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反思录|重返1929

郝宴伟
2019-01-29 20:05
来源:澎湃新闻

2018年年初,大家都在反思2008年的次债危机。那时,关于金融危机是否卷土重来的讨论,一度成为点击量最高的财经评论。

如今,2018年平稳地度过了。曾经的很多预言都变成了笑谈。经济进程如此出人意料,给出经济预测的专家学者面对自己一年前发表的雄文频频打脸——好在,他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谁都不是神仙,比起确定性而言,不确定性才是主流。倘若咱们穿越一次——回到九十年前美国大萧条的前夜,我们又能看到什么?

地产的尾声

身处1929年的1月份,我们可以看到迈阿密周边分布着成片的烂尾小区。已经建成的欧洲风格的中产社区里,晚上没有几处亮灯的房子。债务链中断之后的佛罗里达,法院里堆积的起诉卷宗已经蒙上了一层灰尘。

两年半前的1926年夏秋之交,佛罗里达房地产泡沫破灭了。

而纽约、芝加哥、西雅图这样的大城市,摩天大楼还在不断建造,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帝国大厦的建设高度已经超过周围普通的楼房,交通节点的高层建筑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像特朗普家族这样的房地产开发商,在纽约皇后区和布鲁克林区为中产阶层建造的联排木质房屋,销售情况已经不如前几年,但前来问询的租客仍然络绎不绝。

虽然房地产行业在1929年10月股票崩盘之前就显示出疲软的迹象,但民众似乎没有理由相信“柯立芝繁荣”就此终结(卡尔文·柯立芝1923年至1929年任美国总统,这一阶段的经济繁荣以此命名)。

都市生活

1929年年初,从凋敝了七八年的农业地区走出来的年轻人像此前那几年一样,纷纷涌入大都市试图寻找一丝改变命运的机会——除此之外,他们的人生似乎也别无可能。新经济(指由汽车制造、收音机、好莱坞电影等行业带动的经济增长)传递给国民的信心和造富神话的流传,也是这些年轻人背井离乡的期许。他们在城市的缝隙里落脚,听着广播里传出的爵士乐,看着橱窗里模特身上短及大腿的裙子,一条条地阅读手中报纸的招聘信息,心念着开春能在福特或通用这样的大公司流水线上找到自己梦想的起点。

大学毕业生则希望能在灯火通明的写字楼里面找到属于自己的那张桌子。他们的偶像是身着裘皮大衣、开着新款凯迪拉克、住在皇后区的中产阶层。

1929年10月23日晚,美国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内的钻石包厢里坐满了上流社会的观众。本文图片 视觉中国

上流社会是一派灯红酒绿。禁酒令虽然还没有废除,但高端俱乐部里似乎一直是法外之地。越来越短的裙装和特权象征的美酒,在节节攀高的股价和城市地价的发酵下,格外令人沉醉。圣诞节前,总统选举的结果令精英阶层对经济充满信心,因为曾经的商务部部长、新任的总统胡佛,正在四处宣布未来的经济前景更加美好——虽然他还没有就任。

大洋彼岸

1929年年初,大洋彼岸的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大概是踌躇满志的。

一战以后,欧洲的日子一直都不怎么好过。经济还没有实质性的复苏,通货膨胀的阴云却逐渐笼罩。回归金本位似乎是重振英国“日不落帝国”雄风的一剂强心剂,但德国和法国的情况却依然让人担忧。如此看来,在十年前(1919年)的巴黎和会中,经济学家约翰·梅萨德·凯恩斯提出的减轻对德国的战争惩罚似乎有些道理,那些预言在一一应验。

值得欣慰的是,对英国精英阶层具有号召力和公信力的凯恩斯进入了劳合·乔治的阵营,这让劳合面对国会的诘难时有了更多底气。过去的一年中(1928年),凯恩斯不仅进入了劳合私人的交际圈,还积极为他的施政纲领《自由党黄皮书》撰写章节。凯恩斯甚至还写了一篇《劳合·乔治能重获胜利吗?——对其承诺的一场考验》,以此表达为这位雄心勃勃的首相效力的意愿。文中,凯恩斯第一次提出以财政的力量来推动经济复兴的观点——其中包括一揽子公共开支项目,和不增加公债和地方税的融资方案。用阿兰·曼的说法,凯恩斯成为凯恩斯主义者始于1929年。

