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博士的脑洞|中东“王三代”的石油战,隐现全球经济拐点

万喆(特约评论员)
2018-12-06 07:21
来源:澎湃新闻

近些年来,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可谓风雨飘摇。风雨飘摇的OPEC却在一干质疑下,完成了前所未有的减产协议。然而,完成了前所未有减产协议的OPEC,还是面临着风雨飘摇,卡塔尔“退群”了。

卡塔尔能源部长萨达(Saad al-Kaabi)于维也纳时间12月3日表示,卡塔尔将自2019年1月1日起退出OPEC。

“退群”之前已经“断交”

卡塔尔退出OPEC,是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事情。

说大不大,是因为,卡塔尔虽然是一枚老牌儿的OPEC成员,其自1961年起加入OPEC,已有57年历史,但卡塔尔石油产量并不大,10月份产量约61万桶/日,仅承担OPEC1.83%的石油产量,此次退出不会对减产有太大影响,亦应不会对全球油价有何影响。

说小不小,是因为,卡塔尔的“退群”,不是个孤立事件,其并非因石油减产协议等而退群,也不会对减产造成影响,但其退群原因及影响,恐怕也不小。

卡塔尔与OPEC大佬沙特的“对峙”在去年就已经达到高潮。

2017年6 月,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巴林和埃及以卡塔尔资助恐怖组织、破坏地区安全、利用半岛电视台干涉他国内政、与伊朗发展关系等违背了2014年双方签订的《利雅得补充协议》为由,宣布与卡塔尔断交。

“断交”不是摆姿态,既然要“断交”,就得让你尝尝苦果。宣布断交后,制裁纷至沓来。沙特等国停止了与卡塔尔的物资交易,禁止卡塔尔的飞机、船只使用其领空、港口。沙特还封闭了与卡塔尔的陆地边界,这也是卡塔尔唯一的陆地边界。

旋即,“选边站队”迅速展开。科摩罗、马尔代夫、毛里塔尼亚、也门哈迪政府、利比亚东部托布鲁克政府、塞内加尔和乍得等国相继宣布与卡塔尔断交,约旦、吉布提和尼日尔降低与卡塔尔外交关系等级。伊朗和土耳其则力挺卡塔尔,“雪中送炭”,向其提供重要经济、政治和安全援助。这个230万人口高度依赖粮食进口的国家,从土耳其、伊朗等国家获得了粮食和水。

“断交”只是手段,为的是达成目的。沙特提出,你有错,但是你可以改啊!于是拿出一个“十三条”,让卡塔尔降级与伊朗关系、关闭半岛电视台等。卡塔尔看了,嘿嘿一笑,回答:你说是为了反恐,其实你就是为了干涉我主权啊,我、不、同、意!2017年8 月,卡塔尔全面恢复与伊朗的外交关系,同时允许土耳其部署永久军事基地。

“王三代”的较量

沙特与卡塔尔几十年的关系就这么“咔嚓嚓”断了,是偶然也是必然。

说是偶然,“事发”的起因很有戏剧色彩。卡塔尔国家新闻局网站被黑客攻击,黑客在网页上贴出了据说是卡塔尔元首塔米姆在新兵毕业典礼上发表的讲话。讲话中,塔米姆称,“对抗伊朗是不明智的,伊朗是维护地区稳定的一个大国”。虽然卡塔尔官方立刻声明,NOT ME,这不是真的!但事情急剧发酵,情势势如破竹,交恶不可避免。 

说是必然,沙特与伊朗“势不两立”的关系是地区冲突的关键。而沙特与卡塔尔三代执政者的异同关系也值得咂摸。

卡塔尔地处波斯湾,最重要的两个邻近国家分别是沙特和伊朗这两个隔海相望的宿敌。沙特是对卡塔尔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上世纪90年代以前,卡塔尔在政治与外交领域基本上追随沙特的足迹。

1995年,卡塔尔王储兼国防部长哈马德发动不流血政变,取代其父自任埃米尔。沙特时任法赫德国王拒绝接受这种破坏世袭规则的行为。二代关系一度紧张。更重要的是,哈马德开始奉行小国大外交战略,开办了著名的半岛电视台,在许多重大地区问题上与沙特分庭抗礼。到了沙特的萨勒曼国王上台,其对伊朗的强硬态度愈发明显。2016 年,沙特执意处决什叶派教士奈米尔,引发伊朗官方和民间反弹,随后以其驻伊朗马什哈德领馆受到冲击为由宣布与伊朗断交。

2013年,卡塔尔的王三代80后塔米姆即位,被英国《金融时报》曝光,其在不断资助沙特不喜欢的人和组织。而沙特的王三代,同为80后的萨勒曼王储也走上前台,在也门战争等事件中扮演着更加坚决的角色。

