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调查:超九成受访青年确认“如有下辈子还愿做中国人”

黄冲 杜园春 李丹妮 周宁/中国青年报
2018-12-11 10:25

2018年9月28日,北京,永定门城楼南广场上打出了“我爱你中国”字样。视觉中国 资料

中青报12月11日报道,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当代青年对国家发展方向的肯定、对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认同感越来越高。

11月中旬,中国青年报社联合“志愿中国”和共青团中央官微实施的“改革开放40年”大型青年调查显示,92.9%的受访青年肯定我国社会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相比20年前的这一数据,提高了正好3个百分点——在中国青年报社“1978~1998:中国青年眼中的20年大型调查”中,89.9%的受访青年认为国家社会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国家认同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对他所属国家的政治结构、文化价值等方面的主观认知,这种认同表现出了公民对国家的归属,同时也带有一种荣辱与共和生死相依的情感。 为了解青年对国家的认同度,我们采用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2013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中的国家认同度量表,该量表由5个描述构成。结果显示,受访青年认为自己与5个描述内容非常符合,也就是说受访青年对国家有高度的认同。

具体来说,高达96.1%的受访者明确表示“经常为国家取得的成就而感到自豪”,93.5%的受访者确认“如果有下辈子,我还是愿意做中国人”,88.6%的受访者表示“不管中国发生什么事情,即使有机会离开,我也会留在中国”,82.8%的受访者认同“当别人批评中国人的时候,我觉得像在批评自己”,60.1%的受访者会“经常因国家现存的一些问题而感到丢脸”。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5个描述的得分相加取均值,得到复合变量“国家认同”,当满分10分时,“国家认同”分值为8.84分,更直观地说明了受访青年有非常高的国家认同度。

在问到“1978年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的总体态势如何”时,高达92.9%的受访者认为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回答“不好也不差”的有2.4%,4.1%的受访者认为是“时好时差”,仅0.6%的受访者选择了“向差的方向发展”。

1998年,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曾开展“1978~1998:中国青年眼中的20年大型读者调查”。同样面对这道问题,20年前的青年受访者中,89.9%的人回答“向好的方向发展”,7.4%的人认为是“时好时差”,1.6%的人回答“不好也不差”,1.2%的人选择了“向差的方向发展”。

通过两项横跨20年的调查,我们可以发现,这一代青年对国家前进方向、国力和国家地位的上升,信心度更高,更为乐观,对国家具有更强的认同感和融入感。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专业大三学生、90后女孩黄亦恬(化名),经常会为国家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她觉得,这是一种非常朴素而自然的感情——因为我们生长在这片土地上,我们时刻享受着物质的成果,触摸着文化的脉络,因为发展而真切地享受到了实在的好处。“我对她有着最原始的依赖。我就是中国人”。

(原题为《超九成受访青年确认“如果有下辈子还愿意做中国人” 92.9%受访青年认为我国社会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比20年前提高3个百分点》)

    责任编辑:顾亚敏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