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着挥别2018年,这些温暖的跑者故事值得我们铭记

澎湃新闻记者 马作宇 实习生 杨鹏
2018-12-30 14:06
来源:澎湃新闻

在跑道上,时间悄然流逝。2018年即将与我们挥手告别。

跑过的这一年里,有太多温暖的人和事,值得我们在这个辞旧迎新的节点再次回味。

赤脚奔跑的老人、带着残疾儿子跑步的母亲、带着家人减肥的儿子、不服老的老年田径队……每个人有自己不同的故事,但同样的,是他们对于跑步和生活的热爱。

这些故事激励着和他们一起奔跑的我们。新的一年就要到来,我们还会一直跑下去。

吴佳色

马拉松赛场的“赤脚大仙”

今年,“赤脚大仙”吴佳色走进了越来越多人的视野。

跑者们认识吴佳色,是因为他在跑道上的一双赤脚。而每当别人问起他“为什么要赤脚跑马拉松”,吴佳色总是咧嘴大笑,“我就是希望光着脚去感受每一条赛道。”

而当人们试图去了解这位61岁的老人时,大家才发现,他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力量远不止是在跑道上。

跑步22多年,完成了188场马拉松,最好成绩3小时06分;

无偿献血20年,共计273次,献血量超过39万多毫升,重达700多斤……这一连串数字构成了吴佳色的传奇人生。

从2003年首届厦门马拉松开始,吴佳色的“脚掌印记”留在了188场马拉松赛道上,北至北京,南至三亚,西至拉萨,东至上海,成绩都保持在4小时左右。

“我觉得每个人总有那么一天会走不动,我希望那天离我更远一些,所以想要每天都运动。”

而在跑道之外,他一直坚持献血。

吴佳色

2017年1月,按照规定,年满60周岁吴佳色本已经完成了“最后一次献血”。但因为跑步,吴佳色的体检各项指标非常出色,可以继续献血。

这只是吴佳色老人“献血之路”的下半场。之前,他坚持每个月两次到医院献血和血小板,20年没有间断。

2018年,吴佳色的愿望很简单,“我希望自己献血能献到75岁,跑马拉松能跑到85岁。”

作为一个福建人,20多年来,老吴没有落下一场厦门马拉松。因为这份执着,厦马组委会特意将一尊“赤脚大仙”的塑像矗立在厦门环岛路“永不止步”的群雕里。

或许,这就是对“赤脚大仙”最好的褒奖。这也是对每一位跑者最好的鼓舞——运动不止可以快乐自己,更可以帮助他人。

陈嘉龄带着儿子跑步。

母爱至伟,推着轮椅和时间赛跑

在跑道上,有一种坚持叫做母爱。陈嘉龄和她儿子的故事就是最好的注脚。

今年5月6日,中国台湾地区南部的一场公益路跑活动上,陈嘉龄推着她18岁的儿子“小比”和2000多名跑者一起奔跑,但她和小比格外显眼。

小比从小到大都无法自由行动。一场意外,让出生6个月的他罹患脑瘫,并伴有癫痫症状。

雪上加霜的是,小比的父亲在家庭遭遇不幸之后,抛弃了母子二人。

18年后,单亲妈妈陈嘉龄看起来远比实际年龄沧桑。如今她想做的事情不多,而奔跑的目的只有一个——为了脑瘫的儿子。

在朋友的建议下,陈嘉龄跑步的初衷只为锻炼身体,一次10公里比赛,她发现儿子异常兴奋,“小比一路都在叫,手不停挥舞,要我跑快点。”

“我只是想让自己更健康,更有体力,也想让小比更开心,更快乐。”

陈嘉龄和儿子小比

如今的马拉松赛道上,有很多这样的父母会推着他们身患疾病的孩子奔跑。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他们的行为,有人质疑他们影响赛道,压力甚至来自家人,陈嘉龄的妈妈曾大骂女儿神经病。但陈嘉龄始终忘不了准备比赛前和比赛中小比眼中的期待。

医生曾告诉陈嘉龄,像小比这样患有脑瘫并且伴有癫痫的孩子,平均年龄只有20岁左右。小比如今已经18岁了,命运留给他享受奔跑乐趣的时间或许已经越来越少。

陈嘉龄常说,“‘明天’和‘无常’不知道哪个先来,如果跑步能够让小比快乐,那就努力地去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

