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情事|一场举全家之力操办的小亲族婚礼

严红/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生
2019-02-04 10:36
来源:澎湃新闻

腊月二十三这天晚上,老严家相比于往年提前一周聚齐了所有人,不管是工作的还是读书的,都纷纷请假回来,因为老严家的长孙要大婚了,这可是老严家今年过年的头等大事,关系到整个家族的脸面,家里所有人都不能怠慢。

老严家位于大别山深处,鄂豫皖交界处的一个山村里,村子里大部分人姓陈,老严家是这个村子里少有的独姓,人丁兴旺又格外团结。老严家目前有祖孙三代,上有奶奶、小爷(爷爷的亲弟弟)、小奶三位长辈,中间包括六位伯伯叔叔,五位婶婶,下面是五位孙子,四位孙女,总共23口人。今年要大婚的便是大伯的长子,严大哥,小爷格外重视这个事,早早就通知让大家提前回家,张罗这个事。

小爷是家里最德高望重的老人,今年60岁,身体健朗头脑清晰,办起事来有条不紊。秉持着“都是自家的事,没什么麻烦的,自家人是最信得过的”这一观念,整个老严家齐上阵,在小爷的安排下,婚期半个月前就忙活开了,准备婚车,联系婚庆,设计宾客名单,操办婚宴。

接亲车队。作者供图。

到了婚礼前一天晚上,小爷照例把大家叫到一起开会,安排家里的三位大些的弟弟明天跟着大哥一起去接新娘,凌晨两点就要出发,车队有8位司机,婶婶们要各自把家里的房间收拾出来给司机们住,并且凌晨就起床为去接亲的众人做早饭。婚宴在家里办,差不多二十桌,各家的客厅、房间要安排摆放桌子。负责收礼的,负责帮工的,全都安排的妥妥当当的。早上9点多,接到新娘,宾客们也陆陆续续都来了,叔叔们招待宾客,小奶、婶婶们在厨房里忙活,给厨师打下手。喜宴的菜是一盘盘上的,家里的男孩子们便负责上菜,各司其职。酒罢,宾客散尽,自家人是不能走的,要继续留下来帮大伯家收尾。

在这前前后后十几天里,所有的人、房子、东西全都公用,不分你的我的,都是自家的。一场喜事办下来,老严家上上下下都分外劳累,但更多的是喜悦安慰,觉得老严家娶的新媳妇漂亮,婚礼也办得风风光光的,上上下下都一条心,在村里脸面保住了。

婚礼现场。作者供图。

老严家之所以格外重视这个婚礼,是因为随着性别比失衡,农村娶媳妇越来越难,像严大哥这样的适龄男青年被剩下的越来越多,而且女方提的要求也水涨船高,在老严家所在的村子,结婚标配是男方要有稳定工作,并且在工作城市付首付买房,彩礼10万至20万不等,再加上订婚、三金、婚宴等等一系列开支,对男方家庭是个很大的考验。这造成的局面就是分化严重,那些常年在外务工,工地带班有些积蓄的一些家庭能娶得起媳妇,而常年在家务农,或打些散工的家庭就算掏空家底也拿不出几十万娶媳妇的,等过了30岁还没结婚也没女朋友的,街坊邻居们便断定,这是要打一辈子光棍了。于是,当地人对某一家人或者一个亲族的评价标准就从之前的能不能建房买车,转而落到了能不能娶媳妇上。老严家几位叔叔伯伯们早早就盖了房,买了车,但是也还是会有人议论说:“你看他们家在外当老板又怎么样,不还是娶不起媳妇,混的还不如那谁,人家孙子现在都会走路了。”因此,老严家上上下下都铆足了劲,要好好办这个婚礼,不能失了面子。在村子里,掉了脸面、露了怯就会让人看不起,而被人看不起就会让他们在以后的日子里生活在一种忧患中,担心自家这些人让人看扁了,要遭欺负了。

