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中国年|从腾冲到永康,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

陈禹潜 发自浙江永康
2019-02-08 08:42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春节,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青年,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前途似海,来日方长”。澎湃评论推出“新青年·中国年”专题,邀请90后评论员、大学生,呈现当代新青年眼中当下的乡村与城市和未来的中国。

“啊!”伴随一口热辣的白气,长辈轻酌白酒的赞叹声,拉开了农村年夜饭的序幕。 

在宗族意识浓厚的浙江永康农村,春节最重要的,必定是团聚一堂的除夕。年夜饭后,坐在外婆的大花棉被床上,边看春晚边敲稿子,或许是我这一代人独特的过除夕的方式。但今年还有所不同,就在此前十几个小时,我还在云南支教,在腾冲的乡村与我的学生依依不舍地折柳挥别。这样时空转换的迅速,让我对身处的情境还有些不适应,颇有些梦幻的触觉。

过去这一年,从到北京实习,到云南边陲支教,从繁华的上海学习,又回到熟悉的家乡休憩,辗转几地,一路风霜,让我对农村、对都市,乃至对繁华、对变革,都有了更新的认识。

在千里之外的腾冲农村,过年就是百川归海的喜庆,外出务工、经商的游子们纷纷归来,赶集的镇子上,明显多了许多年轻的身影,提着蛇皮口袋到处采买,充满了年节的欢乐。 

“统统十元……”十元店的大喇叭,混合着《2002年的第一场雪》的老歌,村子、镇子都是一片欢腾。就像这热火烹油的场景一样,农村的气质大类于此。在支教的时间里,也曾有多种不适应,但整体来看,腾冲的农村却满是热气腾腾、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 

支教的小学旁边风沙很大,风一刮就是满面灰尘、一身狼狈,在这山好水好的地方,有这样的景象,并不意味着荒凉,反而标示着发展。在镇子周围,到处都是开工建设的景区,有挖湖的、有种树的、有建古镇的,在轰隆向前的建设里,灰尘多也就不足为奇了。 

比起支教老师带口罩、带墨镜的“全副武装”,乡下的孩子皮实多了,满身灰尘也不以为意。班上的小胖子同学被风沙刮了一脸,总是毫不在意地拍一拍。等放学老师陪他回家时,他总是满脸希冀地指一指远方:“老师,你知道吗,等到明年,那里就是景区了,我们家边上就有一个景区了!”这是发展给人带来的精神面貌,走向富裕给人的积极感受。 

这样昂扬的精神状态,并不仅表现在经济建设之上,在当地人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实现上,也有所体现。

支教经历里非常重要的,就是去学生家家访。作为老师,我最害怕的就是学生家长不支持学生继续求学,有让孩子早早辍学打工的思想。所以,家访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摸清楚农村家庭对孩子读书的看法。 

但走访结果让人非常惊讶: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支持孩子继续求学,在学业上能走多远走多远。有的家长连普通话都不会说,只是操着云南方言摸着孩子的脑袋:“读书嘛,能读多少读多少,硕士博士就更好了。”家长们对知识、对改变命运的渴望与开明,让我深深感慨。 

一片火红的热闹,这是在腾冲的日子给我的印象。但是回到了老家,年味又完全不一样了。 

腾冲的烟火气很重,街道上杀猪宰羊、燃放爆竹是寻常事,但是在老家,烟花爆竹是禁燃禁放的,在严格的道路卫生管理之下,杀猪宰羊也几乎不在人前发生。年前村子里最重要的事情,成了给大街小巷打扫卫生。新年的前一天,基层干部穿着红马甲,满地捡垃圾;妇女代表穿着粉红马甲,四处扫灰尘;村民代表穿着黄马甲,绕着圈儿洒水……还有政府组织民众在乡村道路的行道树上挂上手工制作的纸红灯笼,让没有了响声的新年仍然红火。

与漫天爆竹、满地堆纸的热闹的年节相比,这样的新年,年味少了一些,但是文明和谐的新农村的味道,却前所未有的充足。 

除了越来越文明的感受,中国农村特有的人情味,也在老家农村的年节体现的淋漓尽致。每到过年,就是各个村里组织慰问的黄金时间,村干部带着礼物、年货慰问残疾人、孤寡老人、困难学生,这逐渐成为了农村“非传统”的传统。每个村子还都有组织敲锣打鼓送军人年画的仪式,只要身为军属、烈军属、转业复员退役军人、军队离退休老干部,都会收到一幅军人的年画挂历,礼物虽然轻于鸿毛,但尊重军人的风尚在乡下却体现的非常重。

粗心的我这么多年从未仔细观察,和小时候的农村过年相比,现在老家的年节原来早已经大不相同,早就不止杀猪宰羊的喜庆,显得格外的“非典型”。很多回农村过年的年轻人往往不屑于这些风土改变,自以为“假”,但窃以为,这并不是所谓的形式主义,而是一种仪式感。

“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小王子》里的这句话可谓精辟,赋予新年新意义的,就是新的仪式感,这样仪式感下的新农村更文明、更优美,新年这几天也真正成了更文明的仪式,而不是热闹后就什么都不遗留的昙花一现。 

“仓廪实而知礼节”,农村也未必非得是粗俗、闭塞的模样,这样的传统流下去只会让农村移风易俗乃至脱胎换骨,长此以往,这样优美而有人情味的农村,怎么能不爱? 

把这一年对农村的观察总结成心得,无论是腾冲鲜花着锦的热闹新年,还是老家文明有味的“非典型”新年,都给我一个与以往刻板印象不相同的新农村。方志敏曾经在自己的笔记里写道:“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 

可爱的中国,可爱的农村。从腾冲到永康,我的见闻告诉我,方志敏笔下理想世界,正在它的轨道上逐渐成就。

    责任编辑:甘琼芳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