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和会百年|威尔逊的“十四点”在今天过时了吗?(下)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肖河
2019-01-28 14:00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

本文是“巴黎和会百年”系列的第四篇。上篇中解释了威尔逊的“十四点”计划遭致失败并非因其过于“理想主义”。本篇接叙威尔逊并未背叛他自己提出的“十四点”计划,而威尔逊主义也奠定了美国所期待的世界秩序的基础。时至今日,威尔逊实现世界和平的一些主张也远没有过时。然而,在民粹主义盛行于欧美各国的今天,威尔逊的理念距离实现却显得更加遥远了。

在美国参战之初,威尔逊就在构思作为战后安排基础的美国方案,这也是为了和刚刚爆发十月革命的俄罗斯和英国的和平方案竞争。在威尔逊看来,美国方案的基础必须有别于民族主义及其野心,必须以某种普遍的道德原则为基础,谋求的是“公正与确保和平”,而非建立新的“权力平衡”。

为此威尔逊建立了一个由其亲密顾问爱德华·豪斯上校领导的多达150人的咨议团队,详细了研究了欧洲的和平问题,其间至少提交了2000份独立报告和1200张地图。仅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威尔逊想要的是一个精心准备、细节详实的提案,绝不能是名重于实的泛泛空谈。

被误解的威尔逊和“十四点”

在1918年1月提出的讲话中,“十四点”正式出炉。需要强调的是,美国并没有在“十四点”中提出14项原则。实际上,其分为三类,分别是原则条款、区域安排条款和国际联盟条款。其中,原则条款共五条,它们由威尔逊亲自撰写;区域安排条共八条,由日后大名鼎鼎的评论家沃尔特·李普曼等主笔;国际联盟条款共一条(它们的简要内容参文末附录)。

从文本看,“十四点”中实际上从未包含民族“自决(self-determination)”的内容,从使用的词汇是“自治发展”(autonomous development),而这并不意味着民族独立。这实际上也是威尔逊的一贯立场,他在1916年民主党的选举纲领和1917年“没有胜利者的和平”演说这两份重要政策文件中同样没有使用自决一词。此外,随着战争的进行与和平的临近,豪斯又领导其政策团队就“十四点”计划撰写了进一步的解释性备忘录,澄清和细化了其中的很多条款。

例如,第一条反对秘密外交是指最后的条约文本应当公开、反对缔结内容不明的密约,而不是反对交涉过程中的保密;第五条仅涉及原德国殖民地的战后安排,而不是调整其他国家的殖民地;第八条中虽然反对法国要求超出其东北部所遭受实际战争损害的赔偿,也反对1814年的边界,但是表示可以考虑将鲁尔河谷作为“抵押品”;第十条规定不建立独立的斯洛伐克,因为这可能带来匈牙利西北部的领土分离问题。

其中,豪斯特别指出,第八条和第十条的解释确实违背了“总统的原则”。同样,这一解释在第十二条中还认可了法国和英国对于中东的势力划分,此外还包含了大量的关于东欧、南欧地区领土划分的具体问题的看法,包括新建立的民族国家之间的潜在领土主张冲突,为波兰、塞尔维亚提供出海口等。这自然涉及大量违背民族聚居原则的领土交换。

从这些内容来看,威尔逊至少在反对秘密外交和民族自决问题上并未“言行不一”,因为外界对这些条款的理解并不准确,或者根本就不存在。在很多情况下, “十四点”要求的仅仅是保障一国或者一个区域内少数族裔的平等政治权利。

就此而言,在民族问题上“十四点”并不是普遍理解的那种“理性主义”,它并未期待列强主动放弃殖民地,也从未主张过每一个民族都得以建立自己的民族国家。根本上,威尔逊主张的绝非是民族主义,而是一国内部的民主主义;在他看来,只要所有国家能够实现真正的民主化、充分保护所有人的平等权利,那么每一个民族是否拥有独立的民族国家根本无关紧要。因此,威尔逊及其“十四点”可以说至今都还在很多地方遭到不同程度的误解。

