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许军:公诉席上的“王者荣耀”

2019-01-15 17:28
上海

来源|上海法治报

编者按

法律是一门古老而威严的艺术,而法律人就是从事这项神圣艺术的“工匠”。在我们的身边,总能发现有这样的法律人,他们对从事的法律事业锲而不舍、久久为功。让我们聚焦奋斗在司法一线的普通法律人,弘扬他们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欢迎来到‘王者荣耀’,敌军还有5秒到达战场,请做好准备,全军出击!”

画外音刚落,一个甩着白色大胡子、手拿戒尺明灯的游戏人物“老夫子”和他的4名队友倾巢出动。

他们前行的方向是塔台林立、野怪出没的野区……

“老夫子”,正是年过五旬的上海“老检察”许军在游戏中的角色。

游戏中的“老夫子”

这是一个休息日的晚上,许军在竞技类手机游戏《王者荣耀》中化身“英雄”,行走在彼此追逐杀戮的荒野上,他既要勇猛出击,又要防备敌人偷袭。

而他的战友们,一帮热爱游戏的年轻检察官同事,在虚拟空间中和他并肩作战,完全没有现实生活中的斯文之气,在“战场”上大杀四方……

从检28年,从反贪到公诉,许军是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检察院一位不折不扣的“检察老兵”。

公诉席上,他是涉网络犯罪公诉案件办案组的主任检察官;

脱下制服,他是手拿“AK47”、在枪战类游戏里冲锋陷阵的“骨灰级玩家”。

许军常常笑称,是“游戏情缘”成就了今时今日的自己。

1990年3月1日。许军的“检察故事”大约要从那一天开始说起。

许军是上世纪80年代末的大学生,那一年,还在读大四的他因为机缘巧合来到徐汇区检察院经济检察科,也就是后来的反贪局实习。

“那么多年过去了,可我至今还都记得清楚,我到院里报到的日子是3月1日”,许军回忆。

对于许军来说,这是一场奇妙的轮回。

“因为我从小就特别喜欢法律,可能很多男孩子都一样,对于侦探世界总有一种天然的向往。”

高考填报志愿时,许军一门心思冲着法学去,无奈考场失利,与梦想擦肩的许军进了会计专业。

有幸通过大四实习的机会踏入心中的“伊甸园”,许军比谁都珍惜。

检察官许军(王湧 摄)

当时,徐汇区检察院正在侦办一起受贿案件,嫌疑人在经手工厂设备项目时收受了他人钱款,许军作为实习生,跟着带教老师负责嫌疑人的看管工作。

“审讯工作历经了很长时间,受贿人就是拒不交代,谁都没有办法撬开他的嘴”,许军回忆。

在许军当时的印象中,那是一个和自己父亲差不多年纪的中年男子,借着协助看管的间隙,他天南海北地和对方聊了起来。

“可能在他眼里,那年20岁出头的我也像极了他自己的孩子,所以当我和他聊到孩子和家庭时,他的心理防线一下子便崩溃了,主动开口供述了涉案事实。”

实习生审开了受贿人,一时间在院里传为佳话,大家觉得,许军是块干“检察”的好料子。“当时领导直接就和我说,留下来吧!”

其实在那时,许军的工作早已有了着落,可冥冥之中的“检察缘”,让他毅然决定毕业后留在徐汇区检察院,开始自己的人生新篇章。

“许老师,这个软件功能性鉴定报告能不能帮我看看?”

“许老师,这个网络开设赌场案件您能不能帮我听听?”……

许军所在的523办公室,经常有“看不懂、吃不准”的年轻承办人请教的身影。碰到计算机案件、涉赌案件,不懂就找许老师,已经成了大家条件反射般的习惯。

而工作以外的时间,这个“上了年纪”的“老法师”也会与年轻人聚到一块儿“吃鸡”、打王者荣耀、聊当下火热的“网络直播”。

尽管许军如今也常常感慨,随着年龄的增长,眼力大不如前,枪战游戏也早已不是年轻人的对手,可如果拿10年、20年前的许军与现在的年轻人相比,许军可绝对算得上是游戏界的“骨灰玩家”。

他说:“那个时候玩电脑,就是订了《电脑报》自己琢磨,我的第一台电脑就是自己组装的。”

形容起游戏世界里的自己,许军说自己就是一个狂冲狂打的角色。

“我什么游戏都玩,但可能枪战类游戏玩得更多一些,那个时候玩《双重螺旋》,有时候打到凌晨两三点“,他说,为了提升游戏的顺畅度,他还在那儿倒腾着改系统设备、提高运行速度。

