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小伙拍照记录母亲“抗癌日常”:不为创作,而为治愈

2018-12-09 09:05
浙江

图片拍摄于2016年4月18日:母亲正带着特质的塑胶面具趟在医院病床上等待脑部放射治疗的场景。2014年2月19日,我的母亲被确诊患有肺部腺癌。于是而后的日子里,与医院打交道似乎成为了她生活中的一种常态。在过去的两年里母亲的病情反反复复,但她仍凭借着坚强的意志力忍受着痛苦的治疗,努力抵抗着病魔。@Robot-boy-ZXZ 

这是张希祉(快拍快拍ID:Robot-boy-ZXZ)在2016年7月上传到快拍快拍网的一张照片。

“记得2016年的时候,我的研究生初试分数超过国家线近20分,准备去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参加复试。但那时母亲在医院复查,被发现存在脑转移的迹象……我便退掉了前往广州的高铁票,选择继续留在武汉陪她。”张希祉说。

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他陪伴着妈妈,因为害怕失去,所以用影像记录。

在2018亚洲大学生摄影大赛上,《妈妈》获得特等奖。

张希祉说,他做这组作品的初衷不是为了创作,而是为了治愈。这个治愈既是对妈妈的一种陪伴,也是对自己内心焦虑的治愈。

▌《妈妈》

有一晚,我做了一个梦。我和妈妈一同外出散步,说说笑笑间不知走到了何处的河岸旁。黄昏渐临,薄雾弥漫,忽然妈妈不见了,只我一人站在这荒郊野地里。我急的大呼“妈,妈!”,无人应答,我转而连名带姓地喊叫起来。可那喊声落在野地里,就如同被吞吃了一般,转瞬便消失了,无人应答。我四顾寻找,忽地见她正朝着一簇行将枯萎的芦苇堆走去,论我如何呼喊也不答应,惶急中一怔便忽然醒了。起身去妈妈房间一看,她睡的正酣呢。

妈妈住院接受治疗时的场景,痛苦让她不自觉的似虾米般蜷缩。

妈妈接受手术后的引流箱。

妈妈出院那天的病房。

梳着头,睡着了的妈妈。

妈妈常常一个人陷入沉默。

术后放化疗使母亲的皮肤逐渐枯萎下去,头发也随之脱落。她说那些掉落的头发会让她想起生命的凋零。记得母亲曾问我:“洋洋,你说妈妈的头发如果都掉完了那可怎么办啊?“我则安慰她:妈,你不用担心,如果你头发都掉完了,那我们全家就一起剃光头陪你。”如今三年多过去了,她依旧能清晰的回忆起这段话。

2017年6月,妈妈拿到了医院的复检结果:癌症存在脑部转移迹象,并伴有引发脑梗的可能。妈妈正用手对我比划着可能受影响的区域,我则顺着她的目光拍下家中莫名碎掉的玻璃,那碎裂的痕迹好似她正面临着危险的脑神经。

妈妈经历手术两年多以后,我问她能不能让我给她的伤口拍张照,她欣然同意了。而后,妈妈看着我拍的照片感叹道:真没想到有这么长道伤口,人躺在那手术台上就好像砧板上待宰的鸡鸭一般……生命真是脆弱!

妈妈用手撑开她的眼睛来缓解疼痛,好似一个出口。

厚厚的病例和数不清的CT片,如同一条鸿沟横亘在我与妈妈的生活中,我能做的就是紧紧握住她的手,安慰她不要害怕。

帮妈妈洗脚。化疗和风湿使得她的关节难以弯曲,许多简单的动作对她来说都是极难做到的。

帮妈妈洗头。

妈妈在家中阳台上常坐的藤椅。

妈妈随意放在床铺上的老花镜。

妈妈患病的这三年里,我完成了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到“十八般家务样样精通”的蜕变。生活虽然残酷,但仍需坚持到底。

 

 

妈妈写给我的信件,描述了她患病这段时间对我的感情以及对后事的安排。

妈妈希望以后骨灰能撒入江河,回归自然是她最后的愿望。

街边的一副涂鸦,自小妈妈就是这样牵着我度过每一天,如今我俩也是这般。我常想起老舍先生的话: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