威尔逊的后继者们

“十四点”方案中真正地超前之处实际上是威尔逊试图将大部分普遍原则建立在国际联盟这一个组织之上,通过“主权让渡”来一劳永逸地解决世界和平问题。

例如,威尔逊视为普遍原则的第二条和第三条都是建立在国际联盟和国家让渡主权的基础上的。威尔逊政府在政策备忘录中明确指出第三条移除经济壁垒、建立平等贸易环境仅适用于“承担国联成员义务”的国家,它们之间将自动适用最惠国条款,各国不得在税收、铁路和港口投资上对其他成员厚此薄彼。反之,如果不是国联成员国,则可以照旧予以歧视性待遇。再如第二条,和平与战争状态下的公海航行自由也并不是绝对的,国际联盟有权根据国际条约对这种自由航行权予以限制。

“十四点”方案实际上设想的是一个集联合国和WTO为一身的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扮演世界政府角色的多功能组织。如果真的得以实现,国际联盟将在世界政治中发挥出前所未有的整合作用。

威尔逊主义奠定了美国所期待的世界秩序的基础。在接下来的十数代美国精英中,他们主要尝试的就是找到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法。

接过威尔逊的旗帜的是下两位民主党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和哈里·杜鲁门。他们在试图按照美国的原则构建世界秩序时,也遇到了和威尔逊类似的问题,那就是总有其他大国有它们自己的想法——英国和法国仍然希望保留自己的殖民帝国,苏联则在更加雄心勃勃地建立社会主义阵营。

面对这一难题,罗斯福在战时的选择是耍“两面派”:一方面,在英国的大力鼓动下,罗斯福在实质上认可了划分势力范围的老办法,也在未来的联合国中为苏联留下了“四大警察”之一的位置;但是另一方面,罗斯福又从未对国内民众承认明示或者暗示做出过此类妥协。这也使得杜鲁门得以在上台后,拒不承认曾经做出过类似许诺,而坚决要求苏联在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和德国东部实施民主选举以政府。杜鲁门的这一做法虽然事实上使得美苏协调破裂、走向冷战,但是却保证了美国国内对其外交政策和新的世界秩序的支持。

与威尔逊理念渐行渐远的今日世界

至今为止,世界政治的发展理念并没有在很大程度上超越威尔逊和“十四点”诞生的时代,威尔逊实现世界和平的一些主张也远没有过时。然而,在民粹主义盛行于欧美各国的今天,威尔逊的理念距离实现却显得更加遥远了。

很多国家的政治家正在重新诉诸威尔逊所反对的民族主义,他们不仅要强化民族国家之间的疆域界限,还要在国家之内重新强化族裔间的大防。在这一点上,他们就像是美国国内政治中的威尔逊——一个屈从于北方资本和南方白人的民主党人,一个在其任内种族关系和基本民权难言改善的种族主义者。这些政治力量逐渐失去了对更大的人类共同体的想象力和向往,试图退回其实已不复存在的“过去的好日子”。这正是当前世界秩序遭遇的根本危机。以此而言,“十四点”方案的最重要目标至今还尚未完成。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

附录:“十四点”简要内容

原则条款:(1)反对秘密外交,外交应接受大众监督;(2)除非为执行国际条约所需,公海应享有绝对自由航行;(3)移除所有经济壁垒,在所有热爱和平的国家之间建立平等的贸易环境;(4)各国裁剪军备至足以保护国内安全的最低水平;(5)自由、开放、公正地调整殖民地安排,过程中应考虑当地人民的利益。

区域安排条款:(6)恢复俄罗斯领土,俄罗斯可享有独立决定政治发展和政策的权利,欢迎俄罗斯加入自由国家组成的国际社会,愿意给予俄罗斯一切必须援助;(7)恢复和重建比利时;(8)归还所有法国被占领土并予以重建,归还阿尔萨斯和洛林;(9)意大利边界的调整应遵循民族标准;(10)奥匈帝国的人民应当享有最为自由的自治发展;(11)恢复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黑山,塞尔维亚应得到出海通道,巴尔干国家之间的国界应该通过友好协商、依据历史上确立的政治疆域和民族分布来确立;(12)奥斯曼帝国的土耳其部分应该确保其主权,受土耳其统治的其他民族应当获得自治发展,达达尼尔海峡应对所有国家永久开放,接受国际监管;(13)应在无可争议地由波兰民族定居的区域建立独立国家,其应得到自出海口。

国际联盟条款:(14)应通过国际条约建立一个整体性的国家组织,由其为所有大小国家提供相互的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保障。

    责任编辑:朱郑勇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