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11区委书记带队连续出访,背后隐藏了哪些“城市雄心”

澎湃新闻记者 李克诚
2019-01-02 20:54
来源:澎湃新闻

今年年内,南京11个行政区、国家级江北新区以及相关园区(开发区)将组成14个代表团,由区委书记区长等板块负责人带队,分赴18个创新型国家和地区,进行创新资源的对接,“年内还要去两次”。

1月2日,新年的首个工作日,南京市召开创新名城建设推进大会。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在讲话中透露了上述信息。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就在一周前,张敬华刚刚召开专题会,听取了南京14个板块(行政区、园区)负责人就各自区域出访一些创新先进国家和城市以及开展创新合作情况的汇报。据《南京日报》报道,2018年10月,南京市委要求各区(园区)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主导产业方向,加大出访对接力度,与创新先进国家和城市开展深度合作。

时间急、任务重,不过,截至2018年年底,南京14个区(园区)仍如期完成了出访对接计划,洽谈了一批合作项目,签订了一批框架协议。

那么,在出国等“三公经费”严控的大背景下,南京市及下辖各区域板块为何仍“逆势而动”,大规模“组团”纷纷出访境外呢?

这不得不从南京这座城市新近树立的“全球雄心”谈起——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这也是张敬华主政南京后,对南京城市发展提出的新定位,也已被写入“2035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

在国内城市中,南京科教资源集聚、优势非常明显:它拥有高等院校53所,“双一流”建设高校12所,综合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在校大学生80余万人,每万人中大学生数量超过1100人,居全国第一;50余家部属科研院所落户于此,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2家、国家企业重点实验室9家,数量也仅次于京沪……

“但与丰富的科教资源和雄厚的经济实力不对称的是,南京科教资源红利未能得到完全释放,创新发展还存在着不少短板。”中科院南京分院院长杨桂山说。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也坦陈,南京与对标城市深圳相比,对方虽缺少知名高校、大院大所,但涌现出了大批国际知名科技企业。

有鉴于此,2017年年底,南京正式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121”战略,提出了全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这一愿景和目标。

在杨桂山看来,这不仅是南京转换新旧发展动能、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大举措,也是南京解决创新“高峰”缺失和科教产脱节的“关键一招”,是提升南京在国家创新体制中的地位与提升全球影响力的现实需要,“具有远见卓识和魄力担当”。

在此背景下,南京已连续两年,在新年里的第一个工作日召开与“创新名城”有关的动员大会、推进大会,连续两年出台的市委“1号文件”也与“创新名城”以及“创新”有关。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关起门来搞是不行的,必须面向全球,吸引全世界的高端创新资源落地到南京。”在1月2日南京创新名城建设推进大会上,张敬华再次解释说,南京要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必须走开放合作创新的路子,跟踪全球最新创新成果,集聚全球创新资源要素。

他要求各区域板块要重点围绕各自专长的主导产业,围绕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围绕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把高端创新资源引进来、用起来。

当日,南京还公布了2019年推动创新名城建设向纵深迈进的六项重点工作,实施全球创新资源集聚计划是其中重要一项。

“要树立全球视野、顺应世界大势,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切实提升南京的创新开放度和全球影响力。”张敬华说,要让“创新”成为南京最鲜明的城市气质、最显著的城市标识,“要让大家今后在国内外,只要提到南京,就知道这是一片创新的热土,只要提到创新,就想到南京来”。

基于此,张敬华要求,南京各区域板块要主动与一批创新大国、关键小国进行科技创新对接、合作,不断扩大国际合作的“朋友圈”。重视用好在宁高校、国际友城、民间商会、海外科教界华人、驻外使领馆科技处等多支力量,在2019年举办真正具有全球有影响力的“南京创新周”活动,加快建设海外协同创新中心、离岸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合作平台,使南京直通全球创新最活跃的地区。

为此,南京将实施法治服务环境提升计划。一方面,致力于将南京打造成为国内知识产权保护最严格城市,另一方面,要提供最优的政府服务,完善与国际接轨的商务、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生活配套等设施,加快把南京建设成为一个国际化程度高的创新名城、美丽古都。

    责任编辑:王靓
    校对:徐亦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