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第一家自主学习学校——瑟谷学校毕业之后

2018-12-18 17:55
上海

编者按:瑟谷学校建于1968年,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弗雷明汉镇,是美国第一家自主学习学校,是一所民主学校,另类学校。

在这里,没有班级、没有课程、没有考试,甚至连老师也没有,他们叫工作人员。如果用四个词来描述这所学校,那么最适切的是:自由、尊重、责任与支持。

多年以来,人们对瑟谷学校的毕业生做了一系列研究,想看看瑟谷这个如此漂亮的成长环境能否为孩子们的成年生活做好漂亮的准备。当学生从瑟谷学校毕业后,他们的人生路径会是怎样的呢?

本文选摘自《瑟谷学校传奇2:瑟谷学校毕业生》:

我们要那些从瑟谷毕业之后又追求正式学习的回答者去反思他们的经历。绝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做出了正确的决定,认为自己进一步学习是值得的。我们从图18中可以看出这一点。

图18 回答者对正式学习的评价

少数校友对从瑟谷毕业后又选择追求正式教育感到不开心,他们的感受令人印象深刻。其中一个人说道:

我非常渴望去动手实践。我不想坐下来埋头读书。我上大学期间有一份全职的工作,是我这个领域的。我从这份工作中所学到的电脑知识比我整个大学期间学到的还要多。我觉得我有相当多电脑、科学和数学方面的经验,特别是从瑟谷学校获得了很多经验,我在大学期间做的几乎每一件事都在上大学前做过。我要感谢瑟谷学校给我的许多经验。

对另一位校友来说,整个大学经历依然是一个尴尬:

我依然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我真的是这样想的。我认为这完成是一个纯粹的利己主义行为。我很担心人们说,“哦,你没有上大学的真正原因是因为你害怕。”或者他们会说,“看一看你上的学校。你根本不可能办得到的。”因此我认为我上大学真的是因为自尊。说实话,我现在依然感到尴尬。

少数校友对此很含糊其辞。一位校友在回答他是否认为上大学值得这个问题时,说:

从有些方面说是值得的,从有些方面说不是。对学音乐的学生来说,情况总是如此,因为你最后所做的工作往往不是你以为你要做的工作,而更可能是你最后做的事情。你知道,每个人都想成为一位富有的著名摇滚巨星,但情况并不总是那样。

几乎所有继续上了大学的校友都觉得他们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一位校友说道:“我认为大学很不错。文科教育很完美,特别是对于从瑟谷学校毕业的人来说。这里强调写作和思考,而不仅仅是学习在工作中直接使用的技能,我想这种教育完全适用于从瑟谷学校毕业的学生。”另外一个人评论说,“我想说这很值得,因为有许多事情我过去不知道,现在都在知道了。我获得了更多技能,在生活中有了更多选择。在这个世界上,我有更多可以自己做的事情。”

有时,因为学习自己感兴趣事情而带来的纯粹快乐就使大学经历非常值得。正如一位校友所言,“我学习罗曼语言。我发现这很有趣。我喜欢旅游,喜欢意大利,喜欢讲各种语言。学习并不是最合算的事,但我学习这些语言真的很快乐。”

不同回答者给出了很多理由,来说明大学经历是很值得的。下面是一个例子:

我不知道我的学位对我起到了什么作用,但我知道大学和大学教育本身是有价值的事情。我有历史学方面的学位,但这不意味着我是一个历史爱好者,或者说我很了解历史。我真正获得的是四年的阅读、写作和分析性思维等经历。我不知道学位是否让我把工作做得更好——我并不真正这样认为——但如果没有学位,我很可能连面试机会都没有,因此它起到了这个作用。

你毕业时不能确保一定有工作。我毕业时没有哪个机构等待签下我。如果我读的是医学院,我会成为一名医生,会在那个领域找到一份工作。但在表演学校这不一样。我在那里遇到了很多不错的人,确实学到了许多很多东西,因此我认为这是值得的。这给了我一种历史和技术的视角,让我知道成为一名演员是什么样子,意味着什么,如何进行表演。

这是一个高强度的课程项目,我真正喜欢的是,人们愿意为更多收获付出更多努力,因此这对我来说真的很值得,因为我让它变得很有回报,这是一所你投入越多努力,就获得越多回报的学校,我想好好利用这一点。

我在大学里有非常积极的经历。部分原因是因为我曾经是瑟谷学校的学生,我知道,为了当一名理疗师,我应该干些什么,我也知道我需要上大学来实现它。因此我认为,我之所以感激大学生活,是因为我知道这会是未来更大生活图景的一部分。

我今天做的是视觉媒体,这是我喜欢的事情,是我以后在坟墓里也要做的事情。我制造东西。我画画——这是我在瑟谷学校做的事情。大学让我接触到一些美妙的作品,一些我自己很可能发现不了的一些东西。当时我做的工作——更具有学术性和理论性——很不错,给我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让我理解到媒体形象在当今社会意味着什么。我成长过程中看了不少电视,因此我对媒体形象如何反映现实很感兴趣。做一些更具理论性的工作使我能够提出这些问题,并为找到答案进行更多相关的阅读。

