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花会、杂耍、投壶,老北京的春节这么过

蔡木兰
2019-01-31 21:53

记忆中儿时过年,是持续整个寒假的盛事。父母忙活着祭拜、接待客人、准备年夜饭等事宜,孩子就“自由”多了,没了平时的管束,约上小伙伴放炮竹、抖空竹、打雪仗、一起揣着压岁钱挑玩具。若是,父母喊上要逛庙会了,孩子们便作散,立马跑回家。

庙会是老北京过年的主要习俗。作为老北京人的代表老舍先生,对老北京的年俗如数珍宝。不仅老舍,梁实秋、丰子恺等人还写过老北京庙会的盛况。

每当春节将至时,人们对儿时过年的怀念,就转变成“抱怨”年味淡。试想一下,如果过年只是吃年夜饭、抢红包、看春晚,却一点儿民间活动都不参与,又怎能感受到年味儿呢。

老舍笔下的北京年味儿,梁实秋记忆中的北京庙会,都可以在京郊密云区古北水镇寻得。腊月二十三,古北水镇正式开启“长城庙会过大年”,民间花会、庙会市集、旧时游戏、抢头炷香、民间手艺、杂耍、传统小吃,从边关文化到老北京年俗,重现老北京的“年味儿”。

民间花会、杂耍将长城庙会推向高潮

庙会活动内容繁多,最好看的莫过于民间花会。花会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传统民俗活动,内容多是高跷、旱船、秧歌、舞狮等。当天,由昌黎地秧歌、东北浪跷等组成的花会巡演,将古北水镇的长城庙会推向高潮。

巡演结束便是民间杂耍表演。民间杂耍风靡时期,没有人是不爱看的。中幡、南狮跑桩、舞龙都是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杂技。其中,幡是旗的一种,中幡起源于皇室仪仗队的旗杆,后演变成民间庙会中的表演节目,被看作老北京文化的缩影。

吃传统小食,看街头民艺

儿时逛庙会最喜欢的自然是摊头上的传统小食。从汤市街、日月岛至美食街,贯穿中西美食。摊棚栉比,身着民国时期衣服的摊主叫卖着,食物的香味引得孩童不肯离开。

日月岛的庙会市集人声鼎沸、吆喝声、乐器声以及鼓掌声融合在一起。年纪小的孩子被一旁的小食摊、零食摊吸引,父母拗不过便给买了支吹糖人儿。稍大点的孩子在人群中窜来窜去,对每个摊位充满好奇,风车、烟丝、兔儿爷琳琅满目的年货令人应接不暇。
最令长辈感慨的大抵是街头民艺表演,京东大鼓、京剧、河北梆子、武戏等散落在街道角落,路过的人喜欢便驻足听上一段,这些都是老一辈北京人记忆深处的“年味儿”。

动手做灯笼,玩旧时游戏

长城庙会的手艺人就像“魔术师”,几根竹枝不一会功夫便摇身变成一只灯笼,寥寥数笔,活灵活现的年画跃然纸上。风筝屋里,孩子在认真地画风筝。剪纸、做皮影也同样让孩子玩得不亦乐乎。春节,让孩子体验下传统民俗手艺,体会匠人精神。

难得过节,也应该让孩子们玩得尽兴。老北京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投壶、打铜钱、射箭、丢沙包、抖空竹等,这里都有,还能玩游戏赚金币,兑换新年礼物。
冰封的河道是孩子最喜欢玩耍的地儿,冰车、冰上碰碰车、雪地坦克等,一圈下来竟感觉有点热。

吃团圆饭,泡温泉

除夕夜,一家人在长城庙会吃一顿正宗的北京团圆宴。

倾城客栈的两位老板是四九城里长大的老北京人,因为爱旅行,做了多年背包客。因此,倾城客栈不仅主打老北京菜肴,还加入许多老板的想法,比如将旅行的收集与灵感赋予客栈,将服装设计专业用在餐桌的布置,就连咖啡的拉花也做了精心设计。
除此之外,庙会活动期间,极具边关年味的八旗客栈、江南风味的镖局客栈,以及无辣不欢川味的洗尘客栈,都推出了应季的团圆宴。
吃好团圆饭,再泡个温泉驱走寒气,洗去疲累,整个人都舒服起来了。古北水镇针对预定团圆宴的对象,有免费游景区、优惠泡温泉等活动。

看花灯,感受夜长城

恰如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古北水镇的白天与黑夜各有各的美,这夜色与别处相比更有一番滋味。

当夜幕降临,遍布古北水镇河间巷尾的大型灯组、小彩灯、红灯笼错落有致,层次分明,营造出红红火火的过年气氛。
孩子们可以提着小灯笼走街串巷,欢声笑语也随之洒满小镇。一家人也可以在晚间与“长城守卫军”一起“提灯夜游长城”,俯瞰灯火倾城的小镇。脚踩长城,胸中自有丘壑,开阔大气感油然而生。
当近百盏孔明灯满载祝福,腾空飞起,夜庙会氛围被推向极致浪漫,赶紧许个美美的愿。

登长城祈福,抢头柱香

司马台长城素有登长城祈福和提灯祈福文化。隆庆元季,戚继光率领士兵日以继夜修缮长城,夜幕降临时,飞禽猛兽便会出巢觅食。于是,古北口百姓点亮宫灯驱散飞禽猛兽,保护士兵安全。后来,司马台长城便多了一项登长城祈福的文化。

头柱香,指新年第一柱香,在宋朝时已非常盛行,抢头柱香的习俗在全国多地皆有,为争做第一位上香者,许多人在除夕午夜前预先排好队。除夕至初五,长城庙会增加烧头香、登高祈福、祭财神传统活动。

过年,过年,过的就是个年俗的仪式感。在古北水镇的传统庙会里,在这些亲切的仪式感里,彻底释放与家人团聚与亲人相守的亲情。

    责任编辑:殷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