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盘点│沪深评书记:好书从来不寂寞

绿茶
2018-12-07 16:57
来源:澎湃新闻

每年11月,就进入年底评书季。月初,商务印书馆好书评选;月中,首都图书馆“阅读之城”好书评选;月底,先后去上海和深圳参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和深圳读书月十大好书评选。

华师大社在中山北路老校区里,毗邻美丽的丽娃河。到校园时天已黑,走在丽娃河畔,望见对岸很多人坐在河边聊天,灯光错影中,似乎有很多书架,还有阅读的人。问出版社朋友,那是什么地方?她说是华师大社开办的24小时阅读空间,校园里有这样的阅读灯光真好,我想等工作结束也去坐坐。

美丽的丽娃河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石刻社牌

第二天到评选现场,见到一些老朋友,刘苏里、刘擎、刘忆斯、姚峥华、刘玉海、朱桂英、王洪波、黄晓峰等,也结识一些新朋友,袁筱一、孟钟捷、马凌、顾学文等。他们有书店人,有大学教授、媒体书评主编以及文化投资人等,每次好书评选都是新老朋友的阅读社交,大家围坐一起就书论书,享受评书带来的无穷乐趣。

更开心的是,见到很多“书朋友”。有些书之前出版社朋友给我寄过,读过,如《国王的两个身体》、《缮写室》、《一日长于百年》等,一见就格外亲切。还有更多的书没见过,来到现场,特别惊讶于一家大学出版社,一年之内竟有如此数量的出版物,参与本次评选有百本之多。

本年度参评书目

华师大社旗下有几个非常独特的出版品牌,一为倪卫国主理的六点,主攻思想文化方向,如轻与重文丛、古典学丛编等都是非常成规模的思想文化丛书。六点也同时涉及历史、诗歌、艺术等相关领域。本届评选中,六点策划的《国王的两个身体》、《风暴中的哲学家》、《记忆,历史,遗忘》、《字里行间的哲学》、《人如何书写历史》、《阅读:存在的风格》等我都投了票。

另一品牌为薄荷实验,由顾晓清主理,主攻人类学和社会学方向,已经出版有包括《美丽的标价》、《清算:华尔街的日常生活》、《捡垃圾的人类学家》、《给无价的孩子定价》、《学以为己》、《香港重庆大厦》等诸多品种,具备很高的学术价值和传播属性。顾晓清同时主理了一个文学品牌迷文库,今年也有不俗表现,包慧怡的《缮写室》、张定浩的《取瑟而歌》等也广受好评,其中,《缮写室》获选深圳2018年度十大好书。

午餐后,到华师大社开办的24小时阅读空间看看,空间内舒朗有序,品味高雅,毗邻美丽的丽娃河,很多爱书人坐在河边享用午餐,正像头天晚上在河对岸看到的一样,这里具备了阅读空间的独特魅力,有书、咖啡、餐食,而且,挨着一条美丽的河。

华师大社24小时阅读空间

逛完24小时阅读空间,刘忆斯带我从华师大正门出来,左手有个二层小楼,是华师大社刚刚创立的大夏书店。看起来很日系,很低调,空间布局也讲究。一楼为咖啡空间,四周顶天立地满满书架。一楼到二楼的楼梯两旁,是高高的书廊,陈列着华师大的套系书。二楼四周有很好的视野,书架的陈列也讲究,还有一个露天阳台,天气好时,可以办室外读书活动。这样的书店有无限的想象空间,期待大夏书店未来成为上海又一处文化地标。

大夏书店门口

一楼吧台和阅读空间

二楼整齐的书架陈列

二楼窗户外就是华师大校园

当天下午,经过评委们认真地评议和选择,最终决出2018年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本人文社科好书,和评议时出入不大,可以说是一份有分量、有厚度、有趣味的好书榜单。

最终获选的20本华师大好书

次日,和刘忆斯同飞深圳。落地深圳后,先插空去一趟东莞,东莞文化周末主理人曾理办了一个系列讲坛——“家长HUI”,邀请不同领域跨界的朋友来分享亲子话题。我和豆瓣时间主理人姚文坛作为“家长HUI”的开坛嘉宾率先登场。文坛分享她和女儿文文的成长故事,主题为:女儿是我的小闺蜜,半个小时的分享一气呵成,爱意满满,感动走心。我则作了一场题为“如何成为终身阅读者”的分享,稀里糊涂讲完,东拉西扯,牛头不对马嘴。讲座完,当晚赶到深圳,参加第二天的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评选。

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是最具全国影响力的好书榜,自2006年开始,迄今已12个年头,我除了有一年在出版社任职没来参加,连续11年都参与了这个榜单的评选。

每年最期待这两三天在一起聊书、评书的时刻,大部分评委都是老熟人,每次也都会有几位新评委的加入。一场持续十多年的活动,一年一见,评委们都成老友了。评委队伍主要来自北上广深,陈子善、江晓原、李杨、袁唏、李长声、周立民、刘小磊、丁杨、文坛等,今年新加入了孟繁华、魏小河等几位新评委。当然,深圳本土的评委队伍也实力惊人,南翔、于爱成、王绍培、刘忆斯、姚峥华、刘悠扬等。

