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信息化助力民政服务再升级

2019-01-16 20:50
北京

“互联网+民政服务”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和民政工作深度融合,提升民政服务管理水平和推动模式创新,实现民政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各级民政部门积极探索,在信息化顶层设计、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资源体系构建、“互联网+民政服务”应用等方面取得有效进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安徽推进“互联网+社会组织”提升登记管理服务水平

日前,安徽省民政厅印发通知,要求各级登记管理机关主动顺应互联网的潮流,拥抱互联网、运用互联网、开拓互联网,推动社会组织工作由“线下”到“线下”与“线上”相结合,并就“安徽社会组织管理信息系统”(2.0版)切换、加强数据质量管理等工作提出要求。

为适应“互联网+政务服务”和社会组织信息共用共享要求,按照立足当下、适度超前的原则,于2017年启动了“安徽社会组织管理信息系统”升级改造项目,经过近1年的调研论证、项目建设和试运行,2.0版系统于2018年8月正式上线,实现了社会组织登记管理的“一减两增”。

在方便群众办事方面,实现社会组织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和“最多跑一次”,累计精简整合审批材料77项,并在“安徽社会组织信息网”增加“全省社会组织信用信息公示”板块,方便公查询全省社会组织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类型、状态、等级评估和奖惩情况等信息。

在提升社会组织数据质量方面,专门开设“社会组织信息核准”功能,要求各级对照纸质档案,对存量社会组织的基本回传字段项进行核准,并印发通报加强指导督促,目前已经切换系统的地市平均核准率超过40%。

在强化信息共享方面,修订完善社会组织各项业务表单,引入了“法人库”概念,通过与统一代码系统的接口对接,实现47个字段项的实时回传。同时,推进与公安部门人口库和省高院失信被执行人库的互联互通,方便各级登记管理机关对社会组织发起人和拟任负责人的背景审查,把好准入关口。

山东全面加强社会救助领域信息化建设

为全面落实中央、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放管服”改革的有关要求,提升全省社会救助领域便民服务水平,近年来,山东民政着力加强社会救助领域信息化建设,积极推动省级社会救助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应用,不断规范业务流程,完善系统功能,整合数据资源,提升数据质量,强化业务衔接,加强培训指导,有效提升了全省社会救助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

山东省民政厅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民政社会救助工作流程深化民政社会救助领域“一次办好”改革的指导意见》,统一规范全省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等有关业务,依托全省社会救助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各项救助业务申请、受理、审核、审批、信息核对、变更、退出等流程与信息平台流程统一协调、深度融合。同时,在减少群众提交材料、加强救助信息化水平的基础上,从申请、受理、审核、审批、终止、网上办理和档案管理等方面对社会救助工作进行规范,依托山东省社会救助“一次办好”改革,坚持“方便基层、方便群众”的原则,不断改进完善系统应用,提高民政社会救助管理服务水平。

建成后的山东省社会救助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了省、市、县、乡四级统一部署应用,主要包括申请受理、审核审批、查询统计、电子档案、信息核对五大功能模块,整合全省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大学生救助等民政社会救助业务功能,实现了与省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无缝对接,全省社会救助数据完成集中统一。救助业务与系统流程同步开展,业务数据实时生产、实时更新,救助对象信息实时核对、动态提醒,救助业务规范开展、高效运行,有效提升了全省社会救助规范化管理水平。

将核对机制融入社会救助对象申请受理、审核审批及日常管理全过程,省级社会救助综合管理平台与省级核对平台充分融合,业务无缝衔接,充分发挥核对机制对社会救助工作的支撑、支持作用,对新申请低保对象“逢进必核”,对在保对象定期复核。今年以来,省级核对平台累计核对新申请及在保人员170余万人次,为精准救助提供了有力数据支撑。

山东省社会救助综合管理平台依托全省民政云平台,实现了殡葬数据实时提醒功能,对低保对象死亡等情况,第一时间通过系统提醒基层低保管理人员,及时核实情况后退出低保;实现全省低保对象“重保”核查功能,对于异地重复申请享受低保、特困供养待遇的,通过全省范围内信息比对,及时将有关信息反馈基层核实处理;实现与省级财务台账系统即时推送数据功能,确保两套数据来源一致、标准统一,从源头上解决多年来业务数据与财务台账数据一致率不高的问题。

湖南建成地名地址云平台实现区划地名业务信息化全覆盖

地名地址作为人类识别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空间位置的符号,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把钥匙,更是信息化时代中各行业数据融合、发挥作用的基础媒介。湖南省民政厅充分运用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数据,在制定标准和打造平台上充分发力,历时两年建成能融合共享、即时更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湖南省地名地址云平台”,呈现了创新突破、亮点纷呈的良好态势。

《湖南省地名数据元规范》《湖南省地址数据元规范》已由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式发布、实施,对比国务院地名普查办下发的地名普查数据库标准,湖南根据当地特色,细化了地名类别,新增了村(居)民小组、垸、遗址、集贸市场、专业市场、工业旅游示范点、红色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示范点等12项地名小类,明确并细化了各项数据元的属性信息长度和填写规范。同时,规定了地址数据元的坐标系统、编码、描述、构成、分类等基本要求,明确了地址数据元属性信息和更新原则,适用于地址数据元的采集、交换、共享、更新和使用。

湖南省民政厅充分发挥标准的规范、引领作用,以197万条地名普查成果数据为基础,形成平台数据库。一方面,实现地名全要素汇聚和数据纵横贯通。每个地名的要素都涵盖地名的各个细项,地名的文化属性受到有关行业及企业追捧。所有数据从省级层面进行汇聚,市、县两级区划地名业务口,只需要向平台调取数据,开展应用,不再因为缺乏专业人才、技术、设备,无法对地名进行信息化管理。另一方面,可进行可视化管理与业务全方位管理。通过地名符号化、图属一体化、历史可溯化,在天地图基础上实现地名空间可视化管理。还构建了地名地址信息管理系统、行政区划信息管理系统、界线界桩信息管理系统等三大业务系统,信息化建设全面覆盖区划地名传统业务。

湖南省率先构建省级地名地址共享服务体系,横向服务于政府各有关部门,纵向服务于市、县两级民政部门区划地名业务口。依托湖南省地理信息交换共享平台,集成国土部门的测绘数据、天地图技术及硬件环境,以各部门审批的专业地名为数据来源,实现地名地址数据的全要素汇聚和动态汇聚,形成全省范围内覆盖范围最广、数据来源最权威的地名地址云,为地名地址数据使用部门提供标准化的地名共享服务,以达到各级政府部门共用一个地名来源、各类业务数据共用一种地名表述的目标,实现地名信息共建共享、即时更新的长效机制。

利用平台数据,创建“湖南地名普查成果网络展馆”。网友不仅能24小时不间断地从该馆浏览、下载湖南省、市、县三级地名普查办的地名图、录、典、志电子书等成果,还可以在地名图上加载、补充新的地名信息。

来源:综合网络

编辑:吴双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