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40年:数据勾画“成都速度”

2018-12-07 17:39
四川

数据显示,40年来成都的GDP翻了386倍,人口是40年前的2倍,这座以“慢生活”出名的城市,在自我发展、自我创新上创造出了令人瞩目的“成都速度”。

记者陆续走访成都市档案馆、成都地图出版社、四川省机场集团、成都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市勘察测绘研究院等单位,获得大量珍贵的数字、图片、历史资料等独家数据,再结合海量网络数据进行调研分析,从商业、交通、产业、对外开放、文化、科技六大方面,回溯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成都城市发展中可知可感的典型事件,旨在找寻老成都的“共同记忆”。

 

商业:从荷花池到“六大商圈”

1986年,荷花池批发市场在成都开市,自此中国西部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正式登上中国商业发展史的舞台。1992年春熙路夜市开张,到2014年IFS、太古里开业,春熙路最终炼成“西部第一商圈”,专题研究报告显示,成都商业活力指数已跻身全国第三。

如今,成都商业版图上,六大商圈群雄逐鹿,老牌的“春熙路-盐市口商圈”和以环球中心、银泰城为首的“天府新城商圈”交相辉映。

目前,成都正在大力创新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提出引领发展六种新兴服务形态,提质发展九大领域,力争到2022年将形成5个千亿级消费市场。40年来,“市廛所会,万商之渊”的商业传奇将在成都延续……

交通:从成都出发,通达世界

1987年,飞往加德满都的航班在双流机场起飞,成都拥有了第一条国际航线;截至2017年,成都机场航线总数达315条,其中国际(地区)航线更是达到了104条。

庆祝1995年成渝高速通车的鞭炮声仿佛还在耳边回响,如今16条高速编织的路网让城市发展驶上的快车道。成渝高铁、成绵乐客专、西成高铁的通车更是让这座城市成为最具综合优势的区域门户枢纽。

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成都将打造“五中心一枢纽”,要全面增强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功能,进一步提升对外交通互联互通水平,构建通达全球、衔接高效、功能完善的国际性交通枢纽。

40年前,一环路外还是一片农田,如今六条地铁线路开通,并正在筹划每年再通一条。40年里修建了二环、三环、一绕、二绕。一条条城市血脉,改变见证着城市前进的步伐!

产业:一步一脚印铸造辉煌,三大产业集群剑指“万亿级”

1978年,成都无缝钢管厂成为全国最早实施企业自主权试点的企业;

1980年,新中国第一支股票“蜀都大厦”诞生;

1987年,郫都区农科村徐家大院对外营业,乡村旅游迎来“农家乐时代”;

1988年,高新区建立,迈出了成都最早的“双创”步伐;

1998年,府南河整治工程收获联合国人居奖;

2007年,全国城乡统筹试验区落户三圣乡;

2014年,天府新区正式获批;

……

成都提出,将始终保持产业立城兴城的战略定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形成2个万亿产业集群、2个五千亿产业集群、6个双千亿产业集群和一批成长性好的新经济产业集群,重塑产业经济地理,打造有机融合、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链生态圈。

40年,从黄砖红瓦的厂房到数字化信息化的流水生产线,成都产业发展一步一个脚印,一座座万亿级的产业新城正在千年锦官城崛起!

对外开放:国际“朋友圈”遍布全球五大洲

美领馆建馆、英特尔落户、熊猫节蜚声海外,都成为成都人的共同记忆……近年来,财富全球论坛、西博会、世界航线大会、G20财长和央行行长等一系列高规格的国际活动落地成都,汇聚世界关注焦点。

身为主场,成都始终积极作为: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持续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

40年来,32个国际友城,17个驻蓉领事机构,281家世界500强,成都的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大,“中欧班列(蓉欧快铁)”更是拉近了成都与世界的距离,城市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提升。

文化:从新华书店到玉林“小酒馆”

40年前,新华书店独挑大梁,撑起成都知识分子聚集地的一片天,而如今有了方所、言几又、钟书阁新派书店出现,成都的艺术文化氛围更加浓厚。

川菜蜀锦重新焕发生机,成体的“雄起”和《成都》里小酒馆串联起属于成都的全民记忆。传统川剧到蜚声海外的《金沙》再到各种演艺活动,种类繁多艺术形式在这里交相辉映。

加快城市国际化建设,文化力量至关重要。

成都明确提出,传承巴蜀悠久文明、创新发展天府文化,凝聚“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时代价值和现实表达,塑造“三城三都”,努力建设独具人文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

科技:西部科技创新高地

“枭龙”、“歼-10”、“歼-20”在成都首飞,展翅翱翔,作为中国骄傲的“高铁”也从这里出发驶向世界。成都已然成为国防科技的最前线,高速轨道交通的起跑线。

事实上,成都早已将打造中国西部科技中心作为城市未来的重要功能之一。在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成都市十三届三次全会、产业发展大会、新经济发展大会、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大会上,科技,都是被反复提及的关键词。

未来,成都将持续培育新经济新动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努力建设成为新经济发展之城和黑科技创新之都。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