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鸡汤文有毒,别碰……

河北发布
2018-12-14 22:06
未知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笔者注:

鸡汤有三类。

第一类,好喝。

第二类,无味。

第三类,有毒。

第一类鸡汤

代表作:《当幸福来敲门》《阿甘正传》等

这类作品的主人公大多出身卑微,结局都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了幸福生活。

看完这些作品,会让人觉得浑身充满正能量,恨不得一天24小时全拿来学习,此后一段时间里刻苦读书,这段时间长则一周,短则一分钟。

所以把它们归于第一类鸡汤,至少它们会让人有一种想要拼搏的力量。

每当笔者在挫折面前迷茫时,经常会去这些作品中寻找力量。你还在等什么?赶紧去努力奋斗,实现自己的梦想吧!就现在!

第二类鸡汤

代表作:《某某校训》、小故事大道理等

这些故事大多短小,以极其简单暴力的手段灌输成功的法则。

说这些鸡汤无味,意思就是这些鸡汤没太大价值。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些故事与所讲述的道理往往没有必然联系,利用人的逻辑缺陷,达到启迪人生的目的。

举两个小例子

十九世纪中叶,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涌来大量的淘金者,淘金的人越来越多,金子就越来越难淘。

当地的气候十分炎热干燥,水源极缺,不少人因为缺水而被渴死。一位17岁的男孩亚默尔灵机一动,断然放弃淘金的念头,改为卖水。他的这一行动引起了不少人的不解与讪笑。

然而,当许多淘金者空手而归时,亚默尔已成为一个小富翁。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成功的源泉是“变通”。

是不是感觉受益匪浅?

先别急,再听一个故事。

十九世纪中叶,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涌来大量的淘金者,淘金的人越来越多,金子就越来越难淘。

当大多数淘金者都放弃的时候,只有一位17岁的男孩亚默尔继续坚持,他的这一行动引起了不少人的不解与讪笑。

然而,当许多的淘金者离开时,这位男孩挖到了一个巨大的金矿,其实那些淘金者离发现金矿只差10厘米,最后亚默尔成为了一个大富翁。

这个故事又告诉我们要继续坚持,

你还觉得受益匪浅吗?

现在你可能会疑问,

明明差不多的故事

怎么会得出两个“真理”呢?

其实一个人能够获得成功,包括许多因素,有时代趋势,有世界局势,也有个人自身见识、思维方式、运气、性格等,而这些励志小故事无视现实的复杂性,笼统将成功失败皆归为单一内因,仿佛人只要具备一种好品质,就能走向人生巅峰。

难道这类鸡汤就没有存在价值了吗?

有,

可以用来教育幼儿。

当孩童思维逻辑不成熟的时候,

直接说道理往往没有效果,

不如讲个小故事来得快。

第三类鸡汤

代表作:一些当红网络作家的文章

这类鸡汤一般藏得很深,读完了你可能根本意识不到它是鸡汤,甚至有可能将其奉为圭臬。

为什么会有这类鸡汤?首先要从源头说起,为什么作者爱写这类文章?

写这种文章,不用费太多脑子,简单粗暴,却能收获拥趸无数。给一部分人扣个帽子,然后用一大堆极端的例子得出一个结论,然后把这些人批判一番。

正如一位知名新媒体人所说「你说话很温和,你观点很中立,你性格很宽容,那你不要写公号文章了,你不适合。标题必须简单粗暴,情绪明确、爱憎分明的人更适合写新媒体文章。」

为什么我们爱读这类文章?

对认同感的渴求!

这类文章大多将认同感强加给你。同时还有一些你可能不赞同的价值观、人生观、婚姻观,通通强加给你。

朋友或者同事说了一些你不喜欢的话,做了一些你讨厌的事,你极力想证明自己的正确与他人的错误,苦于表达能力有限,只能憋着。

有需求,就有供给。这时候这类文章“横空出世”,你把文章转到自己的朋友圈、微博,出一口憋了很久的恶气。

但是当你冷静下来后,你有没有反省一下自己呢?你所厌恶的他人的特质,或许也是你身上所具有的。

如果你希望通过阅读来增长见识,变得理性,请远离这类文章,它们只会把你的双眼遮住,让你看不到你厌恶的东西,只给你看你喜欢的东西,给你一种“错的不是我,是这个世界的假象”。

综上,个人建议:

第三类鸡汤,尽量别碰。

推荐阅读

出处|河北发布微信综合整理自知乎热榜,作者佚名

编辑|秦秋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