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商业综合体去年客流总量增长2.6亿人次,首店争相落户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王启帆
2018-12-07 22:38
来源:澎湃新闻

历时三年的上海市城市商业综合体统计调查成果发布。

12月7日,上海市商务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商业信息中心)发布《上海城市商业综合体发展情况报告(2017-2018)》。《报告》提及,上海城市商业综合体由2015年末的151家增加到2017年末的225家,同比增长19%;2017年末上海城市商业综合体商业建筑面积达到163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4%;年客流总量21.3亿人次,较上年增长2.6亿人次。

上海市统计局贸易经济处处长宋丽琛指出,《报告》直观、美观、全面地呈现了上海商业综合体的基本数据。

城市商业综合体指以区域为中心、以购物中心为主导,融合了商业零售、餐饮、休闲养生、娱乐、文化、教育等多项城市主要功能活动,面向各类消费人群,提供综合性服务的大型建筑综合体。营业面积一般不少于1万平方米、独立开展经营活动的商户一般不少于50个。 

从经营水平指标来看,营业额增幅仍然处在较高水平。2017年,全市已开业城市商业综合体总营业额达1562 亿元,同比增长16.8%。从空间分布来看,新增城市商业综合体向各区分散式扩增。至2018年6月末,浦东、闵行、黄浦、静安四区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商业建筑面积之和占据了全市总面积的五成多。

上海市商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朱桦

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说,“从城市商业综合体调查的数据表明,这种业态的增长潜力是很大的,我们是充满信心的。”

此外,《报告》在城市商业综合体的业态结构方面指出,零售业延续了一直以来的主导地位。2017年零售业商户数、营业面积、营业额所占比例均在五成以上,仍为城市商业综合体中的支柱性业态。随着消费观念的改变,消费结构不断优化,餐饮及其他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商户数、营业面积、营业额同比增长远高于零售业,在城市商业综合体中的比重持续升高,贡献不断增大。

刘敏认为:“实体店和线上电商是更多渠道、便利化的选择,让企业家洞察到更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两者并不矛盾。”

为适应消费需求的新变化,城市商业综合体不断寻求新的突破。上海商务发展研究中心通过调查发现,城市商业综合体不断寻求突破,在行业业态方面、营销方面、线上线下融合方面层出不穷,通过打造旗舰店、快闪店、屋顶花园、室内主题街区等方式凸显品牌个性,深耕体验消费,不断增强企业的经营活力和创造力。

另外,凭借城市商业综合体的魅力,“首店”纷纷落户上海。“首店”指的是行业内比较有代表性的潮牌或者品牌。刘敏在当天的发布会上也介绍,奢侈品品牌Coach将于12月8日首次在中国举办2019早秋系列大秀。

《报告》总结,城市商业综合体作为展示上海城市品牌符号和城市商业发展的重要窗口,是适应新变化、挖掘新潜力、展示新魅力的重要体现。在创新商业模式,拓展服务功能,促进消费升级,带动商圈改造更新,推进商旅文融合发展,探索“新零售”新模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孙扶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