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位作家登台推介,上海该拿出自己的现实主义影视大作品

澎湃新闻记者 杨宝宝
2018-12-20 18:44
来源:澎湃新闻

“广东有《情满珠江》,北京有《渴望》《激情燃烧的岁月》,上海应该拿出自己的大作品!” 中国作家协会专职副主席何建明说。

今年现实主义题材热度看涨, 12月19日下午,2018上海文学影视创投峰会现实主义题材专场在上海市作家协会召开,10部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得到推荐,涵盖“开发开放浦东”“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社区管理”“创业开拓”等反映城市改革变迁的题材。作家们向在场的影视、戏剧制作公司介绍了自己的作品。

何建明带来了自己新出版的40万字长篇报告文学《浦东史诗》。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对上海来说,浦东开发开放的历程是这40年间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上海曾经是我祖先生活的地方。从我曾祖父到我的爷爷,我家四五代人和上海有关系。”何建明对写一部关于上海的“大作品”有强烈渴望,尽管时间紧任务重,他还是接下了上海市宣传部和上海市作协的邀约,全力投入《浦东史诗》的创作。

何建明提及,北京、广东都有反映改革开放的著名影视作品,上海也该拿出自己的大作品。他也是怀着这样的心愿书写浦东。在准备过程中,他重温迪士尼落户浦东谈判过程,再访上海第一高楼上海中心,还采访了一大批和浦东开发相关的人,虽然辛苦却一直激动不已,“我的愿望是能拍一个真正的诗史级的电影或电视剧,我期待我们的上海影视界有这样的本事拍出来。”

同时,在何建明带领下,“上海报告”系列短篇报告文学项目从40余个选题出发,由程小莹、朱大建、马尚龙、朱蕊、默音、李西闽、杨绣丽、徐畅、路明、甫跃辉、沈轶伦、赵潋等30余位具有创作热情和能力的中青年作家、资深媒体人建立创作队伍,创作撰写了39篇近30万字的短篇报告文学。

在本次峰会的推荐作品中,《红角》《钢铁的新娘》《温暖》就是从“上海报告”中择优甄选而出,以新的角度、新的方式阐释历史,全方面、多角度回首上海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为影视、戏剧制作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

纺织工业是上海众多工业门类中很有特色的一个。杨树浦是纺织工业聚集的地方,历史最早追溯到近代。作家程小莹的报告文学《红角》讲的就是这些纺织工人的故事,最初的创作资料积累来源与作家本人的经历。

程小莹1973年进纺织工厂,当时纺织工厂各车间都有“红角”,阁楼上一个小小的宣传角落,是棉纺工人的文化活动场所。40年前,22岁的程小莹和女工们正是在红角,用一台14寸黑白电视机收看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报告。

“红角是工人文化的符号,现在已经没有了。我觉得这是一个故事,包含了普通人的记忆和激情,以及他们对这个国家、城市的情绪。”改革开放40年间,伴随着城市发展,很多东西消失了,但程小莹觉得,它们还在心灵深处,激发他用文学叙事呈现这个故事。如今作品完成,接力棒交到了影视工作者手中。

“我对宝钢实在是太有感情了,我的祖辈就是钢铁人。”作家高彦杰对宝钢的书写热情同样来自多年的一线经历。她1978年来到上海参与建设宝钢,见证了宝钢从无到有的过程。在《钢铁的新娘》中,她写了宝钢人蒋浩民躬耕宝钢,让中国大陆50%的汽车都穿上宝钢生产的“外衣”的故事。“宝钢这样开天辟地的人物特别多。” 高彦杰说,蒋浩民的奋斗历程,是改革开放以来千千万万宝钢人的缩影。

改革开放中有大事件,也有小人物。“小人物有时候是大英雄。”作家朱蕊将目光投向浦东金杨街道灵山路第一居民区的一位居委会干部。居民结构复杂的小区中突发状况频出,居委会书记徐林妹知道每一家的情况,全情投入社区工作,为这里带来《温暖》。

金融业是支撑上海城市发展的血脉行业。82岁的老作家俞天白的小说《银行行长》以浦东为舞台,把关注点放在金融领域,演绎当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命运和银行家的生存状态。

“银行涉及金钱,最能反映人的本质。” 俞天白的这部小说将对于世界被“商品化”和“物质化”的忧患意识渗透在故事情节中,呼唤大家重视这一问题。他坦言这部2012年出版的小说当时出版时间紧张,有很多遗憾,希望影视改编能够有所弥补。

此外,通过阅文集团、专业作家自我推荐等多途径的推荐方式,活动还挖掘出多部优秀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如滕肖澜的《乘风》、阅文集团现实主义题材征文大赛特等奖作品《复兴之路》等。这些作品从多个角度切入,记录了不同行业不为人知的精彩故事,为当下影视剧、戏剧市场提供了强大的素材蓝本。

据悉,这是本年度最后一场创投峰会,至此,2018全年共举办创投峰会相关活动四次,其中,推荐活动三次,宣传活动一次。

    责任编辑:陈诗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