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红棉”纪念杯许鸿飞:文化“走出去”,更要“走进去”

2018-12-08 20:26
广东

GZDOC2018“金红棉”推优终评评审团由7位国内外纪录片业界知名人士、专家组成。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担任评审团主席,与英国金牌制片人安德烈·辛格、德国导演佩波·丹科瓦特、荷兰纪录片导演约翰•阿佩尔、中国教育电视台副台长陈宏、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主任张同道、资深制片人、导演干超齐聚广州,一同推选“金红棉”优秀作品。

12月7日,阵容强劲的评审团评委们空降广州,顺利抵达!这也意味着一年一度的“金红棉”推优终评工作开始启动。

今年,GZDOC共收到来自五大洲122个国家与地区的4542部/集作品参评参展,共设置11个推优项、13个优胜影片名额。最终花落谁家,业内外人士纷纷翘首以待。

推优作品将收获寓意深远的“金红棉”纪念杯,它也是每年最为瞩目的节展标志之一。

纪念杯由纯铜板切割而成,分量十足,造型也颇受赞赏。这位象征人类纪录精神的“金红棉”少女优美雅致,富有深意。据说还引来了专业收藏家的关注哟。

可以称得上作“艺术作品”的纪念杯,原来是出自著名雕塑家许鸿飞先生之手,它们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的。今天就为您揭晓许鸿飞与GZDOC“金红棉”纪念杯不得不说的故事。

 

2015年11月4日,“金红棉”纪念杯首次亮相于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新闻发布会。红布揭开,众人惊喜。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位姿态优美、手举金红棉的少女。

这座连续四年亮相的“金红棉”纪念杯,出自全国政协委员、广州雕塑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许鸿飞之手。

许鸿飞,生于广东省阳江市,1990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广州雕塑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 2013年度文化部优秀专家|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油画雕塑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团成员| 中国雕塑学会理事会理事

出版发行雕塑集:《许鸿飞——以雕塑的名义》《翡之随想》《西西里的阳光》《春肥大地》《英伦邂逅》《充盈灵动的生命》等。

“你们肯定以为我会做肥女。”

图片来自网站“许鸿飞的艺术世界”

http://www.xu-hongfei.com/about/abouts.aspx

纵观许鸿飞的艺术生涯,百余件以“肥女人”为主题的系列雕塑最能凸显其个人的艺术风格。

90年代末,他开始创作“肥女”雕塑。

2013年,他从中国美术馆迈出个人雕塑世界巡展第一步。五年的时间,他带着“肥女”们,举办了29站展览,相继走过澳大利亚、意大利、德国、土耳其、法国、新加坡、英国、美国、奥地利、秘鲁等五大洲十多个国家,二十多座城市。

所到之处不仅有巴黎卢浮宫、北京紫禁城等国际级文化艺术殿堂,也包括伦敦市政广场、伊斯坦布尔博斯普鲁斯广场、柏林大教堂广场等地标性公共场所。

图片来自“许鸿飞的艺术世界”

http://www.xu-hongfei.com/about/abouts.aspx

他的雕塑作品不局限于艺术界内的高雅冷静的欣赏,也邀请广场上不同民族、不同信仰、各个年龄层次、社会各阶层的人加入到展览空间,与“肥女”们进行互动和对话。

肥女们憨态可掬,妙趣横生的生活场景,不仅赢得了中国民众的接受和喜爱,也在世界艺术评论界和收藏界受到肯定。他的各类雕塑作品也被众多美术馆、艺术机构、公共空间等收藏。

那么,这座“苗条”的“金红棉”纪念杯是如何诞生的呢?

带着这个问题,GZDOC采访了著名雕塑家许鸿飞先生。我们与他聊了聊奖杯的设计理念,以及他的艺术人生。

这位长相酷似鲁迅的艺术家喜欢喝茶,手不离烟斗,热心地和我们分享他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思。

艺术家 X 纪念杯,始于广州国际纪录片节

据许鸿飞先生介绍,今年纪念杯的造型与往年相比,往前倾斜了一些角度,看起来更有张力、富有动感,象征着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更加开放、鼓励文化交流的精神。

少女举起的红棉花由铜板纯手工切割而成,保留了原始的切割纹理和质感,既突出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的年轻与活力的特点,也体现红棉花所象征的广府文化和质朴。缠绕在少女身上的布条,也象征着胶片,具有时尚感和国际性。

纪念杯以纯铜铸成,颇有分量。正因为是手工制作的,你可能会发现每座纪念杯的焊接角度有一点点不同,它们都是独一无二的。

制作“金红棉”纪念杯之前,许鸿飞就曾参与过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的活动,他主动提出要专门为“金红棉”评优设计纪念杯。

艺术家制作并署名纪念杯,替代了传统的工艺品奖杯。“以往很少有艺术家介入奖杯的制作。很多奖杯都是专卖店选购的工艺品,不是为项目量身定制的。材质上分量也不够。” 

