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遗产“艺术转型”②|从金陵制造局到1865创意园

澎湃新闻记者 黄松
2019-02-08 12:36
来源:澎湃新闻

旧有的工业设施变成艺术创意产业的案例几乎遍布全球,1967年英国Snape将啤酒厂厂房改建成音乐厅成为了早期大规模改造的典范之作。21世纪以来,随着当代艺术的变迁,越来越多的老厂房变身艺术场馆,其中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的开放几乎被认为是将当代艺术的中心从美国拉回了欧洲。

在中国,这十多年来随着产业的革新,越来越多的工业遗产成了艺术产业的孵化之地。其中,产生最早、且至今具有代表性的是北京798、上海M50,在当下,几乎不少城市都有着自己的“798”与“M50”。“澎湃新闻·艺术评论”(www.thepaper.cn)推出的工业遗产“艺术转型系列专题,将探访中国部分城市的工业遗产改造艺术园区后的现状,探讨这些“改变”与城市之间的关系。本期寻访的是南京1865创意产业园。

“南京晨光1865创意产业园”全景

一个下着雨的周末,“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来到古都南京,六朝风韵依稀仍在,而清末以降的历史,因为建筑遗迹的存在更是触手可及,中华门外、大报恩寺遗址边的“南京晨光1865创意产业园”便是其中之一。

周末雨中的“1865创意园”

出乎意料的是,门口虽有“5A级景区”的标志,但园区内却冷清得很,几乎没有游人,往里走冷清的原因也大约明了了——这里营业性的商店寥寥可数,大部分是文化创意和科技公司的办公区域。不多的几家画廊和私人博物馆,周末也并未全部开放。高耸的树木、冷峻的建筑,穿插着“文革”时期的遗迹和公共雕塑,一切在阴冷的天光下,讲述着昨天的故事……

“1865创意园”园区内的指路牌

历史:从金陵制造局到晨光集团,见证中国工业发展史

南京晨光厂原是1865年清末洋务运动期间建造的金陵机器制造局,老厂区内有着跨越历史最长的近现代工业建筑群7处9栋清朝老厂房、19栋民国厂房、17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厂房。整个园区占地2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历史建筑达4.6万平方米,占总建筑面积近一半。

工作日上午的园区

一个工作日的上午,当再次走进“金陵制造局”的门楼时,是一番通勤的景象,如同城市里所有的上班族,他们行色匆匆、从园区不同的入口走入各栋建筑中自己的办公桌前,很快园区又恢复了宁静。

行走园区,在青砖墙面上还保留着光绪年间建的“炎铜厂”“卷铜厂”“木厂大楼”的招牌 ,另一边的外秦淮河将目光带向南京城墙。若不是路边停靠的车辆,提示所处的时代,恍惚间不知今夕何夕了。

“1865创意园”的厂史沿革

熟知此地历史的老宋是“1865创意园”的老员工,他解释了“南京晨光1865创意产业园”这个名字的历史与由来:1865年(同治五年),清政府在内外危局环伺的状况下,掀起了兴办近代军工业的浪潮,这一年李鸿章在南京城外帚巷东首西天寺的废墟上创办了“金陵机器制造局”。

因为李鸿章的顾问马格里是英国人,厂区格局参照了英国的工业建筑风格。而厂房里的设备则是从欧洲各国引进,是当时世界上第一流的。目前园区内保留有7处晚清厂房,其中历史最悠久的是建于同治五年的“机器正厂” ,目前在此工作的是“永银文化创意公司”,他们还在园区内开办了钱币博物馆。

建于同治五年的“机器正厂”

清代的这里最先制造出第一门克鲁森式架退炮和加提林轮回枪,也最先仿制成功第一挺马克沁机关枪。1889年,金陵机器制造局已拥有各种机器设备近千台,工匠1700多人,可制造20余种军用产品,成为当时我国的四大军火生产基地之一。

辛亥革命后,“金陵机器制造局”先后更名为金陵制造局(1912年1月)、金陵兵工厂(1928年7月),并在1937年11月西迁重庆,1938年3月改成21兵工厂,而后1945年迁回南京,后改成六十兵工厂。作为民国时期最大的军工企业,目前园区内存有民国时期的19座厂房。

金陵制造局旧貌

晨光厂史陈列馆中保留下的光绪四年的痕迹

1949年4月29日,第二野战军后期军械部接管工厂,后改属军委军械部,改厂名为“军械工厂”。1952年12月,长治三0七厂迁来南京与军械工厂合并成为“国营三0七厂”,对外称(第二厂名)“国营晨光机器厂”,这期间主要生产82毫米迫击炮。这也就是“南京晨光1865创意产业园”中“晨光”的由来。

几乎是同一时期建造的“炎铜厂”和“木厂大楼”的旧貌和现状

1980年改名为“南京晨光机械厂”生产航空产品。据说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园区大道上依然是当年建厂时栽下的法国梧桐,但80年代以后,这里成为研制和生产航天产品的核心保密区域,厂房范围内的洁净要求非常高。每年春天梧桐飞絮干扰生产,最终整个厂区内的法国梧桐换成了雪松和香樟。

