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荣誉 | 北航喜获2项国家科技一等奖、6项二等奖

2019-01-08 11:53
北京

中共中央、国务院1月8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习近平、李克强、王沪宁、韩正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会议活动。习近平等为获奖代表颁奖。李克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韩正主持大会。我校喜获8项国家科技奖励,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

 
为获奖的北航人打call!小萱这就带你认识一下他们!

苏东林

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项目名称:先进武器装备电磁兼容性设计关键技术

苏东林,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智能系统与装备电磁环境效应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致力于电磁兼容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攻关、重大装备研制工作。

面向国家重大急需,她带领团队建立了有关装备电磁兼容性定量化设计和精准检测技术体系。提出了电磁兼容要素集理论,发明了电磁兼容性平台级定量化设计、体系级动态复合设计、电磁干扰源精准辨识等核心技术。研发了电磁兼容性工程设计评估系统和多平台级外场测试系统,并在陆海空天电领域规模化应用。多项技术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第一完成人曾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国家重大科学仪器专项研究等各类项目2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34项,第一作者出版专著2部;全国巾帼建功标兵,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施闯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项目名称:中国高精度位置网及其在交通领域的重大应用

(项目第一完成单位为武汉大学,第二完成单位为)

施闯,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长期从事高精度卫星导航及其应用研究。

施闯和项目团队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在我国北斗高精度定位理论方法研究、核心软件和装备开发,以及高精度定位服务系统研制等方面取得创新性成果,并跻身国际前列。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我国北斗导航系统及高精度位置服务系统的建设,提升了北斗精准、快速、稳健的位置服务能力,有力支撑了北斗高精度定位在国家关键行业和领域的规模化推广应用。研究成果曾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北斗导航专项、科技重点专项等各类科研项目2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其中SCI76篇,授权发明专利61项。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62人。

丁希仑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项目名称:空间极端环境下机构复杂序列运动地面测试装备关键技术

丁希仑,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长期致力于机构学与机器人学研究。

项目围绕国家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的重大需求,发明了一类可实现复杂序列运动测试的变拓扑机构和真空热极端工况模拟技术,独创了太空舱门开关操作和深层钻取采样机构运动性能综合测试装备。成功完成了我国“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天舟”货运飞船等型号的舱门运动性能综合测试以及探月三期“嫦娥五号”深层钻取采样机构极端工况下的模拟月壤钻取性能测试,有力保障了国家航天重大型号工程任务的顺利实施。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及重大国际合作等各类项目30项,在本学科重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7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合著2部,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项,其中多项在国家航天重大型号工程中获得应用。获ASME/IEEEReMAR’2009最佳论文奖、IEEEICMA’2012最佳论文奖以及教育部和北京市的科研奖励等多项。

王晋军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项目名称:仿复眼成像的单相机三维流场测速关键技术及装备

王晋军,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流体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飞行器复杂流动机理及控制”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长期从事实验流体力学的研究。

近20年来,带领其研究团队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性研究成果,提出了仿复眼的单相机超视角三维成像的新原理,发明了双基追踪粒子三维重构新方法和基于物理守恒约束的速度场数据挖掘技术等。形成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单相机三维流场测速新技术,打破了国外对三维流场测量技术的垄断,关键技术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为提高我国实验流体力学研究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以第一获奖人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研究等各类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20余项,出版专著1部。

郭雷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项目名称:航天器复合自主****控制与测试评估技术

郭雷,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飞行器控制一体化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1-2016),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9)。长期从事抗干扰控制理论及应用、导航制导与控制等领域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

本项目团队针对我国新一代航天器在强不确定和干扰环境下自主姿态控制技术等“卡脖子”问题,提出了飞行器复合干扰滤波与鲁棒姿态估计、复合分层抗干扰容错姿态控制等理论方法,发明了航天器自主抗干扰预测姿轨耦合控制、全回路多源不确定性精细量化及测试评估等关键技术,研制成功航天器抗干扰姿态控制一体化测试分析仪器装置,成果授权51项国家发明专利和2项美国发明专利,已应用于我国多个导弹及卫星型号的研制及测试任务,产生了重大的社会、经济和军事效益。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国家级奖励;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重大重点项目20余项。

