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教育怎样才能创出新花样?

2019-01-05 08:09
上海

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场所与载体,在向公众展陈文物之余发挥其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在当今文化传承中同样有着重要的价值与意义。近日,上海观复博物馆开启“博物馆+”公益文化讲座新模式,“跨界”越剧联袂讲述中国戏曲美学艺术,共同呼吁保护动物,文化有传承,装饰之美不杀生亦可替代。同时,观复博物馆北京馆社教“观复学堂”经过多年实践与耕耘,荣膺“朝阳区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教育基地”称号。

文化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精准的定义文化和传承文化并非易事。无论是物质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最重要的价值是它所蕴含着的历史信息和文明信息。博物馆作为文化、历史、知识的传播机构,对于大众而言,仅标注文物尺寸、年代只是简单见其形,通过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传播方式,深挖文物背后的故事,将文物本身承载的“精气神”有效地传递给受众,才是观复团队潜心伏案,为游客孜孜奉献的博物馆人初衷。

对此,观复博物馆始终报以积极主动的文化创新,文化传承理念,如近日上海观复博物馆联袂上海如意越剧团团长童丽君女士开启“博物馆+”模式“跨界”融合,以更加生动活泼的“访谈”形式,将越剧的戏曲美学 ,古人的装饰文化结合馆藏实物,使受众与藏品对话,与文化同行,将美育实践与美育思想结合时下,形成具有共识性的定义和共生共融的“寓教于馆”体验,最终使受众通过博物馆正确地了解历史、汲取中华文明智慧、感知世界、涵养于心。

上海观复博物馆社教部主任马娇妮与主讲老师陶子联袂上海如意越剧团团长童丽君女士向大家展示越剧之美
越剧作为一个“年轻”的地方戏剧种,其温婉动听、唯美典雅的唱腔与表演,将江南灵秀之气展现得流光溢彩。越剧中“旦角”华丽璀璨的“点翠头饰”好看惊艳之余,因需成千上万只翠鸟付出生命作为代价,所以戏曲装饰中很多需要点翠工艺的行头,大约在清早期开始以烧蓝、点绸等工艺取而代之。

定陵出土点翠皇后凤冠  明代。据童丽君女士介绍,此件凤冠的修复需要上万只翠鸟的羽毛

关于“点翠”、“烧蓝”的传统工艺与文化内涵,上海观复博物馆跨界讲座的主讲老师陶子介绍到,东汉年间许慎《说文解字》解:翠,青羽雀也。“辑以羽翠”意指用颜色鲜艳的翠鸟羽毛加以装饰。这种装饰方法,后被能工巧匠进一步发展成为今已绝技的工艺——点翠。清代王端履《重论文斋笔录》里这样定义点翠:“今世妇人喜以翠羽涂於金银首饰上,谓之点翠。”

一抹蓝色惊艳千年,但同时也难掩其背后需要无数只翠鸟付出生命的代价。

点翠采用的翠鸟毛,左右翅膀上各十根(行话称“大条”)、尾部羽毛八根(行话称“尾条”),一只翠鸟身上一般只有约二十几根羽毛可供使用。古代的工匠为了取到颜色鲜亮的翠鸟毛往往需要在活体翠鸟身上拔取鸟毛。这是“点翠”价值高昂的原因之一。

其二在于点翠的制作技艺之复杂。先用金、银、铜或鎏金的金属做成不同工艺图案的底座,再把翠鸟背部亮丽的蓝色羽毛剪切后仔细地镶嵌在座上,形成精美吉祥的图案,再嵌以珍珠、玛瑙、翡翠等宝石制成首饰终成型。所以“满头珠翠、遍体绫罗”在古代也成为皇亲贵胄身份等级的象征。

美国东方艺术研究学者Jackson女士在她的《中国艺术》一书中曾说:“从点翠艺术所体现的文化价值来看,再没有比中国人对于羽饰的认识与驾驭更高成就的艺术创造”。

点翠工艺高,取材难的特点使古代匠人或生悲悯与智慧,以烧蓝或点绸工艺替代之。

垒丝烧蓝镶红宝石蝶恋花纹金步摇一对  清代 上海观复博物馆藏
垒丝烧蓝镶宝石双龙戏珠金发饰  清代 上海观复博物馆藏
烧蓝又称点蓝,是以金属作胎,在胎上掐出花纹,再用透明、半透明的珐琅釉料填于花纹上,经过500度到600度左右的低温多次烧制而成,作品绚丽明快,别具一格。大概清早期被运用到了首饰的装饰上。

一场生动的“访谈”,现场听众惊艳点翠的璀璨,同情翠鸟的命运,在烧蓝文物前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与中华文明的进步演变。一个民族只有充分认识自己民族在人类历史中创造的文明成果,不断从中汲取精华,继承与传承其中优秀文化,不断创新,这个民族才能成为一个前进的民族,一个能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民族。观复博物馆展现的古代文化仅是浩瀚中国文化之一角。观复结合自身特点倡导“与古人对话,与文化同行。”希望游客通过一件件华丽明艳、精细叹惋的文化藏品,感受到饱含千百年的文化积淀。

观复博物馆“观复学堂”往期馆内社教活动
博物馆是永远向人类敞开着追忆历史,探索人类文明,汲取文化脉络的开放场所。传承中,博物馆教育需要考虑各个年龄层受众的知识文化结构,对于成年人开展的“跨界”访谈,能使大家满赞而归;针对青少年“寓教于馆”的体验更是观复博物馆“观复学堂”多年来潜心耕耘的土壤。

以观复博物馆北京馆为例,北京馆在策展时会根据藏品的不同,孩子年龄结构的差异,摸索每个年龄阶段的兴趣点与知识点。

从花鸟鱼虫,到山川大河,从翎毛走兽,到文字几何,古代器物上的美学元素,古代工匠每一笔瓷胎描绘、每一刀雕刻琢磨、每一条纹饰曲线,“观复学堂”的教师都会从细节处着手,打磨出符合每个年龄阶段孩子接受能力与喜好所求的“点式教育”课程。

《观复学堂》“点式教育”藉由博物馆丰富文化藏品、扎实的教育团队,以实践育人为抓手,以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为着力点,推动教育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多年来一直开展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主题教育等文化活动,现已成为与校园教育协同发力的博物馆专业文化课堂。

观复博物馆副馆长李瑄女士(中)与观复学堂的两位老师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2018年12月21日,观复博物馆北京馆《观复学堂》在“实践育人中成长——2018年朝阳区社会大课堂十周年展示与表彰活动”中,被授予“朝阳区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教育基地”称号。

桂冠加冕是荣誉更是责任,对于已精心耕耘、默默奉献22年的一家私立博物馆而言,观复博物馆2019年任重道远。将博物馆公共教育打造成能影响更多人汲取精神食粮的公共讲堂,让博物馆成为更多人“约会”的地方是观复为之努力的方向。(完)

作者:观复小金牛

观复博物馆(北京馆)参观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山子张万坟金南路18号

上海观复博物馆参观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银城中路501号上海中心大厦37层

更多观复博物馆的故事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观复博物馆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