“晨光集团”厂门  资料图

如果说,“1865创意园”见证了清末军工业发展的历史,那么行道树的更换也可以看成是解放后晨光厂转变的侧影。新中国建立后,工厂先后实现了由军械修理所到常规武器制造,再到航天型号产品地面设备研制,以及产品整体武器系统研制的转变。在改制为“公司”后,也承接大型城市雕塑项目,香港金紫荆广场上的金紫荆、无锡灵山大佛、北京奥运火炬等出自于晨光人之手。

晨光集团生产的国庆期间放礼花的“炮筒”

2006年,晨光集团主要生产设备从厂北区(如今的“1865创意园”)一高架桥之隔的厂南区,以及江宁、溧水搬迁。至此,生产了100多年厂区中,停下了机器。

厂北区(如今的“1865创意园”)与厂南区一“桥”之隔

当下:“1865创意园” 工业遗存嫁接文化创意

将园区有着成片的近现代厂房转化使用功能,将工业遗存与文化创意嫁接,构成一种新型的“产业景观”。

秦淮河滨风光带

2007年,在秦淮区政府和晨光集团开始共同打造下,原军工项目搬迁、腾空的老厂房开始保护性修缮、秦淮河滨风光带上棚户区拆除,新中国建筑界的“泰斗”级的人物齐康也为滨河风光带上几栋新建的仿民国建筑出谋划策。这些位于园区外围的仿民国建筑,如今主要用于餐饮酒店,刻意将休闲和园区拉开距离。

凡德文化艺术街区

凡德文化艺术街区内的小店

园区内“凡德文化艺术街区” 占据的是德国包豪斯风格的建筑的锯齿形大厂房,其中汇聚了新媒体、摄影、影视、茶艺、艺术教育、咖啡馆等多种类型的机构和业态;最具后工业建筑特色的飞机加油车总装车间变身为“江苏省创意成果展示中心”云锦等“非遗”也在其中有展示的空间。

林筱之书屋

在走访中,看到一位老人迎面走来,“这位是林散之的长子林筱之,他的工作室也在园区里。其实艺术家在这里租工作室也不少。”

空间内保留下了飞机加油车总装车间的痕迹

位于“1865创意园”E7栋2楼的“羽空间”是相对比较早来到此处的,“羽空间”的主人韩宁宁是有陈大羽的后人。1912年出生的陈大羽早年就读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拜齐白石为师,专攻大写意花鸟画,1958年开始任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羽空间”顾名思义有纪念陈大羽之意。

沿着楼梯走近“羽空间”,高挑工厂空间被改造分隔为2层,楼下为画廊空间,楼上为办公区域,包括韩宁宁的画室。

韩宁宁在工作室中写字

春节将近,韩宁宁正在写“福”字,画室里一派过年的气氛,见我们来,韩宁宁搁下笔,从过年写“福”字的传统聊起了传统文化对自己的影响。说到空间,他说:“我们是从798搬来的,相比起来,这里安静了许多,也更能定心画画。我们空间的展览除了陈大羽先生外,还有一些年轻艺术家的。”

年前正在展出的就是一位年轻艺术家的个展,作品绘画书法皆有,尺幅不大,销售状况也不错。“这个空间我们不单单做展览,因为挑高高、空间兼容度大,我们也会做一些活动和音乐会,在这种老式结构下,音乐混响特别好。”顺着韩宁宁手指的方向看去,是旧时工厂弦梁结构,坡屋顶完全被保留了,窗户也是老式的大方窗。

“1865创意园”中的“羽空间”

“1865创意园”工作人员对澎湃新闻介绍,他们严格规范每家公司装修改造租赁房屋的行为,保住这里浓浓的晚清、民国建筑风。除了不能在内部装修时更改结构外,空调外机也有指定的安放位置。被这样的环境吸引而来的有万科南京、永银钱币收藏、十竹斋、汪正影业、长江都市等近百家公司,涉及文化创意、设计办公、科技研发、总部经济四类业态。从2007年至今,园区开园12周年,目前几乎是一房难求的状态。除了公司入驻外,园区拥有科普场馆数6个,其中包括晨光厂史陈列馆、江苏省文创成果展示中心、字画艺术展示中心、钱币博物馆等。

南京非遗云锦

如果将“1865创意园”与北京798或上海M50比较哪种开发模式更好,也许很难在当下辨明。

而且如今也越来越多的是 “创意产业园”一边再开发、一边成为房地产项目的变相出现。也有一些已经停止生产却尚未被拆迁的工厂,售借场地给公司作为办公或是仓库,名字从科技园、开发区一路更名为创意产业园。其中不乏定位模糊,缺乏管理。

中国的工业遗产如何发展为妙?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TICCIH)秘书长斯蒂芬·修斯(Stephen Hughes)认为,中国是世界最大经济体之一,它可以在工业建筑再利用的时候投入更多的资源,并且从其他国家的一些规模较小的项目当中汲取经验,在做规划的时候更加细致,更加妥善有效。

“1865创意园”中保留下的工业痕迹
    责任编辑:陆斯嘉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