老严家上上下下这几十口人在关键时候能拧成一股绳,团结在一起共进退,除了因为有“不丢面子”的舆论压力,要“一致对外”的外在原因外,还有一些内生因素。

首先,严家小爷是一位典型的乡村能人,他的存在对老严家这个小亲族的团结有首屈一指的作用。小爷当年读书一直读到高中,后来直接到电厂工作,中间还回来当过几年村干部。小爷在大家心目中就是知识分子,有能力、有威望、有人脉,德高望重,受人尊敬。并且小爷的妻子,小奶也是一位受过教育的大家闺秀,知书达理。老严家上上下下都尊敬他们二位,觉得他俩讲理公正,有问题就去找小爷沟通。就算是亲兄弟也免不了有矛盾,几位叔叔伯伯如果有些小摩擦,小爷小奶就经常出面调解润滑。前几年,村子里一些亲兄弟常常因为盖房子分宅基地等利益原因大打出手,老严家兄弟多,村里人都等着看老严家盖房子时会不会闹起来,结果小爷出面,和平又和谐的解决了这件事情。小爷的这种威望不仅辐射到了整个亲族每一个人身上,而且小爷还懂得与时俱进。随着小一辈的越来越大,大家上学的上班的,过完年便各奔东西,等下一年再相聚,老严家便建起了家族微信群,平时大家会在群里聊天,跟进动态,小爷的语重心长便从饭后谈心转移到微信群里。一个小亲族中若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能人,发挥他的威望,能大大减少小亲族中矛盾的激化,促进内部团结。

此外,“自家人”观念深深扎根在严家每一个人心中,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小亲族的每一个人都是自家人,因此,有事大家要一起商量着办,被外人欺负了谁都不能袖手旁观。因为有自家人观念,所以一个家庭的事会上升为一个亲族的事,一个家庭有势力,那么整个亲族都会很有势力。并且,这种“自家人”观念不仅是每个小亲族自己心里的行事准则,同时也是外面的人给一个小亲族贴上的标签,外面的人会用小亲族的标准来要求小亲族内部的人,对他们进行舆论审判。老严家的婚礼,如果哪位叔叔婶婶,明明在家却不去帮忙,闲言碎语立马就会传遍整个村子,比如说他不讲理,自己本家的事自己都不去帮忙。因此“自家人”观念是一把双刃剑,既让小亲族自发的团结在一起,又时刻面临外人道德审判压力。

像老严家这种聚少离多的小亲族,要维系亲族关系,肯定是有一些习俗规矩的。过大年那天大家一起过,拜祖宗吃年饭。从正月初一开始,每晚轮流在各个叔叔婶婶家吃饭,好酒好菜款待,喝完酒大家一起谈心谈事。到正月十五,全家上下会去祖坟给逝去的先人们送灯点蜡磕头。几乎整个春节期间,小亲族内的人会频繁相聚,大家喝喝酒谈谈事聊聊天。虽然农村一步步在城镇化,外加工作的发展,大家也陆陆续续在外地买房子,但是老家的房子是一定要留的,过年是一定要回来的。小亲族的这种维系似乎并没有因为城镇化而减弱,甚至显得更宝贵,更珍惜,对外面的人来说,老家是根,是依靠,是底气。

老严家的小亲族不是这个村庄的个例,对由小亲族组成的村庄来说,行动的主体似乎不是一个个单独的家庭,而是一个个亲族,他们内部矛盾自己调解,外部矛盾共同进退,靠村委会或别的组织解决。一个小亲族对内有极强的认同感,对外则始终保持行动步伐一致。村庄中的小亲族行动又深受所谓的面子和村庄舆论“绑架”,谁都不想在村庄里跌了面子,落个没本事的名声。但是每个小亲族却又乐在其中,毕竟这种“绑架”在各个小亲族之间是相互的。当然,好面子带来的“绑架”对村庄矛盾的解决和发展必然既有良性也有恶性的方面。

    责任编辑:朱凡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