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榆中巨资“造门”被通报,当地表态:配合调查,停建整改

澎湃新闻记者 钟煜豪 实习生 周普
2019-01-22 16:47
来源:澎湃新闻

国家贫困县甘肃榆中因斥巨资“造景”“造门”,而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下简称“住建部”)通报。澎湃新闻1月22日了解到,榆中县就此已召开专题会议并作出回应。

据官方微信公众号“榆中发布”22日消息,18日晚,住建部《关于甘肃省榆中县北入口环境整治项目和陕西省韩城市西禹高速韩城出入口景观提升工程有关问题的通报》指出,榆中县北入口环境整治项目存在脱离实际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问题。通报发出后,榆中县委县政府立即召开专题会议,学习通报精神,分析存在问题,深刻反思,研究部署整改落实措施。

消息称,榆中县诚恳接受住建部通报指出的问题,坚决贯彻住建部、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提高政治站位,清醒认识问题的严重性和严肃性,积极配合省市纪委监委相关调查的同时,以最积极的态度,最稳妥有效的方式做好整改工作。

其举措包括:一是停建未建项目,对县城北入口环境整治项目未开建工程,全部停建。二是严格落实住建部及省市整改要求,针对已建成的县城北入口环境整治项目,完善功能,尽快启动运营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发挥综合效益。三是深刻汲取经验教训,举一反三,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发展观,把“补短板、惠民生”作为全县各项工作的重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民生实事,全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澎湃新闻记者还注意到,榆中新闻网(网页下方显示为榆中县委宣传部主办)已将涉及该县的新闻《两县市造景、造门被通报 住建部认为这些工程是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放置于首页头条位置,并转载了评论文章《高速出入口“巨资造景观”之风当止》《“形象工程”不能总等着住建部去发现》等。

1月18日,住建部在官网发布消息称,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指导各地在城市建设中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发展观,住建部于2018年9月至11月组织对全国城市出入口景观建设项目进行调查。经调查发现,甘肃省榆中县北入口环境整治项目、陕西省韩城市西禹高速韩城出入口景观提升工程存在脱离实际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问题。

其中,关于甘肃省榆中县北入口环境整治项目的通报内容为:榆中县在栖云北路与312国道交汇处和栖云北路入城口处(间距不到500米)建设两座高达28米、宽达145米的秦汉仿古城门、一座大型雕塑以及两个远离居住区的景观广场,投入资金6200万元,平均造价达3425元/平方米。

住建部指出,榆中县属于国家贫困县,没有将有限的财力优先用于民生改善,而是举债在城市出入口“造景”“造门”,盲目立项、搞“形象工程”。

住建部表示,该部决定对甘肃省榆中县北入口环境整治项目、陕西省韩城市西禹高速韩城出入口景观提升工程存在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搞“政绩工程”“形象工作”问题予以通报。甘肃、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要督促榆中县、韩城市人民政府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深入查找原因,能采取补救措施的,要及时整改到位;已成为事实且造成损失的,要认真反思、举一反三,做出深刻检查,坚决杜绝此类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再度发生。请甘肃、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分别将榆中县、韩城市对有关问题的整改情况于2019年4月15日前报住建部。

澎湃新闻梳理发现,榆中县斥资建造秦汉仿古城门等项目的背后,是整个县城向秦汉风格城市风貌靠拢的谋划。2016年,榆中县以公元前214年蒙恬北斥匈奴拓疆扩域设榆中县为据,确定了县城风貌为秦汉风格。中国甘肃网报道指出,榆中县从秦汉风格的南北城门开始,改造榆中县城原有建筑外貌,新建的阡陌小镇、棚户区改造项目、朝阳学校、博雅小学,以及市区东出口整治改造,全部按秦汉风格建设,形成秦汉风格城市风貌。

此次通报提及的秦汉仿古城门分为南北两座,分别于2017年6月和5月完成主体建设。据当地媒体报道,北城门由城门和城墙组成,城门由城门、城门楼和四个阙组成。建筑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1.80亩),总建筑面积2050平方米,其中古建建筑面积850平方米。南城门由城门和城墙组成,城门由城门、城门楼、和四个阙组成。建筑占地面积2250平方米(合3.37亩),总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其中古建建筑面积1050平方米。

在榆中县投资6200万元的北入口环境整治项目中,这两座相距不足500米的城门总造价为4200万元。2018年7月,《兰州日报》一篇报道提及,榆中县结合北出口整治筹资4200万元按秦汉风格修建两座城门,配套的蒙恬飞骑斥匈奴雕塑落成,建成了从县门到城区的宽40米投资12487.85万元的迎宾大道……

    责任编辑:王俊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