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券商行业寒冬已至,已有小券商股东在主动谋求退出

澎湃新闻记者 刘歆宇
2019-01-10 20:42
来源:澎湃新闻

随着多家上市券商2018年12月的月度财务数据公布,券商行业2018年业绩概况已经大致浮出水面,市场环境低迷不振,几乎所有券商营收都在缩水。

截至1月10日,上市券商2018年12月营收业绩悉数出炉。据wind统计结果显示,2018年营业收入规模跻身“百亿俱乐部”的只有五家,分别是中信证券、国泰君安、海通证券、申万宏源证券、华泰证券。不过,在这五强中,也只有国泰君安和申万宏源证券同比(较上年同期)取得正增幅,分别增长1.06%和15.53%。如果看净利润,那么就只有申万宏源证券一家同比增长。

头部券商尚且如此,规模较小的其他券商业绩就更加难看了。太平洋证券的2018年净利润同比跌幅高达647.9%,跌幅超过50%的比比皆是,中信建投证券净利润持平的成绩已经可以位居行业前列。

麦肯锡北京分公司全球董事合伙人黄河在1月10日的媒体报告会上直言,证券行业已经陷入寒冬。

他说:“除了2009年、2015年两次牛市让证券行业的ROE(净资产回报率)高于银行以外,其他大部分年份都是显著低于银行业的。尤其是从2017年开始,证券行业整体ROE下滑非常的厉害,到2018年的上半年仅仅只有3.5%的ROE。这一回报率明显低于国际市场水平。”

大鱼吃小鱼的案例或将继续涌现

1月9日晚间,中信证券发布公告,宣布了收购广州证券100%股权的计划。这笔收购作价不超过134.6亿元,却引发业内强烈震动,券商行业的洗牌已经开始。

黄河指出,中信证券收购广州证券的速度之快出乎很多人的意料,相信类似收购兼并的案例中期会更多。

他解释,从国外经验来看,美国的证券公司在高峰时期多达上万家,行业驱动下,收购兼并的案例时有发生,在行业的不断整合中,公司数量减少至只有数千家。中国未来也会存在类似情况。

不过,由于国内证券牌照往往被视为“稀缺资源”,一些股东方宁可承受亏损也不愿意放弃,所以,协调各个利益相关方的诉求让整合过程的难度更大,进展也会比国外更慢。

而从小型券商的角度来看,突围难度日益增加,主动卖盘此时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麦肯锡上海分公司全球副董事合伙人袁伟对澎湃新闻记者说,已经了解到有小型券商的股东在主动谋求退出方式,不过数量并不算多。

行业马太效应凸显

麦肯锡的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行业利润的66%集中于利润排名前十的券商,中小券商业绩承压明显,而排名50名开外的81家券商收入加起来只占行业总收入规模的区区5%,总利润甚至为负。

A股市场在2018年持续低迷,行业竞争加剧明显,80多家券商忙活半年却都白干了,这一困局要如何突破?

更严峻的问题是,即使是营收和利润均在国内券业排行第一的中信证券,无论是净资产规模还是营业收入,相比国际领先的证券公司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麦肯锡提供的数据显示,中信证券2017年度营业收入433亿元,只有野村证券885亿元的一半,而相比高盛的2096亿元营收规模,更是只占了20.65%。

袁伟坦言:“如果要产生航母级的一流投行,仅靠自身的发展,或一些大小兼并的方式,还需要较长时间。强强联合是一种捷径,但是目前看短期很难做到。”

对于券商的过冬方法,黄河认为,券商应明确差异化发展战略,明确自己的重点客户群体,在此基础上打造特色业务模式。简单来说,就是放弃过去“小而全”的老路,选择特色业务作为突破点。

此外,受A股市场疲弱的影响,券商行业整体出现经纪业务缩水、重资产业务占比提升的现象,在这一背景下,发展机构客户也可以作为券商未来的一个发力方向。

注册制的前提是建立退市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市场常用“看天吃饭”来形容证券行业的业绩变化,股市行情好的时候券商业绩自然出色。黄河认为,除了券商亟需转型寻找出路,监管层也应从制度上进行完善。

麦肯锡的报告指出,科创板设立与注册制试点落地在即,这些制度建设的加快或将带动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为证券行业带来新的活力。

对此,黄河指出,注册制的前提是退市制度的建立。

他说:“去年退市明显加快,这是一个好现象。对比其他国家,美国在1980年代大概有三四千家上市公司,去年还是四千多家。而美国每年都要上市上百家公司,这意味着美国市场每年都要同时淘汰上百家公司。留下来的公司沉淀下来普遍质量比较好,是比较真实,盈利比较好的公司。这样一旦条件成熟,是很容易形成牛长、熊短的局面。”

中国的退市率不足1%,与发达国家5%到10%的水平相距甚远。黄河呼吁,监管层应从制度设计角度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改变。

    责任编辑: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