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一半︱分类做不好,你的城市垃圾将加速全球气候变暖

陈美安 汪燕辉/绿色创新发展中心
2019-02-02 13:48
来源:澎湃新闻

去年一次北海道的旅行让我对日本垃圾分类管理之严苛有了切身感受。我住在通过爱比迎租住的当地市民家中。刚放下行李,主妇就拿出一本图文并貌的纸质手册,对着卧室门口的各色垃圾桶给我讲解了20分钟,详细解释了纸质垃圾、塑料、可燃垃圾的分类和丢弃前的处理方法,比如碗装方便面的碗用后要洗净,看清背后的标识透进相应的垃圾箱。主妇介绍说,家里实施严格的垃圾分类是因为社区每天收取不同类别的垃圾,可燃垃圾还要根据质量好坏缴纳垃圾处理费用,如果分错了是不会被收走的。不仅如此,北海道的街上没有垃圾桶,外出观光时的垃圾都要随身携带,直到在大型商场或者公共场所才能找到相应的垃圾桶处理掉。

有了这次体验,回到国内,我也开始关注垃圾分类问题。在城市生活和工作的我们,面对小区的垃圾桶,街道上的清运车,或者是路旁的垃圾中转站,可能不会立即将它们和经常出现在新闻媒体中的气候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冰山融化、极端天气这些信息联系起来。然而在城市边缘的垃圾填埋场中, 垃圾里有机物分解所排放的甲烷,也是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之一,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不容小觑。

去年9月我参加了在美国加州举行的全球气候行动峰会,在这次峰会上“超级污染物” 成了一个热门话题,Pisces基金会甚至专门创造了一个卡通人物形象——超级英雄“超迅速”,旨在吸引人们关注“超级污染物”——例如来源于空调和冰箱中的氢氟碳化物,石油和天然气产品中的甲烷,还有柴油卡车、公交车和轮船中喷出的黑碳。

2018年10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1.5度报告中也指出,将全球温升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路径中需要考虑针对甲烷和黑炭的深度减排,在2050年将两者的排放降低到2010年水平的35%以下。

超级污染温室气体在大气中存在的寿命不长(以天和几十年计量而不是像二氧化碳一样可以停留几个世纪),但它们对全球变暖趋势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一些数据表明,超级污染物可能对地球目前的变暖趋势贡献率高达50%

来自全球大气研究排放数据库(EDGAR)的报告显示,中国2016年废弃物(主要是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中产生的甲烷排放为3.1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参考美国环境署的转换方法进行估算,这相当于6700万辆小汽车一年的温室气体排放。甲烷的主要排放源之一就是城市生活垃圾。

从这个角度说,在垃圾源头采取减量措施,也是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环节。

其实从2000年开始,国家和地方政府已经陆续出台了一些政策来推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

住建部在《关于加快推进部分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中明确,2018年3月底前,46个重点城市要出台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方案或意见。作为专注环境政策分析的分析师,我们通过公开渠道搜集了40个城市发布的相关方案或意见文本,通过梳理和分析收集到的文本,来观察和分析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行动的进展以及面临的挑战。

挑战一:如何建立垃圾管理各环节前后呼应的闭环系统

问及身边的人为什么对参与垃圾分类没有热情,得到的回答通常是:“我分了也没用啊,收垃圾的时候又把它们都混在一起了啊!”

在垃圾管理中,垃圾前端分类与末端处理之间的衔接关系尤为重要。在我们分析的40个试点城市管理文本中,都放入了对垃圾分类处理的系统建设要求,包括生活垃圾从投放、收运到处理之间每一个环节的衔接。目前90%以上的试点城市已经开始在公共机构和条件成熟的居民区建立了垃圾“四分类”法,即有害垃圾、易腐垃圾(餐厨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并且针对不同类型的垃圾也提出了不同的收运和处理要求。但是城市可以在多大程度将这一系统性的管理付诸实施仍然有待观察。

笔者办公室院内的“四分法”垃圾桶。韩迪 图

此外,城市生活垃圾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也将是实现垃圾有效管理的重要环节。在46个试点城市中,我们观察到有87%的城市同时也是餐厨垃圾处理试点城市。因此大多数试点城市都已经或者正在建立餐厨废弃物的收集、运输、处理和利用体系,这也为城市由原来垃圾“三分类”法(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过渡到四分类法(即加入餐厨垃圾)提供了垃圾后端处理的支持。但是对于尚未开始建立餐厨垃圾处理厂的试点城市,其前端分类仍然采用三分类法,例如广元市和德阳市。

挑战二: 如何建立科学的垃圾分类评价标准

垃圾分类如何才算分清楚、分对了呢?从城市管理层面需要有科学的评价标准来评判垃圾分类的整个流程。垃圾管理可以按流程分为投放环节、收运环节和处理环节。在当前试点城市中,针对这几个环节都提出了不同的指标来衡量垃圾分类的效果。如下图所示:

·        分类覆盖率考察的是城市内进行了垃圾分类的区域,分类知晓率考察的是公众对垃圾分类这个概念的认知。70%的试点城市采用了这两个指标。

·        生活垃圾回收率考察的是可回收垃圾在整体垃圾中所占的比例。90%的试点城市采用了这个指标。

·        无害化处理指的是让垃圾不再污染环境,而且可以利用,变废为宝。 20%的试点城市采用了这个指标来评价垃圾分类处理。

尽管试点城市采用了相应的指标来衡量各自的垃圾分类工作,但是只有10%的试点城市在垃圾分类管理的三个主要环节都有相应的衡量指标,而这将让垃圾分类实施的效果大打折扣。城市如果对垃圾分类的评价只集中在某一个环节,那系统性的分类工作将很难展开。另外,按照2004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方法及其评价标准》,城市分类评价指标应包括“知晓率、参与率、容器配置率、容器完好率、车辆配置率、分类收集率、资源回收率和末端处理率”。然而纵观40个试点城市文本内容,没有一个城市将上述所有指标纳入文本。因此,当前过于零星的指标评价标准也为垃圾分类的推动带来挑战。

当我们讨论城市对气候变化影响的时候,和城市管理息息相关的生活垃圾处理还未得到足够的关注,这些逐年增加的垃圾和由此产生的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不应被忽视。加强城市垃圾管理的系统建设,并且用科学可衡量的指标来追中垃圾分类工作的效果,是推动城市垃圾减量和减排的关键所在,也能够提升公众对垃圾分类成效的信心和切实参与行动的热情。

    责任编辑:石毅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