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治理“炸街族”,还城市安宁之夜

2018-12-11 17:45
来源:澎湃新闻

为了追求速度,更换引擎、大直径的排气管和抓地力强的轮胎,制造让人不堪忍受的噪声污染,这样的机动车车主被形象地称为“炸街族”。在深夜时刻,“炸街族”疾驶而过,车辆发出刺耳的声音,让人在睡梦中惊醒,还可能对老人、儿童身体健康造成伤害。

近日,上海市公安局、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动车噪声污染治理工作的通告》,自12月1日起,全天禁止噪声超过80分贝的九座以下客车在本市道路(高速公路除外)行驶;每天21时至次日7时,禁止噪声超过80分贝的摩托车在本市道路行驶。12月2日,新规实施后第二天,一辆改装雅马哈摩托车的车主因噪声污染成为首例被处罚对象。

深夜飙车的“炸街族”,成为城市治理的“痛点”。与普通超速行驶不同,“炸街”的危害主要是噪声污染,且持续时间短,具有瞬时性,查处和取证难度较大。“炸街族”使用的交通工具又多为摩托车,跟普通四轮汽车相比,存在一定监管盲区。

为防治环境噪声污染,国家专门制订了《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机动车辆的消声器和喇叭必须符合国家要求,禁止制造、销售或者进口超过规定的噪声限值的汽车,等等。上海此次对机动车噪声污染出台专门规定,细化了交通运输噪声污染的治理规则,有利于降低城市噪声,提高城市品质,改善市民生活环境。

新问题,就要用新方法解决。上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总队利用现有“电子警察”“声呐定位”等科技手段,研究出了一套应对夜间机动车噪声扰民违法的“高科技”。利用最新技术,警方可以对噪声超标的车辆进行自动抓拍,解决了治理“炸街族”取证难的问题。今后,将不断改善技术,扩大这套系统的覆盖范围,不给“炸街族”留下任何侥幸空间。

此外,上海市民可通过“110”报警电话、“上海交警”APP等平台举报反映机动车噪声污染问题。发挥群防群治的优势,重视社会监督和举报,有助于消除管理的盲区和空白点。群众需求在哪里,城市治理的触角应当敏锐地感知到。

现代大都市的治理会不断面对新挑战,监管不应该滞后于问题的发展。而且,城市治理切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过去的那种“运动式执法”也已被证明难以取得长效。只有借助技术的力量,多管齐下,探索具体问题的长效治理机制,才能巩固治理成果,打击和震慑违法违规人员,还城市居民一片安宁。

    责任编辑:沈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