游戏世界

许军说,也就是在那段时间,外挂已经出现,“通过游戏,让我对早期的‘黑色产业’有了一定了解,这些积累确实对我之后的办案影响很大。”

“游戏岁月”给许军带来的还不止于此。在当时的网络游戏论坛里,许军还结识了一帮网友。

对于许军而言这是一段奇妙的经历,这票特殊的“玩友”,从过去20多岁的毛头小伙,成长为检察官、医生、村委书记……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出自各行各业。

有意思的是,他们见面称呼的方式也都是网络里的名字,就像许军,他叫“若水”。他说这是他最常用的网名,取自老子《道德经》“上善若水”。

更多的时候,许军感谢自己曾经经历的这些游戏时光。因为是游戏培养了他对电脑、对互联网的兴趣,兴趣又让他和“检察事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而属于许军的“法匠”精神,就是在这虚拟与真实的切换间,得到了最完美的融合……

让许军印象较深的是一起涉及11人的外挂类侵犯著作权案。

在这起案件中,被告人通过反编译手段破译了某大公司运营的《龙之谷》游戏客服端程序及相应的通讯协议,编写了能实现自动多开登陆、动作操作、转移物品等作弊功能的脱机外挂软件。

“当时,这种犯罪手法还是第一次出现,对于罪名刚开始我们拿不准“,他回忆,挑战同时还来源于:涉案的几名被告人都颇有“来历”。

其中一名被告人是中国黑客界‘泰斗’级人物,另一名时年19岁的少年奇才也是黑客界的后起之秀,案发前还作为发言人在世界网络安全与破解高峰论坛上亮过相。

办理此案,是一场与“高手”间的较量。

许军与鉴定人密切配合,不仅对涉案外挂程序的功能进行了准确的鉴别,还预先对行为人可能会提出的辩解进行应对。

“当时,我们在证据上对可能影响最终结果的所有关键问题都过了一遍。”从收案到起诉,历经半年时间。

这起案件整整审理了2天,打破了许军本人出庭公诉的最长记录。

“11名被告、22名律师,公诉席上只有我和1名书记员,我记得当时第一天开庭从早上9点持续到晚上8点多,第二天又一直开到傍晚四五点。”许军回忆。

由于脑子长时间保持飞速运转的状态,休庭的时候他整个人简直“站都站不起来”。所幸通过许军和同事们的努力,最终成功指控了这一犯罪团伙。

对于许军而言,更重要的是,案件的成功办理为打击外挂侵权类犯罪提供了典型范本,尤其是对脱机外挂程序的法律界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对外也树立了徐汇检察在打击网络领域犯罪的“品牌”效应。

14年反贪、14载公诉。时光如梭。

2018年12月,在一起涉计算机网络犯罪案件的庭审现场,站在公诉席上的许军一身检服,他神情庄重、抬眼间眸光如炬,宣读起诉书时一字一句掷地有声,自带一种“许军气场”。“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检察院起诉书。沪徐检公诉刑诉〔2018〕×××号,被告人……”

这是一起全市首例通过入侵并控制流量控制设备进行计算机域名劫持的破坏计算机犯罪案件。

被告人侵入全国20余台流量控制设备,并植入蠕虫病毒进而对设备进行控制。在向设备中添加相关运行策略后,利用上述设备的重定向功能,将用户访问的网址重新定向至其指定的赌博网站予以牟利。

面对新型犯罪手法,许军在法庭上通过向法官出示专家证人证言、司法鉴定意见书以及对案件涉及的计算机技术层面的证据进行充分、全面的论证,真正使得被告人及辩护人心服口服。

许军正在接受上海法治报记者采访(刘海 摄)

在司法实践中,许军他们发现涉互联网案件所涉及相关知识具有越来越强的专业性。从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的网络赌博、组织卖淫等传统犯罪,到利用计算机手段进行网络盗窃、诈骗等高科技犯罪,再衍生为当下‘域名劫持’‘流量劫持’等新型犯罪手法,网络泛罪化的更新换代非常快,司法机关面临的挑战也随之加剧,作为检察官必须持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更积极的态度应对新的问题。”

在落实司法责任制、完善办案组织专业化后,徐汇区检察院受理的涉网络犯罪案件主要由许军主任检察官办案组负责办理。

可就是在这样的挑战之下,这个“60后”检察老兵在他的涉网络犯罪公诉案件“主战场”,打出了一场场和80后、90后高智商犯罪分子对垒的漂亮“战役”。

作者|季张颖

编辑|刘欣楠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