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迁都经验:用艺术代替人生,是一种错误

2018-12-25 12:11
未知

文|2话不说❀  建设

经过漫长的构思,1956 年,巴西利亚终于开建了,这是当年举国之力的重点工程,连总统也在工地的一座简易房设了官邸。整个项目大干快上,夜以继日,仅仅用了四年时间。

建设时期的总统官邸,这座临时工棚被保留到了现在。

想想 2016 年的里约奥运会——开幕式当天仍有场馆未竣工,这是巴西人少有的开挂时刻。他们一开始就把竣工日期定在了 1960 年 4 月 21 日。钱不是问题,国库拨款,不够咋办,卖地,负责巴西利亚建设的 NOVACAP 公司在里约、圣保罗等巴西各重要城市都设立办事处,共拿出 18018 块土地出售。

总设计尼迈耶在另一所简易工棚办公,只有一个桌子,一部电话,没有秘书,旁边的屋子里有 20 几名设计师。他的工作就是统筹 45000 名工人该做什么,有时一天要做上百个决定。

砖是就地生产的,石料和沙子来自 6-37 英里远,木材来自 746 英里外的帕拉纳州,钢材运输则是 1000 英里以外。为了省钱,除了巴西利亚王宫饭店和政府部门用了钢结构,其他都用混凝土。

一股疯狂的力量攫住了巴西利亚。公路在铺设,排水管在开挖,建筑在修建,干燥的红土飞扬起来,在工地上空形成长期不散的烟云。油罐车用来运输建筑用水和饮用水。每个工地都有一台柴油机,用以保证建设和生活用电。

有人回忆,在那里,人们很快就会嘴唇开裂,鼻孔阻塞,耳朵和头发里全是土。很像狂野的西部。

1957 年 10 月 8 日,巴西利亚第一所学校投入使用,教育部长剪彩,迎接了 30 名学生,都是工程师和建筑工人的孩子。1958 年,王宫酒店迎来第一批客人,是巴拉圭总统极其随从。同月,巴西利亚广播电台开播。

每一个大项目的竣工都是一次大规模的宣传,还相继邀请了古巴、印度、意大利、墨西哥、葡萄牙等各国总统参观。在落成两个月前,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也来这里进行了国事访问。

终于,1960 年 4 月 21 日快到了,在最后的忙乱中,6 万名工人运走了瓦砾,种下了棕榈树,把重要的建筑上的红色灰尘擦去,在一天之内,工人就安装了 2000 根路灯,一夜之间,722 幢房屋被漆成了红色。

图为落成典礼——

❀  交通系统

交通系统是巴西利亚的主要特点,这是一座为汽车设计的城市,科斯塔的想法是:决定采用高速路来保证道路的顺畅,取消十字路口。

巴西利亚的道路分为几个级别,高速车道,市区车道,匝道,社区车道。

最重要的一条道路是贯穿机翼的高速车道,双向三车道,这里没有路口,没有路灯,是穿过整个巴西利亚最快的方式,它两旁的次一级的道路叫市区街道 Eixinho,它与各居民区相连。环形匝道链接高速车道和市区车道,街区车道是街区内的小路。

如图,巴西利亚基本路网,高速车道是横贯机翼那一条——

高速车道及其两旁的市区车道——

简单说,这个系统是这样运行的,去城市较远的地方,先上高速路,快到时,转到相应的市区车道,最后再进入街区的小道。取消交通灯的方法就是修环形匝道,有点绕。

与机翼相交的大道叫纪念轴,纪念轴两边没有居民区,顾名思义,两边都是有纪念意义的公共建筑,由北到南有三权广场、政府大楼、巴西利亚大教堂、国家剧院、电视塔、国家体院馆、库比契克纪念馆以及国家会议中心等,最南端是火车站、军营、仓库、工业区。

纪念轴没中间有宽广的绿化带,可以作为人们休憩场所,然而,没有规划交通灯,没有天桥和地下通道。行人不得不在林荫大道的车流中穿行。如图,红色均为需要穿越车道的地方——

