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才④|中国魅力:很多新模式喷涌而出,带来更多可能性

刘茜琳
2018-12-14 09:37

1998年初秋,88层的“上海第一高楼”金茂大厦正式落成,环球金融中心完成打桩,沪杭高速公路还在为竣工通车做最后的准备;2018年初秋,在英国智库Z/Yen集团和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共同编制的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 24)中,上海取代东京首次进入全球金融中心排名前5名。华泰柏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元星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感叹道:“上海20年前就在建设金融中心,硬件上早就不输其他国际金融城了。”

董元星还有一个新的头衔,他是今年上海新评选出的20名海外金才之一。从2016年实施金才工程开始,上海每年评选海外金才、领军金才、青年金才“三类金才”开发计划入选名单。据澎湃新闻了解,三年来,上海金才工程声势越来越大。今年评委总共就有近400人次,集聚了沪上的金融大佬。

董元星

董元星:上海这几年的软实力有了很大提升

正是在上海金融中心建设不断推进的过程中,董元星完成了从大学生到公司高管的蜕变——北京大学经济学本科毕业后,远赴纽约大学STERN商学院攻读金融学博士,毕业后任职巴克莱资本(纽约)、华夏基金。

经历过2008年华尔街金融风暴,董元星认为上海这几年的软实力有了很大提升,城市建设细节的优化、法制观念的强化、市场规范性的提升、人文环境的改善等方面的体验都有了更好的体验。

“许多外资金融机构都愿意选择注册在上海,这就是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软实力提升的效果。”作为二级市场的资深人士,董元星如是说。

上海金融开放步履不停,从2014年的“沪港通”上线到今年年底前有望上线的“沪伦通”,再到外资银行渣打银行和星展银行获准承销上海地方政府债券;从2013年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到2018年上海期货交易所推出原油期货交易。在外部形势复杂的2018年,上海依然积极发挥金融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作用。今年以来,菲律宾、阿联酋、新加坡等“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和地区在设于上海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共发行44.6亿元债券,截至6月末,上海已发行“一带一路”债券127.5亿元、“一带一路”资产支持专项计划84.5亿元。这也是国家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取得的一项重大成绩。

从市场技术面而言,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进程加快,市场中越来越多的外资机构将带来原市场中没有的新变量,进而影响到市场的边际供给和需求。比如贸易纠纷带来的汇率波动会影响外资的全球配置。外资不仅要考虑中国债券本身的收益,还要考虑人民币的汇兑损益。

“国内基本上是现券市场,衍生品市场如国债期货,利率互换等还在市场培育的初级阶段”,董元星指出。中国的固收市场的未来应该有统一的监管,更加开放,进一步优化流动性。发展必要的基础衍生品市场,如国债期货,利率互换市场等,增强各市场间的联动。

郑毅

郑毅:中国有很多新模式喷涌而出,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一座全球金融中心城市的建设需要金融各个板块的同步开放。上海在保险行业的建设和开放也不乏可圈可点之处。早在2014年,上海保监局就与上海市政府共同确立了在上海建设国际保险中心的战略目标,立足航运保险中心、再保险中心和保险资金运用中心三大重点领域,积极推动保险业市场体系完善、监管制度创新,并对境外保险机构走进来、中国保险机构走出去给予支持。

在“走进来”和“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平安集团旗下的平安医疗健康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平安医保科技”)首席医疗官郑毅正是“海归”中的一位优秀代表,他也是今年入选的20名上海海外金才之一。有20年美国医疗健康行业从业经验的郑毅曾担任世界知名医疗金融保险公司信诺(Cigna)、安泰(Aetna)的首席医药官,前后参与和主导过美国多轮医疗体系改革,包括美国首个Medicaid医保商办试点,布什政府的联邦医保扩面以及奥巴马医改。对保险产品与服务、慢病管理、CDSS(辅助诊疗)等商保业务有深刻的见解。

2008年,郑毅曾代表其所在的公司回国考察医疗大健康的投资环境,但结论是市场环境还不成熟。2015年起,郑毅在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合作交流中看到,国内的保险行业已经发生了很多重大变化。在此期间,中国唯一的保险要素市场上海保险交易所落地;中国顶尖的保险业投资平台中保投资有限公司在上海开业;上海航运保险协会成功加入国际海上保险联盟(IUMI)。“中国市场是新的,可塑的,具有挑战性的”,郑毅指出。

目前,郑毅带领的团队正在走非常国际化的路径——借助科技的力量,进行系统的信息化管理,其研究成果曾帮助国内某地区的慢性病人医疗花费年增长率由20%降至15%。“这种用医疗知识库做大数据分析,再通过疾病预测管理模型渗透进疾病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的方式在美国已经比较成熟了”,郑毅告诉澎湃新闻,比如数据规范化方面,在美国,大量精力被用在基层的标准化制度的建立,系统也是对应支持这样一套标准的。立法方面,美国非常明确的定义了这个生态圈里可以应用的是什么,禁止的是什么。但国内医疗大数据的应用,由于没有清晰的立法,不方便大家把数据进行充分的共享和利用,发展效率受限。

但他同时认为,中国的优势是拥有创新的氛围,有很多新模式喷涌而出,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中国在大数据方向的运用是非常活跃的,尤其是2C端,需求也更加庞大,市场的需求可以帮助中国在这方面走的很快,很前沿。郑毅认为,未来中国保险行业的发展有这样两个重点:

第一是提高中国商业保险的渗透率。从医药费结构来看,中国人均医疗费用中,医保报销比例约48%,商业保险只占3-5%,其余由老百姓自己买单,这也导致了许多家庭因病致贫的悲剧。就如同电影《我不是药神》里,徐峥饰演的药侠最终锒铛入狱,病人吕受益家财散尽也没能挽回性命;影片外,潮水一般的舆论终于将十几种癌症靶向药推进了医保体系。“这种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我认为也不可能全由国家来买单。那如何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让老百姓意识到商业保险也是对自己医疗健康的补充保障,这一点上还需要国家正确引导和宣传。”郑毅说道。

第二是可以利用新科技。比如,区块链的应用就是一个可行的探索。试想,如果区块链的加密技术及其不可篡改性运用到药品风控和居民健康档案上,毒疫苗事件就失去了发生的温床。

“我们全行业的愿景是希望成长为医保的第二层保障,当老百姓真有需求的时候,医保报一部分,下边的部分由商保来买单,事情就解决了。”郑毅对澎湃新闻记者说道。

    责任编辑:毛玮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