更有意思的是,随着王位传承,新生代表现出更多、更强的改革决心,并对于外部世界的开放性持肯定态度,创办半岛电视台、让位等本身就是开放性的思想,而沙特允许女性驾车等无疑是很大的进步。但与此同时,王三代们也表现出更为坚决捍卫保守思路的底线,并且不惜用更加直接、激烈的手段达到目标。

今年5月底,卡塔尔宣布“反制裁”措施,禁止进口和销售来自沙特等四个断交国的产品。

不可缺少的美国

美国在其中的作用则耐人寻味。

卡塔尔危机的导火索——“被黑客攻击的讲话录像”,正是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出访沙特、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后出现的。特朗普5月23日离开中东,当晚,卡塔尔国家新闻局网站就被黑客攻击了。

当时,特朗普将自己的上任后首访定在了沙特,成为其外交首秀,本就寓涵意义丰富。双方都对于奥巴马时期对伊朗的政策不甚满意。特朗普借机对穆斯林世界发表讲话,号召伊斯兰国家团结起来,共同打击伊斯兰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组织。相(qian)谈(xia)甚(da)欢(dan)后,特朗普回到美国,开开心心地发了个推特,“真高兴我的中东之旅有了回报。沙特国王和其他50个国家说会对资助极端主义的国家采取强硬立场,而一切线索都指向了卡塔尔。这也许就是终结恐怖主义引发的恐慌的开始!”

所以,美国在卡塔尔危机里是扮演了重要角色呢还是关键角色呢还是重要关键角色呢?

但是当断交危机爆发后,卡塔尔也在6月14日与美国签署了一份价值120亿美元的军火合同。两国国防部长进行了亲切对话,五角大楼发表声明说,美卡两国将继续合作、深化两国在安全领域的战略伙伴关系。美国也表示,卡塔尔在美国主导的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多国联盟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接下来的一年里,卡塔尔从欧洲大量军购,也在美国大肆“公关”,所费均不赀。

今年1月,美国与卡塔尔举行了首轮战略对话,称赞卡塔尔采取妥善举措回应美方关切。4月,塔米姆成功访美,特朗普称其“反恐有力”。

所以,美国在卡塔尔危机里是扮演了重要角色呢还是关键角色呢还是重要关键角色呢?

政治与经济的相互影响

在2017年的卡塔尔危机中,市场普遍预期国际油价会受到巨大影响。但事实是,油价只在事件发生后短时受到一定影响。

今年以来,油价问题则不断发酵。石油价格也经历了过山车般的震荡,一个多月前还有人预料油价将会冲上90美元的高位,话音尚在耳边,油价已经跌落三分之一以上,真真成为了“迅雷不及掩耳”的最生动解释。

其中原因,并非国际石油产出有何大变动,而往往是因为国际政治影响下的地区冲突可能。美国则在此间占据了重要作用。无论是年初对伊朗制裁的言之凿凿,还是年末对沙特伙伴的极力维护,都引起了石油市场的价格大幅波动。

而全球石油供需关系实际上一直保持在较为平稳状态。自美国5月要对伊朗“动手”以来,全球石油产量不降反升逾113万桶/天,当前美国产量已经达到1600万桶/天的全球首位,俄罗斯达到1400万桶/天,沙特则有1100万桶/天。

由此可见,油价波动的最主要推手是政治上的不确定性。

再往深处看,政治上出现诸多不确定性的根本原因,可能还是经济。美国内部的贫富分化加剧带来阶层分裂,急需经济繁荣来“疗伤”。因此,扰动全球局势,同时又拉拢富裕伙伴,是其唯一选择;沙特在新能源汹汹袭来的局面下,经济压力也不小,必须寻求一定程度的转型,同时又要维护先有体制的稳定;卡塔尔则因其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已经比较开放的机制,谋求更大的地区影响力。

正因为各方的经济实力都有一定程度的内部忧患,出现了各种“极限施压”,却“灵活施加”的状况。美国对伊朗的制裁远弱于此前预期,对沙特和卡塔尔的态度也都是企图“什么都不拉下”。因此,国际油价的翻跟头恐怕还是“空心跟头”,终归要回到平衡面上。

值得忧虑的倒是,全球经济增速的预期不断下降,油需求也不断下调,显示未来经济疲弱的走势可能,美国终端汽油、柴油需求今年二季度以来增幅均下降甚至呈负数,预示轰轰烈烈的复苏态势是否可能见顶。

后记

因经济而起的政治冲突,只会进一步加深经济的困境。当困境真的到来,该责怪经济整治的虚弱无力,还是政治操弄的过于走心?

(作者万喆为经济学家,澎湃新闻特约评论员)

    责任编辑:蔡军剑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