所以巴西利亚的交通事故率曾是北美地区的 5 倍。近年,政府也开始想办法去解决这一问题。

图为非政府组织在举行抗议活动——

两条主路的交叉点是一座多层立交桥,也是一座大型公交枢纽。这是巴西利亚的 CBD,商业中心,银行区,宾馆区都在附近。

建设早期——

现在——

巴西利亚原本规划人口 50 万,但随后人口一直增长,至 2016 年,已有约 420 万人,其中近一半人生活在卫星城中,但要靠在市区打工过活。

所以巴西利亚的地铁主要不是为城区服务的,它最首要的任务,是把卫星城的工人送到城里,它最初的终点站就在公交枢纽,人们来到这里,在此便可换公交去城市各个区域了。

巴西利亚地铁图——

1960 年代汽车尚不普及,当时,汽车代表了工业的成就,但现在巴西利亚车辆超过 100 万辆了,虽然马路宽阔,但遇到了汽车的问题,比如高峰期堵车,停车场地难找等。因为有些环形匝道的直径过小等问题,汽车的转弯时,需要减速至一半,成为严重拥堵点。

❀  社区 

市区街道两旁是居住区,每个社区长宽各 240 米。巴西利亚的最初规划中 50 万人口就被设定在这里居住。每个社区由多栋公寓楼组成,一般有 8-11 幢楼。

科斯塔说,在这些社区中,居民楼将「以富于变化的方式进行排列组合,但必须遵循两个原则:统一高度(可能最高不超过地面以上六层)和「人车分离原则」。

社区周围种满了树,并且「每一个街区都将种植一种有象征意义的树……从参观者的角度看,整个地区掩映在绿色之中」。

每四个社区又构成一个居住社区单元,设有一个教堂、一座中学、一家电影院、一家活动俱乐部以及足够孩子们玩耍的公共空间。在社区之间有一些低层建筑作为商业设施。按照科斯塔的构想,巴西利亚的社区是自给自足的,有自己的学校、商业配套,居民日常生活不需要出门太远。

然而,真实的生活不是设计所能替代的,比如,人们趋向于竞争好的学校,而不好的可能无人问津。另一个例子是,当初把社区商店的大门都朝向了社区内部,面向街道的后门仅被设计用来进出货物,真实的情况是,老板们纷纷把后门当做了正门。

著有《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的作家雅各布斯说:「通过某种设计把城市变成一件严格意义上的作品,它本身就犯了用艺术代替人生的错误」。

❀  卫星城

早在建设时期,大量的工人就在规划区域之外居住,形成一个名为「自由城」的定居点。这里居住,餐饮,娱乐,购物各种设施服务齐全。只是一旦建设完工,就要面临拆除,所以建筑都是临时性的木屋。好处是土地不要钱,也不收税。

到 1958 年,自由城有 340 个商业场所,包括 13 家旅馆,5 家银行,4 座教堂,4 个航空公司代表处和其他不同店铺,比如肉食品店,锯木厂,电影院,由于主要人口男性居多,也有不少妓院。

据参观者回忆,这里到处是流氓和亡命之徒,每个人都带着刀子,人命就像山区煤矿里那样便宜,警察除了管理交通什么都不干。另一些人却觉得这里多姿多彩,喧嚣火热,比政府规划的首都好多了。

然而当城市建设完工,政府发现这些人好像不打算离开了,而且打算永久居住下去。为了保持主城区的模样不变,政府把这些区域变成了卫星城。随着城市化的推进,现在共有 16 座新的卫星城。

图为巴西利亚的实际规模,注意大飞机与卫星城的比例——

「自由城」就被重新命名为「开拓者中心」,并且修建了广场、电影院、音乐厅等公共活动场所,有的卫星城还划定了工业区,然而收效甚微。这里的房屋大部分仍是木制工棚。其实这些地方就是睡城,大部分人还是得进城谋生,这里的教育医疗资源仍然匮乏。

如果说巴西利亚是唯一没有贫民窟的城市,那是因为那里的贫民一律被赶到了郊区。

❀  问题

巴西利亚的建成在西方国家引发了轰动效果,但慢慢也暴露了各种问题。与其说是人类城市建造史上一次伟大的成功,不如说是一次伟大的实验。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就在它美好的的出发点上,操心太多,不仅要井井有序安排人们的工作,还要有序安排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一个市民需要修理他的汽车,他就需要设法把自己的汽车运到专门的汽车修理区,即使他住在城市的另一端。

城市应该是什么,这个问题太过宏大,但巴西利亚的例子告我我们,城市不是线性的,单一纬度的,城市的治理也不能靠过度规划和管制。

雅各布斯说,从根本上来看,单向度的规划永远解决不了城市的根本问题。一个城市,最重要的是交流,交流构成活力,当交流变得越来越难以实现的时候,城市的功能肯定要出现障碍。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