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起文化自信的精神脊梁 ——隆昌市文化事业发展回眸

2019-01-16 16:40
四川

1978年至2018年,隆昌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轰轰烈烈的40年。40年春风化雨,隆昌的文化建设突飞猛进,文化面貌焕然一新。回眸40年来隆昌文化从封闭、单一中艰难启程,不断走向开放、繁荣、多元的步履,人们感受到隆昌文化与改革开放、民族复兴共兴共荣的非凡历程,感慨隆昌文化软实力日益提高。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今年1月初,在界市镇石佛寺村文化大院及农家书屋内,村民们看看书、跳跳舞、听听广播,日子过得很惬意;在隆昌城区,隆昌莲峰大剧院不断推出大型文艺演出,丰富市民文化生活。

“现在不出村就可以健身、娱乐,每天都过得乐呵呵的。”界市镇石佛寺村一位村民说。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隆昌文化建设和发展经历了一个缓慢的发展时期。隆昌文化建设步入高速发展阶段,是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尤其是近几年,文化事业方面的投入超过前30年。”隆昌市文广体新局局长黄有全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隆昌市按照“文化强县”的总体思路,以繁荣发展文体事业为中心、全面提升隆昌市民的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为重点,着力发展先进文化,大力推进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和谐的文化环境,促进隆昌文体事业全面发展。

▲隆昌市图书馆、科技馆、档案馆
隆昌先后总投资1.2亿元建设图书馆、科技馆、档案馆,总投资2亿多元建设莲峰大剧院。目前“三馆一剧院”都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将成为隆昌城市文化的新地标、公共文化服务的大平台、宣传思想政治的重要阵地。

隆昌陆续建设18个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个社区文化中心、22个新村文化服务中心、332个村文化室、365个农家书屋、47个社区书屋,120个农民健身工程、500条城乡健身路径,市、镇、村三级文化设施网络初步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目前,隆昌全面开展西区向阳全民健身中心项目前期工作,招商引资4.5亿元建设中联IMAX文化产业民生项目,增加市民文化活动场地,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

文化品牌活动深入群众

太极拳展演、元宵节文艺汇演……省级乡镇综合文化站示范点龙市镇,春节期间的各类文体活动让人应接不暇。

“目前,龙市镇有龙灯、秧歌等文艺队伍10支,太极拳队1支,还有7个村的坝坝舞队伍。”龙市镇文化干事介绍,在农村,随着经济的发展,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一直在增加,配备标准篮球场、乒乓球场、户外健身器材的7个运动健身广场使用率都很高。

“这样的生活,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想都不敢想。”谈起改革开放40年来村民文化生活的变化,龙市镇双院村的群众纷纷表示,以前主要想怎么吃得饱,现在不愁吃了,就想怎么把日子过得更有滋味、更有趣。

“在市、镇、村三级文化设施网络不断建成的基础上,隆昌党委、政府鼓励群众参与文艺活动。”黄有全介绍,党的十八大以后,隆昌按照“为民、惠民、乐民、便民”的原则,创建“莲峰”品牌,开展“莲峰文艺”系列创作活动、“莲峰大舞台”系列群众文化活动、“莲峰大赛场”系列比赛展览展示活动和“莲峰大讲堂”系列培训讲座等“四个系列”文化活动,使“莲峰”主题贯穿每一次文体活动始终,丰富活动形式与内容,为广大百姓呈上了文化大餐。

隆昌石牌坊历史悠久,隆昌以此为依托,打造“牌坊”文化品牌。经过多年努力,创建了国家AAAA级景区隆昌石牌坊风景区,打造成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成立了隆昌石牌坊文化研究室,创作歌曲《向往石牌坊》,编制了《天下牌坊》《隆昌石牌坊》《图说牌坊》等文史作品;以牌坊文化为载体开展廉政文化教育活动,形成了以牛树梅展馆、德政文化厅、肃公祠为地点的廉政文化教育基地。2018年11月,隆昌石牌坊群被命名为“四川省廉洁文化基地”,进一步提升了“牌坊”文化品牌的知名度。