十大好书评委签到墙,我抢了最佳位置

本届评委团合影

评选实际上从9月份就拉开了序幕,深圳本土的评委团队和深圳书城承办团队先进入工作状态,海量网罗这一年的书单,最后整理完成一份一千多本的毛坯书单。然后发给评委,评委们做第一轮初评,选出100本基础书单公布于众。接着又进行第二轮复选,从100本基础书单选出30本候选书单,其间出现多本重票,又进行重票复选,最后产生30本候选书单。

30本候选书单

接着,主办方邀请每位评委认领主讲书,群里抢成一片,真正的手慢无,评委们都想选自己中意的好书来点评。我快速选择了陈平原的《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和《心画:中国文人画五百年》,没成想,周立民下手更快,先我一步抢走了《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我最后只抢到后者。当然,也出现有些评委来不及看群,最后剩下几本“被选书”,比如李长声老师,他被选了奥登的《染匠之手》。

评选中,李长声在读《会饮记》

评委证合影

选定主评书后,组委会安排给评委们寄书,每位评委主讲一到两本。通常情况下,评委对自己主讲的书能否进入十大有决定性的影响,如果再加上其他评委的附议,基本上就八九不离十了。如《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扫地出门》、《缮写室》等都在主评人大力推荐、其他评委附议下毫无悬念地获选十大。

《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陈平原/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年10月版 (图片来自网络)

当然,落地终评最重要的效果是现场的碰撞、讨论、交锋甚至吵架,一本书的多个面向才能越发清晰,也让我们在这时候理解其他人的阅读体会,对自己的阅读也是一种校验。尤其是一些书,评委们在立场有分歧时展开的辩论和拉票,是一轮又一轮高潮,也是乐在其中,回味无穷。

比如,围绕《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展开的讨论。主评人刘小磊认为,这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日记,郑天挺是个非常厚道的人,作为西南联大教务长,因为有他的存在才有当时西南联大的繁荣;并且提示,书中有很多八卦,是一本既有史料价值又生动有趣的书。也有评委有不同看法,认为这样一套厚厚的日记,固然有一定史料价值,但作为面向普通民众的好书榜,这样的书是否适合大众阅读,并且指出,日记都是主人的一面之词,其可信度有多少也值得商榷。这样的针锋相对,让一本书有了两可的可能性。最终,《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也顺利进入十大。

《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郑天挺/著,中华书局 2018年1月版(图片来自网络)

还有希尼的《开垦地》和米沃什的《米沃什诗集》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评委认为希尼更重要,他是诗人中的诗人,这套自选集涵盖了希尼三十多年的精品,加之译者黄灿然多年不懈的翻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大师之作。也有评委认为米沃什更重要,他的思想性和开拓性是所有诗人不可比拟的,本次由波兰语翻译专家从波兰语直译过来,呈现米沃什诗歌真实的风貌和特点,具有更高的价值。最终,《米沃什诗集》在最后的评委投票中获选十大。

《开垦地:诗选1966-1996》,【爱尔兰】谢默斯·希尼/著 黄灿然/译,广西人民出版社 2018年2月版(图片来自网络)

《米沃什诗集》,【波兰】切斯瓦夫·米沃什/著 林洪亮、杨德友、赵刚/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年11月版(图片来自网络)

当然,任何一场评选总不可能十全十美,好书评选是一次次遗憾的过程。今年的深圳十大好书无疑是一份有深圳水准的好书榜,代表了一贯的好书主张。如果说还有那么一点点遗憾的话,就是张新颖教授的《沈从文的前半生》一票之差再次错过深圳。2014年,张新颖的《沈从文的后半生》也是一票之差没能入选深圳十大。前后半生,构成了沈从文一生的完璧之作,两次和深圳的错过,不得不说是十分的遗憾。当然,好书自然不乏受到认可,就像《沈从文的后半生》后来斩获那一年众多好书榜一样,今年的《沈从文的前半生》想必也会在之后的诸多好书榜中屡屡获选。好书从来不寂寞。

《沈从文的前半生》+《沈从文的后半生》,张新颖/著(图片来自网络)

深圳的年度十大好书是每年的好书榜头炮,接下来,腾讯华文好书榜、新京报年度好书、新浪好书榜、凤凰网高见之书等等,越来越多好书榜将纷纷出炉,有重合、有意外、有遗憾,也会有惊喜。让我们期待更多好书进入更多的榜,引领读者去发现和阅读。我们这个时代不乏好书,也不乏热爱阅读的人。谢谢辛劳了一年的出版机构同仁,是他们的坚持才有那么多好书可读,也是他们的坚守让互联网时代仍有好内容的沉淀。所有为阅读而做出努力的行为都是这个时代值得致敬的。

深圳读书月2018年度十大好书

(文中图片除注明外,均由作者所摄或手绘)

    责任编辑:顾明
    校对:施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