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治保健品乱象,必须对“直销”刮骨疗毒

2019-02-02 18:03
来源:澎湃新闻

“权健事件”爆发后,各地对保健品行业的管理有了明显加码。河南省市场监管局日前披露,自1月11日启动“保健”市场乱象整治百日行动以来,通过“全面查”“重点查”“办案查”,全省已撤销所涉直销产品备案5个,查处虚假宣传等案件55件,移送司法机关案件9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5.86万元。

上个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13个部门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决定在全国开展整治“保健品”市场乱象“百日行动”,多地都拿出了针对性的落实方案。河南市场监管部门的“重拳出击”和已取得的治理成果,只是一个缩影。

“百日整治”行动开启20天左右,河南就撤销直销产品备案5个,查处虚假宣传等案件55件,并有9件移送司法机关,这一方面反映出整治成效的“立竿见影”,另一方面也透露出,目前保健品直销行业的乱象和问题,的确不容低估。

监管甫一发力,效果就很明显,这也未尝不是一种积极信号:保健品直销行业的“病”并不是发现不了、治不了。只要监管随时保持警醒,相关问题并不难查处。可以想象,如果能够把目前的监管举措和行动,上升到可持续的长效治理机制,权健这样的直销企业本不至于在违法违规的争议中一路“做强最大”。

就行业现状看,对于保健品直销业的治理,重点还是应该处理好存量与增量,牌照发放与常规监管的关系。按照“百日整治”行动的要求,既要对目前保健品直销行业的问题进行全面排查,也要暂停办理直销相关审批、备案等事项。如河南现已撤销产品备案5个。这是避免一边清理问题,一边又出现新问题涌入的必然之举。但是,此举又不仅仅只是特殊整治阶段的“权宜之计”,直销产品的备案、审批,就该有更高、更严的执行标准,把好“入口关”。

另外,直销牌照的发放、审核在国家相关部门,而日常监管则更多依赖于地方政府的“守土有责”。这种监管链条体现了“放管结合”,但从现实看,却也可能留下了不可小视的“真空”地带,导致一些直销企业即便问题重重,也依然可以拿着牌照做掩护。针对这一问题,在目前“冷冻”直销牌照发放的同时,既要探索直销牌照的退出机制,也有必要强化审批权与监管权的对接。

“要拿出切实管用的措施,防止死灰复燃”、“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不搞运动式执法,要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很明显,“百日整治”行动的初衷,不止于清理保健品直销行业的既有问题,更根本的治理目标,当是借助于对存量问题的排查清理,为整个行业建立更有效的长效治理机制。

    责任编辑:沈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