗晾衣架提高了居民的生活便利程度,精心装点的鲜花绿植让转角也充满惊喜,健身步道休憩座椅大大增加了公共休闲空间,微更新带来了微幸福。

详情戳链接:

书记手记丨让“螺蛳壳里做道场”的居民们也有“满满的幸福”

2019年家住南京东路外滩,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中国第一个工人新村——曹杨一村落成至今已过去半个多世纪,虽然从外观上看,三层小洋楼优雅闲适,但是住在里面的生活却并不如想象中那样美好:空间狭小、车辆乱停、木楼梯吱呀作响、楼上人走路说话的声音在屋里都清晰可闻......“中国第一个工人新村”渐渐老去,谁来让它重现昨日荣光?

详情戳链接:

“中国第一个工人新村”渐渐老去,谁来让它重现昨日荣光?

书记手记丨解难题不能只靠“打补丁”

看完了黄浦区、普陀区旧区改造的情况,我们再把视线转向长宁区。居住在长宁区虹许居民区的吴阿婆今年已86岁,老人的家里完全是毛坯,电线裸露,煤气管老旧,安全隐患无处不在。结合大调研工作,居委会将吴阿婆的情况反映给街道,并最终通过“适老性”住房改造项目的实施,改善了吴阿婆家的居住条件。

详情戳链接:想上“梦想改造家”,他们帮你圆梦!

老公房加装电梯。虹口区江湾镇街道老旧住宅相对较为集中,居民加装电梯的意愿强烈。为了提高项目审批效率,街道专门组建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室。工作室成员由街道相关科室人员和居民代表组成,负责与房管、规土、建管等区部门对接,指导具体方案如何走程序,全程跟踪各项环节,并为施工做好各项服务工作。有了工作室,加装电梯的进程加快了。除了江湾镇街道,还有很多区都在努力为老小区加装电梯,小研也陆续做了详细的跟踪报道。

详情戳链接:

老公房装电梯,什么合理 & 什么不合理

政府工作报告:鼓励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嘿!这儿有不少成功案例

老公房加装电梯比“造航天飞机”还难?航天大楼的老人们再克难关

如何改。作为黄浦旧改的“主战场”,豫园街道在旧改过程中如何运用大调研破解难题?黄浦区豫园街道党工委书记曹炯介绍,街道通过“一张清单+两本台账”,吃透民情民需。在每个地块启动前,相关居民区党总支开启了宣传政策的“直通车”,将政策一家一家送上门。

详情戳链接:书记手记丨“一张清单+两本台账”破解旧改难题

聊完“老、小、旧、远”中的前3项,各位研粉有没有感觉意犹未尽?在这里提前预报,小研明天会带大家一起看看,住在乡村的居民,他们的生活幸福吗?明天见!

(原标题为《 大年初五丨你在开开心心过大年,也别忘了关心沉默的他们【爱申活 暖心春】》)

    责任编辑:郑浩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