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湾区速评:从意向到订单,广交会如何吸引采购商买买买

林丽丽、孙冰/央视新闻
2024-05-04 19:12

虽然第135届广交会已经举行至第三期,但“热度”依然有增无减。

数据最为直观:截至5月3日,共有215个国家和地区的超24万名境外采购商到会,比上届同期增长24.7%。

作为新中国与世界交流最早的“外贸之窗”,走过135届的广交会,如今依旧被称为“中国第一展”。定位为综合性展会,广交会“人气”为何没有被其他专业展会分流?历经68载,为何依然被中外客商、被世界市场坚定地选择?

通过一张张订单,我们或许能找到广交会历久弥新、人气不减的答案。

首先是海外有“真需求”,广交会能“快响应”。衡量一个贸易展会是否成功,光看“看人气”还不够,更要看展会能否实现更多交易,让供需双方实现从意向到订单的真实转化。

广交会“变现能力”几何?穿越如潮的人流,我们看到这样一组数据:80%以上的参展企业通过广交会结识了更多供应商,64%的参展企业找到了更合适的配套服务商,62%的参展企业获得了更高效的生产替代方案。而放眼本届广交会,电子及家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及智慧出行、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制造等当下最热门、需求量最大的题材展位就超过了8700个,参展企业近3600家,规模空前。

从布展动态变化中,不难从广交会这个最真实的“贸易一线”,看出中国外贸发展的新趋势:“中国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方向,正与世界消费市场的真实需要高度重合。

而这种“真需求”,也外化为包括“新三样”在内的优质产品出口的旺盛增长势头:今年的一季度,仅广交会举办地、外贸大省广东的外贸出口就达到1.31万亿元,增长9%。

其中,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出口成绩“亮眼”:以广州海关关区企业为例,一季度出口“新三样”产品同比增57.1%,其中,出口电动载人汽车24.5亿元,同比增长了4.3倍。

正是高技术、高附加值、引领绿色转型的产品拉动了出口增长。企业持续“上新”的活力和产业不断“向新”的实力,也在为外贸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广交会背后是“稳定”且活跃的中国市场,更有“坚定”的中国态度。如果说优质产品是行销国际市场的“硬通货”,配套的便利服务则是叩开更多机遇之门的“敲门砖”。在每届广交会上,参展企业拼优质服务赢得订单已是常规动作,而伴随广交会量身定制的公共服务“上新”节奏,同样跟得上产品更迭速度。

细节往往透露风向——

从推出“展检同步”、全流程业务线上“一网通办”等措施,到在举办地广州南沙、琶洲等客运口岸设置专用通道,这些都让外商们感叹“广式服务”周到细致的同时,深切体会到当下中国对于这样一场世界性外贸展会的高度重视和“广交天下客”的开放姿态。

透过一场场从“意向”到“订单”的跨国贸易,或许我们能得到广交会“高变现力”“高变现率”的真实答案:是供需双方跨越重洋的双向奔赴,是外商对稳定、活跃的中国市场的坚定选择,更有着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坚定态度。

    责任编辑:伍智超
    图片编辑:蒋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