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促杂乱变得“高大上”,上海这个老小区门卫室为啥画风变了

上海大调研
2019-01-23 10:09

住宅小区里的门岗和物业管理处不仅是小区的门面,更关系到居民生活品质。管理好这些公共空间,对于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至关重要。普陀区真如镇街道有个老小区门卫室最近变得很“高大上”,一起去看看吧。

曹杨花苑小区的门卫室最近一改往日的局促杂乱,变得“高大上”了:宽敞明亮的门卫室里,硬件设备、资料及物品都有序地放置在橱柜里,不仅桌椅等硬件设施换了新的,而且窗户上、墙上都进行了版面装饰,不仅可以宣传文明礼仪,也做到了制度上墙,整体环境整洁有序。

为方便业主应急,该门卫室还设置了“八个一”便民服务区,即一个药箱、一个打气筒、一个工具箱、一把雨伞、一个针线包、一个充电宝、一个意见箱、一个信息栏。同时,还设置了业主物品寄放区,用以放置业主临时寄放物品、快递等,并建立收送件登记制度。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据悉,普陀区在2018年印发的《住宅小区建设“美丽家园”三年行动计划》中将推行小区管理处和主要出入口门岗标准化建设作为到2020年的目标。

为积极响应区内号召,真如镇街道通过标准化改造,推出了曹杨花苑这一街道内首个标准化门卫试点,不仅改善了物业一线工作人员的从业环境,增强了物业和业主的良性互动,还进一步提升了社区安全和居民的满意度、感受度。

社区安防工作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品质,不仅需要提高硬件水平,更需要居民的支持。如何凝心聚力,吸引更多人关注并参与社区安全建设?

2018年以来,上海市公安局聚焦社区这一城市基本单位,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微信警务室,以“互联网+警务”助力社区平安建设和城市管理精细化。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27万余名群众通过近6000个微信警务室平台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成为民警开展社区工作的好帮手。

与以往社区志愿者队伍不同的是,微信警务室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数据显示:这支队伍中35周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总数的35.4%;35岁至50周岁之间的,占总数的37.5% 。

作为一名“网络达人”,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社区民警陆菁昀从去年开始,着手尝试把宣传阵地拓展到微信警务室上,向大家宣传社区智能安防建设的重要性。今年,她期待通过即将开始的小区智能安防改造工作,进一步推动社区内问题的有效解决。

上海嘉定某小区的物业保洁张大姐去年3月份成为上海市公安局嘉定分局社区民警顾晓的首批微信警务室志愿者。

“一根管子吃开水,两根管子吃药水”,张大姐牢记民警在警情通报会上的这句顺口溜,在日常垃圾分拣工作中愈加留心这种“特殊的瓶子”。8月的一个清晨,张大姐发现了一个烫过洞的饮料瓶,但没有民警说的“两根管子”,一时吃不准的张大姐赶忙拍了照发到微信警务室,不久,该吸毒人员就落入法网。

截至目前,居民群众通过系统共向全市社区民警提出问题线索11万余件。民警根据问题类别细分警务类问题、非警务类问题。其中,警务类问题中较为关注的是可疑事项和可疑人员,分别占40.9%和34.6%;非警务类问题中较为关注的是环境卫生和民生关爱,分别占35.6%和18.5%。民警以这些微信警务室线索为抓手,准确把握社区治安生态,采取针对措施处理群众关切的各类问题。

近年来,微信警务室以社区民警和志愿者为主体,以问题感知反馈和提供公共安全咨询服务为主要内容,已经形成了市局、分局(派出所)、全市社区民警、社区4个层级的互动网络平台。

下一步还将通过吸引更多志愿者,接入更多功能平台,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原标题为《这个老小区的门卫室为啥画风突然变了?》)

    责任编辑:郑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