艺术家单独设计纪念杯,使其本身也是一件艺术品,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以及永久收藏的价值。将纪念杯置于案头、会议室里,既是对评优的纪念,也是对一件艺术品的收藏,因此具有双重意义。

“因为是纯铜制作的,‘肥女’形象在舞台上拿着比较重,单手拿有一定的困难。现在苗条纤瘦的形象,可能会有一个慢慢壮起来的过程,有发展的空间。‘肥女’的形象已经全球出名,现在‘瘦’的形象与其产生了对比和反差,又有一种故事。”

制作了“金红棉”纪念杯之后,他还受邀制作了两个奖杯, “我刚设计完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的奖杯,今年还做过广州市感动教师评选的奖杯。把艺术介入纪念杯的设计,真的是从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开始的。”

艺术交流,独闯世界舞台

“艺术家不能像狼一样混在一起互相依赖,而要像狮子一样独立地走来走去。”

今年12月18日,许鸿飞的第30站巡展即将在希腊开幕。

他是雕塑界为数不多的高产者。也是充满开拓精神,独闯世界舞台的文化使者。

每站展览过后,他会将各站展览的见闻、图片及报道集结成册,作为礼物赠送给其后各站展览的各国友人。在彼此了解的过程中,文化的隔阂逐渐被消除,世界的距离更为接近。

“圆•融——许鸿飞雕塑世界巡展 • 秘鲁站”

图片来自“许鸿飞的艺术世界”

http://www.xu-hongfei.com/about/abouts.aspx

对于许鸿飞来说,展览最大的收获是丰富了他的作品。他经常会有三、四批数量不同、大小不同的作品都在外面,在海上奔往不同的方向。

“我每一场展览都不同,会有很多新的作品出现。”

“展览开拓了你的眼光,让你的作品更加丰富,有时候用钱是买不到这种进步的。”

“腴音永恒——许鸿飞雕塑世界巡展 • 罗马站”

图片来自“许鸿飞的艺术世界”

http://www.xu-hongfei.com/about/abouts.aspx

“以往我们都说文化‘走出去’,但一定要先‘走进去’。走进他们的主流,走近在那里生活的人,而且要经常去、坚持去,如果只出去一下,昙花一现,一下就被忘掉了。”

“除了‘走出去’,我们还要‘请进来’。” 许鸿飞分享着他的世界巡展心得。

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和许鸿飞先生有共同的探索方向。自2003年创立以来,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一直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内容走出去,国际内容引进来”。

2004年,方案预售落户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GZDOC),开启中国纪录片方案预售的先河,为中外纪录片市场搭起桥梁。

2016年,方案预售单元创新升级,创立“中国故事·国际提案大会”,推动“中国故事”走向国际舞台,让世界“读懂中国”。

大会内容包括海外优秀提案征集、中国原创提案推广以及提供专业、国际化的合拍服务等。国内外大型制作机构、投资机构、发行机构、播出平台齐聚一堂。

据不完全统计,逾130个纪录片方案通过 GZDOC这个交流平台赢得了国际联合制作融资或引荐的机会。

除了独立制片,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等机构也通过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拓展国外合作渠道,达成了很多合作意向,与国外机构一起制作项目。

“一个艺术家能带出一个国家,一座城市。”

一部优秀的纪录片作品亦是如此。2017年,《中国梵高》被评为2017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金红棉”优秀中外联合制作纪录片,实现“从纪录片节来,到纪录片节去”的有益探索,也成功地将“中国故事”推向国际舞台,让人们记住了这群深圳大芬村的画工。

许鸿飞给我们的启发是,中国纪录片的创作者同样有需要“独闯”的魄力,积极观察我们生活的当下,发现、记录原创的“中国故事”,拥抱世界。

五年的世界巡展,给许鸿飞提供了更广阔的国际视野,随之而来的压力与焦虑化为一种前行的力量。他有一个每天都会更新的公众号“石磨坊”,记录每天所做的大小事,“很少转载别人的,都是自己做的事情”。

在艺术的道路上,许鸿飞用自己的热情与活力,书写广东本土艺术家的传奇。

曾经在世界各地与许鸿飞的“肥女”们相遇的人们,在广州参加纪录片节时,看到这座同样是由许先生制作的“金红棉”纪念杯,不知是否会倍感亲切?

图片来自公众号“石磨坊”

这支融合了许鸿飞先生的艺术精神的“金红棉”纪念杯将花落谁家?敬请期待2018年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

*2018年,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定于12月10-13日在中国广州举行。作为中国唯一国家级纪录片年度盛会,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吸引众多最具影响力的中外纪录片播放媒体、制作机构的买家、供片商代表和制片人聚首广州。

期间日程设置包括:纪录片评优、纪录片公众展播、纪录片市场信息交流与培训、纪录片专业论坛、纪录片项目投融资推介、纪录片媒体发布会、开幕式、颁奖典礼,以及各国驻穗总领馆和国内纪录片播放媒体举办的主题活动等。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