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全球城市发生了这些①︱独栋别墅里还有美国梦吗?

澎湃新闻记者 李麑 综合
2019-02-04 16:26
来源:澎湃新闻

房子里的“美国梦”  澎湃新闻 龚唯 制图

Robert Toll是个房产开发商,1967年起他就在美国各地建造房屋,见证了热闹的大开发时代,也熬过了次贷危机后的萧条期。

如今,Toll公司最“畅销”的产品是独栋别墅,每一座的实用面积在3000至7000平方英尺(约合276至650平方米)。房屋附带的土地面积还要更大,除了前后院,客户还可以委托Toll进行升级,比如配备酒窖、泳池或是烧烤区。

相比中国城市相对密集的居民楼,独栋别墅是美国中产家庭更常见的居住选择,这意味着栅栏围起的前后院,需要浇灌和修建的草坪,一个相对稳定的社区以及优质的学校。

“没人会越搬越小”,Toll曾在2014年接受了《福布斯》的采访,那一年他们共售出了5300栋豪华别墅。他的同行也看好房产市场的复苏,一位房地产行业资深分析师告诉《福布斯》,郊区仍是美国梦的核心。

但在四年后,美国多个城市开始讨论,占地巨大且低密度的独栋别墅是否限制了城市的发展。

独栋别墅是美国中产家庭最常见的居住选择  视觉中国 资料图

以洛杉矶为例,这座城市近半数的已开发土地上都是独栋别墅。洛杉矶城市规划部门的数据显示,市辖区土地中,近三分之二被划归为居住区,根据分区法(zoning),其中75%只能建造独栋或两联排别墅。即便在洛杉矶市区,街道两旁也是低密度的独栋别墅,而非公寓楼。

2018年,美国住房与城市发展部部长Ben Carson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表示,洛杉矶的可负担住宅危机需要归咎于的独栋别墅。

独栋别墅的利弊去留成为过去一整年美国多个城市的话题中心。

反对者认为独栋别墅占据了大量土地资源。它们也是能源消耗大户,分散居住在郊区意味着对私家车的依赖,堵车和碳排放问题。

更大的问题来自邻避运动。此前我们曾报道过包括美国和欧洲在内多个城市的公屋危机,在高收入人群居住区中植入低收入家庭正是挑战之一。在一些地区,别墅房东们组成抗议联盟,他们想要维持社区的品质,房产价值或是教育资源。

再加上分区制(zoning law)延续了种族区隔等历史问题,比如此前我们曾报道过的加州,一项1950年代设立的“公屋建设法”将少数族裔和工人阶层排斥在外,要为这些人群提供公共住房,或是行政单位想要为廉租房建设提供资金,都需要进行公民投票,通过率需要达到67%以上才可以立项。这在半个世纪后仍然延续着居住不平等。

这场关于独栋别墅的讨论中,明尼阿波利斯是最激进的那个,它是明尼苏达州最大城市,于2018年提出了自己的2040城市总体规划草案。

和美国许多城市一样,明尼阿波利斯也面临可负担住房危机。根据房地产网站Curbed的报道,这里超过半数的居民都是租房居住,而其中一半因无力负担高房租面临被扫地出门的风险。

据统计,2010年之后,该城市新增了83000户家庭,但新建房屋数量只有64000套。根据明尼阿波利斯公共电台的报道,这座城市过去五年的建设费用高达50亿美金,但大多用于建造高端住宅。2000年以后,城市的可负担住宅减少了15000套,平均租金则提升了15%。

关于明尼阿波利斯2040规划的讨论仍在持续中   “明尼阿波利斯2040”官网 图

“明尼阿波利斯2040”草案中,最有野心也引起最大争议的部分在于重新分区(rezoning)。如果规划案通过,重新区划后,一些原本只能建造独栋或两联排别墅的土地将被允许建造能容纳更多人的房屋,比如三联排或四联排别墅。

除了联排别墅,新的规划还允许开发商建造四层以上的房屋,并取消部分区域的沿街停车位。

新上任的市长Jacob Frey是这项计划的支持者,他在自己的推特上称,“可负担住房是一项权利”,他认为增加住房供应则是实现这项权利的关键。一些人干脆将四联排别墅(fourplexes)戏称为“Frey的别墅”(freyplexes)。

在议案提出后,规划部门就收到了超过一万份意见。

一些居民抱怨,增加社区密度会破坏原本的邻里关系。Blue Delliquanti是一名租户,也是一名居民代表,他在接受公共电台采访时表示,因高房租,自己濒临被驱逐出门的边缘。“在明尼阿波利斯,我们面对的住房危机在于,当一些人无力生活下去时,另一些人苛求社区品质是否合适?”

但一些迎臂运动者(Yes-In-My-Backyard)也对“2040计划”表示担忧,他们认为这只是在为开发商“谋福利”,重新分区后,可能新建的房屋人们仍然无力承担。

因而一些人提出“2040计划”需要有更多内容,诸如供无家可归者的孩子读书的学校,或是设立专项资金,能够维修或改造一些既有的公共住房,并为租户提供法律援助。

明尼阿波利斯之外,包括奥斯汀、得克萨斯、波特兰、俄勒冈都在考虑大规模的重新分区。人们期待,它能成为解决居住正义的一个突破口。

    责任编辑:吴英燕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