凯恩斯和费雪

1929年年初,凯恩斯意气风发。虽然迟迟没有成文的《货币论》有些让他焦虑,但不妨碍他火力全开地与保守派进行辩论。对那些批评者,凯恩斯说:“反对我们、抗议我们道路的人,除了一小撮被礼服包得严严实实、只配用粗鲁和不敬来对待、需要像酒瓶一样被打翻在地的老绅士以外,再没有其他人了。”

凯恩斯一如既往地傲慢和犀利,但他的1929还是值得期待的。这一年,凯恩斯被选为英国科学院院士,还从此主持英国财政经济顾问委员会的工作。此后的几年间,大萧条让他成为与亚当·斯密齐名的经济学大师。

在政学两界,凯恩斯声名日隆,但他在股票市场的投资却开始出现亏损。那时,他作为国民互助人寿保险公司的董事长,在打理美国股票市场以及英国股票市场的资产组合。不过,1928年年初的时候,德国股市就已经见顶并下滑。受其拖累,1928年底的英国股市也进入下滑通道。凯恩斯持有的大量原材料行业的股票(说明他看好未来的经济复苏),账面上已有了不小的损失。对此,他不以为然。凯恩斯没有预料到大崩盘的到来,直到这一年年底因美国股市崩盘时形成的巨额亏损,侵蚀掉他五分之四的财富。

北美大陆和凯恩斯一样有名气的经济学家是欧文·费雪。他以货币数量论的贡献为世人所熟知。过去几年间是他的人生巅峰,其学术、政策主张以及商业投资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可谓集声名显赫和富贵荣华于一身。1929年年初,费雪坐着豪华轿车四处接受采访,向投资者们不断宣称美国股票市场的牛市刚刚开始。而此后,他因股市崩盘而身败名裂。

经济学家是经济学界的大神,尽管炒股似乎都不太行,华尔街自有华尔街的神。此时的杰西·利弗莫尔,作为华尔街最为著名也最为高调的投机客,在夜夜笙歌中发现了股票市场的脆弱,并开始布局做空一部分传统工业股股票。此后大崩盘时,他孤注一掷,全仓做空,从中获得巨额财富,成就一代“股票大作手”的威名。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市崩盘后聚集在证券交易所外的人群。

胡佛新政

1929年初的赫伯特·克拉克·胡佛,已经当选总统而尚未就职(1929年3月4日宣誓就职)。作为一个出身贫苦的工程师,他阅历丰富、精力旺盛。年轻时在中国的那几年,练就了不太流利的中文和熟稔的社交手腕。底层身份和商务部部长的任职经历,让他既擅长与社会大众沟通,也懂得商业精英的诉求。他当时最为关注的,大概是国内此起彼伏的罢工运动。对于经济,他认为,所有的繁荣都来自于美国制度的“完美无瑕”。

殊不知半年之后,所有的完美无瑕以大崩盘作为结尾。这位被华尔街誉为“最有活力的总统”和“美国第一个商业总统”的共和党人,其唯一一次的任期恰恰遭遇了美国经济走势从顶点到低谷的全部轨迹。

重返1929,那些知名和不知名的人,处于未知历史的前夜。股票市场的繁荣已经让当年在迈阿密被套牢的炒房客忘记了亏损。大都市的房地产开发商看着那些涌入城市的年轻人,依然相信房子有更多的购买者。英国和美国的当政者都是精明能干的角色,他们长袖善舞,正筹划着大展宏图。经济学家们看着技术创新和市场经济的胜利,对未来充满信心。市场末端的投机客,却在繁荣中寻觅历史即将创造的契机。

重返1929年,一幅各自安逸的众生相,一卷光怪陆离的浮世绘。可能没有后人所料想的那么喧嚣狂热,更没有多少人能够预料到即将到来的萧条。繁荣越久,乐观心态就越坚定,自古至今,这都是人之常情。

今人再看1929,未必需要与现实建立任何的映射。那段九十年前的历史,不过就是水中月、镜中花,偶尔观赏几次,萌生些许警醒,便是对未来最好的祝福。

(作者郝宴伟为山东大学(威海)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

    责任编辑:蔡军剑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