每个人坚持奔跑的理由千千万万,但对陈嘉龄来说只需一个就足够,“每次跑步的时候,小比很开心,这就够了。”

小野和父亲的减肥对比照

家庭温情,他们用跑步去感知

2018年,摄影师小野和家人的一张减肥对比照,刷爆了整个社交网络和朋友圈。

在这背后,他们的故事不仅励志,而且温馨。

减肥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不容易,没有坚定的意志,失败是多数减肥者的归宿。

大家在津津乐道一家人减肥带来的视觉冲击,小野感叹,“他们只看到事情的表面,却忽略了温暖的底里。”

此前,生意上的亏损让小野的父亲开始酗酒,来到厦门的时候,小野父亲成天地抱着手机看小说。面对生活的落差,父亲说,“我都老了,现在还能做什么,只能去做保安了。”

小野于是决心帮助父亲找回健康和信心。

“最好的办法就是运动锻炼!”为了让父亲跟着自己一起锻炼,小野特意增肥20斤,然后陪着父亲一起减肥。

一开始,没跑几步,父亲就经常已气喘吁吁。但日复一日,父亲没有放弃。

不仅如此,通过健身房里的各种器械训练和平衡训练,父子俩的身材有了显著的改变。

小野一家人都从运动中收获了健康。

短短6个月,父亲瘦下40多斤,从啤酒肚变成有6块腹肌的肌肉男。

身材的变化带来的是精神的丰富以及生活的充实。父亲不再盯着手机看小说,而是爱上了读书看报。儿子眼中的“大男子”也开始下厨。

在父子二人的带动下,小野的母亲和妻子也加入到健身的“小分队”中,一家人总是互相督促,并且相互鼓励。

就在这样奔跑和健身之中,家人的关系更加亲密了。小野也感受到了一家人的改变,“我们感到家人在一起运动,氛围会特别好。”

总有很多人不理解跑步这项简单的运动,会问出“为什么要跑步”这样的问题,而小野和家人的改变,就是跑步的魅力的最好证明。

老将也能挑战马拉松。

老当益壮,追逐极限与年龄无关

老年人只能安安分分地在公园散步?这么想你就大错特错了。

“异类”和“楷模”通常是相对立的人物标签,但这两个标签却同时出现在71岁的罗如顺和上海老将田径队其他老人的身上。

这一年,他们不停在全国、全亚洲甚至全世界赛场上刷新自己的纪录,同时也颠覆着人们对于老年人运动的观念。

获得全国田径业余一级运动员的证书的那一年,罗如顺正好60岁。这一切才刚刚开始,那年他加入了上海老将队,后来成为了队长。

今年,山东泰安的第十八届全国老将田径锦标赛上,罗如顺带领的“老将队”为上海带回2枚金牌、7枚银牌和5枚铜牌后,他们的故事和成绩让不少年轻人钦佩不已。

十年间,代表上海或者代表中国比赛,罗如顺花费将近20万元。对于退休老人来说,已是笔不小的开销。

“很多人骂我们是‘神经病’,是一群‘傻子’。”罗如顺听到周遭这样的评价十年了,虽然现在越来越少,但却从未消失。

不过,罗如顺并没有因此熄灭心中那团火,“我愿意做这样为国争光的‘傻子’。”

在他的带领下,这支上海老将队里还涌现出了许多“高手”。65岁的朱葆宁代表中国获得了60岁组4×400米的亚洲冠军;68岁的黄财富跑完5000米只要19分22秒,跑完10000米只要39分28秒;78岁的秦伯葵代表中国打破了75岁组的4×100米亚洲纪录……

罗如顺和他的队员们没有因为质疑而动摇参加竞技体育的信念,他也希望更多老年人在更大的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老年人的风采。

或许,在体育上,少年强、老年强,中国才能真正的强。

田径老将的坚持让年轻人也叹服。

人生的跑道很长。

遇到困难,有的人会选择暂时停下,而有的人,会坚持继续奔跑。

2018年,这些平凡人的不凡故事,

是否会成为你在2019年继续迈步的动力?

    责任编辑:蒲垚磊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