▌最开始知道母亲得病的消息 感觉世界要崩塌了

张希祉最开始知道母亲得病的消息之后,有时晚上一个人,面对空荡荡的家,会不自觉的的掉眼泪。他的痛苦无处抒发,从小对母亲的依赖,让他瞬间感觉世界要崩塌了……

母亲即将手术的一天还是来临了,不想面对的总要去面对。他觉得陪伴,就是最好的爱。

他在感觉内心颤动时,就会忍不住想要把眼前的一幕拍下来,无论是用手机或者是用相机,这也变成之后他抒发压力的出口。

 
母亲上了手术室的病床之后,拉着我姨妈的手说,如果她有什么不好的话,请我姨妈一定要照顾我。

张希祉说,特别是妈妈在接受化疗的时候,他一张照片都没拍,因为那个场面太惨烈了。

母亲难受时,看我拿起相机拍她,她下意识地会觉得:我都这个样子了,你怎么还拿相机来拍我?但是她随后就会转念一想,觉得还是支持儿子的创作,也算给儿子留下一个念想,然后就接受了拍摄。

▌在母亲的电瓶车后座慢慢长大

对母亲最深刻的印象,张希祉说,那是从小时候就开始的,时常坐在她的电瓶车后座椅上,风里来、雨里去,母亲接送他上、下学。

这就是他和母亲之间深深的羁绊,从小到大。

这是张希祉2013年在武汉老街巷拍摄的照片,一对母子正牵手走在回家路上。

评委导师推荐语:

摄影师拍摄这组照片,不是为了创作,而是为了治愈。为了疾病的治愈,也为了疾病带来的内心焦虑的治愈。疾病介入一个平凡的家庭之后,需要重新观看生活。

这里拍下的每一张照片,不会让人觉得是对一个隐私瞬间的侵犯。他们不是照片,而是诉说,言说了不能言说的事实,疾病的痛苦,对分离的担心,生命的脆弱……

并无任何统一的结构、逻辑,他们仿佛就是漫无目的的看。在长久的注视中,思考,承受,以及感受,没有了意义的羁绊。由此,图像与观看也成为一种治愈。母亲,孩子,在疾病带来的涟漪中。我们也被波及,与作者一起,强烈地感受并珍惜着那也许曾被忽略的爱。

——任悦(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与母亲日常的生活点滴,张希祉也都用朋友圈记录下来了,满满的都是爱~~

 
 
现在的张希祉母亲,病情控制的已趋于平稳,正在接受靶向药物治疗。

因为母亲的病闻不得油烟味,患病后,厨房的工作基本上都是张希祉的。

经过四年的锻炼,他也已经是厨房的十八般武艺样样皆通,锻炼出来的手艺,深得母亲喜爱。

是的,我的母亲很坚强

张希祉今年9月拿奖之后虽然很多媒体找到他想采访,但他都拒绝了,因为母亲其实并不愿意面对。后来主要是央视记者的执着,和母亲为儿子未来事业发展的考虑,才最终有个这个采访。

央视的采访11月底播出之后,传播能量非常大。

第三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策展人袁钦玲:他既饱含深情,又非常的克制这种深情,把煽情、滥情这样的一些成分剔除掉了。跟同类题材的作品相比,它有一种非常克制、非常冷静、非常饱满的力量在里面,所以评委就更深地被打动了。

央视播完,微博也上了热搜。

母亲的很多同事都是这个时候才知道她的病,因为她并没有主动说,他们都是通过媒体才知道。

——“是的,我母亲很坚强!”

“ 母亲做手术之前,穿着病号服望着我笑的,看得出她的眼神里面充满了忧虑。然后脸上却又挂着微笑,是她想要安慰我的那种感觉。我看到她眼睛里有忧郁,但也是在宽慰我的一个表情”。

张希祉,90后,武汉人,新闻与传播硕士,现为长江日报记者。

获:2018亚洲大学生摄影大赛特等奖,第三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导师推荐摄影新人奖,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广告节—“黄河奖”创作组优秀奖等。

快拍快拍/一个有人情味的摄影APP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