校友们给出了感觉在大学里受益的不同原因,我们认为仔细看一看这些原因会很有趣。我们制作了图19,该图对各种不同原因进行了分类。其中两个主要原因是能学习有趣的东西,以及有很多与自己有共同兴趣的人的陪伴。对于从瑟谷这种强调学生追求自己兴趣的学校毕业的学生来说,这并不令人感到奇怪。

总体上,当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回答者给出的答案表明,他们一直在反思,为什么在离开瑟谷学校后要到正式场景中继续学习。“我在哈佛延伸学院修读了几门心理学课程,”一个人说。“我学会了很多东西,尽管它们与我现在的职业没有太大关系。我非常喜欢它们,依然经常想着它们。”正如我们所见到的,这种纯粹的学习快乐非常普遍。一位在研究生阶段攻读考古学的校友说,“我喜欢学习我在这里学到的新东西。”其他校友也对这种情绪做出了呼应:

我喜欢它。如果我是读高中第五年或第六年的学生,我肯定会学得很好,因为我有如此多想做的事情。我没有机会去做所有事情。

就实际应用和对社会的价值而言,我对研究生学习的好处不是特别肯定。这件事做起来很有趣——是的!但当我和那些想读数学方向研究生的人交谈时,我说,“除非你真的喜欢数学,否则你就不要去读。上研究生院是很艰苦的,除非你喜欢它,否则你不要去读。”

能自由地追随自己的兴趣,是让这些学生感到满足的一个重要因素:

研究生院给了我更多知识上的自由,让我感到应该信任学生的自身动机和观点。我有很多自由,这些自由也得到了鼓励。很多项目,包括我的硕士论文,都完全由我来决定怎样组织它,应该聚焦于什么。我读过的两个研究生项目都存在一种假设——你知道你想做什么,你知道你要走向何方;你只需要得到帮助去抵达这个目标。你不被看成是需要充满信息的白板。

我最初是一个插图画家。后来我在绘画方面涉足更深。我发现我的绘画风格太浓,我想用三个维度来描述事情,因此在最后几年,我转向雕塑,主要是钢,但我开始用黏土、灰泥、塑料等任何符合我制作理念的东西来做一些混合媒体。

对一些校友来说,有机会在自己领域内进行实践,是一个重要好处。正如一位校友说的那样,“我有机会能做一些真正有趣的实习工作。” 另一个人说道:

……我上学期间有很好的实习机会。我必须坚持自己的权利,去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是一个好机会。但从教育角度,我想说关于我的职业我懂得了很多。其中一些是浪费时间,但它教会了我如何成为一名社会工作者。

大学经常给人们机会,去和自己领域内富有灵感的人们合作:

我面对着一种批判性的理论世界——如果我没有以一种结构化的方式被引入到这个世界里,我就永远想象不到我能真正与这个世界关联起来。这番经历以及我经历的共同体,对我很重要。就一个艺术家接受的技术训练而言,我学会了我所需要的,但这更多是个人的事情。

大学也是一个和人相遇,并根据兴趣领域结成网络的地方:

就读工商管理硕士(MBA)是一个美妙的经历,但这不是因为我所受的教育。我认为许多人上商学院不是为了教育,而更多是为了证书,为了社交网络,以及它带给我们的机会。拥有一所知名商学院的MBA经历,会为你打开各种机遇的大门。同时,也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机会去暂停我的职业,思考我真正感兴趣的事情。

证书对于其他校友来说非常重要:

为得到学士学位,我花了很多功夫做方格填充方面的练习。我从学习经历中学会的东西不多,但它是我为了实现目标所做的事情,这个目标就是在军队中找到一个岗位。我做到了。

比我学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成就,即大学血统——我能抵达大学学位在我们社会所代表的里程碑这个事实。我认为这对我来说很可能是最重要的事。我觉得我是一个受过教育的人。但如果我连本科学位都没有,那么根据社会标准,我也许不能被认为是一个受过教育的人。

对其他人来说,大学是一个他们找到永恒的兴趣的地方。以那个担任政府科学顾问的校友的话为例:

我修读了一门物理课程,因为我是一位大学新生,我必须修读,尽管我不懂。我只是不停地上这门课,因为我知识上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了。当我上研究生院时我并没有想成为一名专业物理学家,那不是我兴趣之所在,但我确实想学习关于这个领域的内容——不一定要应用它。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经历,是非常有用的训练。它每天都对我帮助很大。

下面是一位社会工作领域的校友所说的话:

我最初上大学是为了成为一名律师。但学习其学术知识,以及所有成为律师所需的知识,都向我表明,这不符合我的性格。我更对帮助人感兴趣,就是为了帮助人,而不是为了他们或关于他们而撒谎。我开始转向人类服务方面的实习工作,因为它更符合我的内心。

总之,那些后来进一步追求正式学习的校友都考虑了上大学这一步,并觉得通过走出这一步而受益良多。

题图:视觉中国

(《瑟谷学校传奇Ⅱ》,丹尼尔·柏林伯格  敏丝·萨朵夫斯基 杰森·兰帕卡 著;鲍同梅 陈家刚 译;陈家刚 审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10月版)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