文化事业实现大繁荣

65岁的朱万明一直在隆昌工作和生活。爱好写作的朱万明经过潜心调研,创作了长篇纪实文学《隆昌沱灌》,得到隆昌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如今,隆昌正筹备改编成剧本,拍成电视剧,生动地展示隆昌沱灌精神。

这样的群众文艺创作,改革开放后从无到有,再到音、舞、画、书等多门类百花齐放,隆昌文化事业实现了蓬勃发展。可以说,改革改出了新气象,释放了新活力。

“目前,隆昌已有文化类音乐和舞蹈协会、作家协会、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摄影家协会及诗词楹联学会等。”隆昌市文化馆馆长林映忠介绍,协(学)会会员创作的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近年来,隆昌市累计组织创作发表作品3800余件,内江市级以上发表展出430余件,打造文艺精品节目30余个。

隆昌人张理红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他获得了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何文鳌是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他创作的《捻麻线》《通向古宇湖》《云顶风情》《古宇湖远眺》等与隆昌有关的绘画作品,于2018年1月登上《世界知识画报》,向海内外宣传隆昌人文、风景;徐凯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他拍摄的《小老板与陶工们》,于2010年8月获得第五届群艺杯全国摄影展彩色类优秀奖;黄有全创作的歌曲《青石号子》《川南云峰关》《梦想从哪里起航》,获四川省第二届民歌赛二等奖。

当今流行乐坛中也有隆昌人的身影。比如: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陈树, 内地著名音乐人、歌手西域胡杨,独立音乐人李姝。

“这些优秀的文化人才,有的是隆昌相关协会负责人、会员,有的是从隆昌走出去的。”林映忠说,现在是改革开放以来隆昌文化事业最繁荣、文艺创作水平处于高峰的时期。

文化自信逐渐增强

农历正月初八舞龙、夏布画、青石雕刻技艺、土陶大型陶缸制作技艺……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隆昌市以其独有的非物质文化,为内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些特色文化,在改革开放初期,还没被发现。”黄有全介绍,提起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隆昌,外地人只会想起麻布(夏布),在当时是贫穷的象征。上世纪九十年代,隆昌成立文化局,才开始挖掘发现隆昌的优秀传统文化。

经过20余年的挖掘,隆昌市现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隆昌夏布编织工艺”和民间舞蹈“双凤龙”,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隆昌正月初八舞龙”“隆昌青石雕刻技艺”“隆昌夏布画”等10项;通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普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有180项,其中民间文学72项,传统音乐21项,传统舞蹈8项,传统戏剧2项,传统曲艺7项,传统游艺、杂技与竞技9项,传统美术8项,传统技艺31项,传统医药2项,民俗20项。

“在挖掘和发现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隆昌文化特色更为突出。”黄有全说,值得一提的是,“隆昌青石雕刻技艺”主要由隆昌石牌坊呈现。隆昌石牌坊是清代古建筑,部分牌坊一度被认为是文化糟粕,以致世人都不想去了解其中更多更深的文化精髓。

古牌坊文化内涵丰富
2001年,隆昌石牌坊因具有很高的民俗史料价值和完美的艺术价值,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随即,隆昌党委政府开始着手打造“牌坊文化”,把石牌坊中的功德牌坊、警示牌坊、百寿牌坊等文化内涵展示给群众。此后,隆昌以“中国石牌坊之乡”“青石文化城”之名被人熟知。

如今,隆昌群众对隆昌特色文化的认可度逐渐提高,文化自信逐步增强。

“当前,我们采取‘生产性保护+整体性保护+抢救性保护’措施,收集原始资料,记录存档存案,保存视频资料。”隆昌市文化馆党支部书记肖泽辉介绍,隆昌市开展了“隆昌正月初八舞龙节”民俗传承舞比赛活动,明确了城关职中为“双凤龙”传习基地,开展了百场川剧进校园、隆昌人讲隆昌民间故事活动,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保护。

隆昌市通过各种载体,让优秀传统文化在不知不觉中融入隆昌儿女的骨子和血液;同时,想方设法让文化“活”起来,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增强群众文化自信,提升城市文化吸引力。

来源:内江日报
罗喆娟 文/图
编辑:张佳瑜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