王云鹏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项目名称:大范围路网交通协同感知与联动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

王云鹏,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是我国智能交通领域知名专家,长期致力于智能车路协同、交通大数据等技术攻关与工程应用工作。

项目团队针对城市交通传统控制中的感知数据缺、辨识评价粗、控制能力弱问题,提出了路基-车基-空基一体化协同感知新模式,突破了城市路网运行状态辨识与量化评估新技术,国际首次提出了交通指数概念,研发出区域交通协同联动控制集成平台及系列装备,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并开创性地建立了我国城市交通协同控制技术标准体系,相关成果已在全国推广应用,有力地支撑了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畅通工程”、“两化”等国家重大专项行动,社会效益显著。曾作为第一完成人获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制修订国家及行业标准4项,授权发明专利60项,出版专著5部。

王自力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项目名称:先进航空装备故障诊断、预测与健康评估技术与应用

王自力,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航可靠性工程研究所所长;兼任可靠性与环境工程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航空学会可靠性分会主任等职。长期致力于质量与可靠性系统工程、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等领域的管理咨询、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工程服务等工作。

他带领团队紧密围绕复杂装备故障诊断、预测与健康评估的重大技术需求,构建了一套PHM技术方法体系,研发了国内首套测试性与PHM设计、开发与验证的一体化集成平台,形成了一批重大工程型号应用案例。实现了我国航空装备PHM技术,在国内从无到有、从定性到定量,在国际上从跟跑到并跑的转变。主持国家973计划项目2项(技术首席),基础科研和装备预研重大、重点项目4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第一完成人),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发表SCI、EI收录的高水平论文100余篇,主编出版《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技术丛书》(12册)。

张学军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项目名称:空地一体化协同防撞关键技术及重大应用

(项目第一完成单位为四川九洲空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第二完成单位为)

张学军,北航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空管监视与通信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网络化协同空管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空域系统运行安全监控技术创新团队”负责人,长期致力于空中交通安全研究。

面向航空安全这一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他带领团队重点突破了时间与空间多尺度协同防撞关键技术,研制了系列核心装备,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国家空管系统和有关装备建设中大规模应用,大幅提升了我国多层次军民航飞行安全间隔保持和防相撞能力,形成了由关键技术、系列装备和运行模式构成的空地协同防撞体系,促进了我国航空安全领域的技术进步,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90余名,荣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3项、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

创新是北航人的优秀基因,已融入一代代北航人的精神血脉。

“北航始终把肩负国家使命和探索科学前沿相结合,把开展科研创新与面向国民经济相结合,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2004年以来

北航共获14项国家级科技奖励一等奖

为推动相关科技领域的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4年度

张军:“新一代空中交通服务平台、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获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7年度

房建成:“卫星新型姿控储能两用飞轮技术”获200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2008年度

徐惠彬:“宽温域和耐腐蚀巨磁致伸缩材料及应用”获200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张广军:“小型高精度天体敏感器技术” 获200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2009年度

向锦武:“中高空远程无人侦察机系统”获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张军:“空地协同的民航空域监视新技术及装备”获200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2010年度

赵沁平:“实时三维图形平台BH_GRAPH”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2年度

王华明:“飞机钛合金大型复杂整体构件激光成形技术”获2012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2014年度

郑志明:“动力学密码”获201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2016年度

宫声凯:“高温/超高温涂层材料技术与装备”获201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徐向阳:“前置前驱8挡自动变速器(8AT)研发及产业化”获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7年度

向锦武:“长鹰高原型远程无人侦察机系统”获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8年度

苏东林:“先进武器装备电磁兼容性设计关键技术”获201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施闯:“中国高精度位置网及其在交通领域的重大应用”获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国家奖也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沃土,北航坚持科教深度融合,在知识创造中培养人才,在人才培养中创造知识。近五年来,有54名研究生成为国家奖的署名完成人。
这些荣誉是不是在激励着你继续努力呢?小伙伴们,新的一年,让我们努力奔跑,一起追梦!

出品|航小萱®工作室

素材来源|科学技术研究院

编辑|胡梦贤史越

那么,问题来了?

你要为优秀的北航人

点多少个赞!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