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战胜细节,人类第一次拯救地球

2019-02-09 17:31
北京

《流浪地球》这部电影从电影角度可以打8分,如果从观影角度,可以打10分。大概意思就是,可能拍得有些缺点和不足,但对于观众而言,体验可以算得上满分。我在看《战狼2》的时候,确实也有人鼓掌,但我确实第一次看到电影结束了,大家都不走,出了字幕才开始鼓掌的。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觉得这个电影会像漫威一样有彩蛋,但从我自己的感受来说,确实是在从电影情节中开始抽离。

我说这是人类第一次拯救地球,肯定很多人不满意,在他们心目中,地球早被美国人不知道拯救多少次了。但其实你自己仔细想想,美国人拯救的是地球吗?不是的,他们拯救的只是人类自己而已,所谓的地球毁灭,无非就是人类灭亡而已。最严重的《绝世天劫》也不过是小行星撞地球而已,就算是外星人,想要真把地球炸掉的也不多。人类自己靠科技救地球的,这大概真的是第一次。

《流浪地球》中反复提到的洛希极限解释的并不清楚,这个概念其实也不复杂,大概意思就是两个星球(卫星和行星)挨得太近超过极限,潮汐作用就会使天体本身解体分散。也就是说,地球撞到木星之前,可能就会粉碎,成为木星带上的小陨石,并不会真的撞上。地球粉碎的话,那就真的是毁灭了。可以说在这之前,就算是电影行业,也没有造出这么大的灾难。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是地球第一次命运和人类真正紧密连接在了一起,以前就算人类灭绝的再彻底,也不影响自己公转自转。

这种宏大的叙事的表达,让这部电影首先赢了一半。就连做了好莱坞三百多个大片特效大工业光魔也非常不理解,问为什么地球出现危机了,你们要带着地球一起跑。第二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坏了五千多个塔。按照西方灾难片的逻辑,要么类似《独立日》这种擒贼先擒王,单枪匹马杀入敌营擒了匪首,要么最后英雄扳动开关,拯救地球载誉而归或同归于尽。这种集体主义的胜利,是不是太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了。

其实还有一个问题则是,关键时刻,为了百分之零的希望,把人类最后的文明种子都扔进去炸了,是不是有些豪赌。毕竟自古以来,西方有难就是把各种东西装到类似诺亚方舟的东西上,然后灾难过去重新繁衍。这个理念在《2012》中达到巅峰,中国也成了唯一能造这么大船的国家。不过这种事,中国就没发生过,诺亚同时期的大禹还是选择了治水。而最近看到的则是《雷神3》,也是弄了条船,阿斯嘉德都不要了,带着百十人就跑了。

所以,有了这套全新的核心价值观,我们就真的发现了这部片子的不同之处,也是这部片子的伟大之处,那就是在根深蒂固的好莱坞灾难片价值观之外,树立了一套全新的价值观。不管你说中国人眷恋故土也好,中国人重视亲情也好,我们就是这么牛逼,开着地球跑路了。

影片在表现手法上,并无特别令人深刻的地方,不管是父子之间从仇视到理解的转变,还是冰盖上的长途迁徙,还是电梯井里的攀爬营救,以及配角的不断牺牲,你都能找到各种灾难电影的影子,但最大的不同就是,这些举措都失败了,除了最后一刻,前面的都白忙,死的人都白死了。残酷,绝望的映衬之下,最后的选择希望才弥足珍贵。特技表现可以打及格分数,距离好莱坞,还有很大距离,不过对于表现整个电影,已经足够了。比较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片子独特之处还有子孙三代齐上阵,这在好莱坞也是罕见的,恰好今年中国网友的一个四世同堂的视频火到了国外,这都是比较浓厚的中国特色。而好莱坞的片子,基本是两代,要么是父子,要么是爷孙。

演员表现确实没有太出色的,刻意的儿子,无感的妹妹,搞笑乏力的爷爷,搞笑过度的mike隋,脸谱化的队长,有勇无谋的队员,不能说不好,也没有太好,虽然我流泪了,但必须要说,没有为演员而流,都是为人类的苦难流的。这一点还是要特别说明,以免演员们骄傲。

表现最好的反而是吴京,这个角色实在是太符合他的人设了,如果换个人,比如达康书记之类,都会觉得奇怪,只有吴京,才真的配上中国航天宇航员刘培强这个角色的每个抉择和行为。据说吴京本来是客串,后来还投了钱,最后连片酬都没要,只能说确实是深爱这个剧本和人设了,我觉得这个片子怎么也要30-40亿票房,搞不好能超过《战狼2》,肯定也是一个赚翻了的投资。让三观正的人赚到钱,大概是这个时代最大的正义了。

最后还是强烈推荐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中国科幻的扛旗之作,关键是在输出价值观这个方面起到了超越《战狼2》的高度,而且并不违和,可以说是中国文化和价值观输出的关键影片,能在价值观上立住,才能去讲剧情和特效以及表演。这是之前诸如《长城》这样的外壳是中国,内核是西方的片子没有做到的,相信海外票房也会有更突破的表现。

本文首发微博:万能的大熊(10961242)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