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一双筷子,他在7平米的空间站了60年

2018-12-10 08:45
广东
69岁的冼联广,8岁时便跟着父亲到木材市场学习挑选木头。从学习挑木头,到开界、开片、开条、打顶、磨圆、刮磨、捆扎,繁杂的工序他做了60多年。(03:03)
我们这一生

相聚,离别,相识,走远

酸甜苦辣,人生百味

停在舌尖,留在筷头

他的一生

更是全萦绕在这小小的一对木筷中。

一筷知百味

从初生时的啼哭,到张着两只小手咿咿呀呀要吃的,再到学会要领,持一双筷子吃尽一生。

一双筷子,夹走的是无数美味佳肴,尝遍的是酸甜苦辣的百味人生,沉淀的是五千多年的中国文化: 

牙牙学语时,是启迪,父母用筷子蘸点酱料打开我们全新的味觉世界;

点滴成长中,是尊敬,“长辈动筷后才可开食”的规矩让我们一点点懂得做人的道理;

久别归家时,是思念,是父母用筷子不断往我们碗里添的鱼肉夹的青菜;

婚后新增的儿童练习筷,是守护,共筑一个家,等着小生命到来的期冀;

热闹节日里,是“多一人多一双筷子”的亲近;

……

一筷知百味!每个中国人,都有一双筷子!正如冼联广所说——

筷子是有灵魂的,

不会使用筷子,

就不是完整的中国人。

▲ 木筷讲究尺寸,26.8厘米长,在粤语中代表“一路发” 

▍用百年执着,守7平米初心

从爷爷开始,到父母亲这一辈,再到如今两鬓渐白的冼联广,世家筷子已流传了三代。

这家位于广州天成路上最后一家木筷店,每天9点开门,6点收档,不到7平米的店铺只可勉强坐两三人。

100多年,数不尽的四季轮转,景色更替,

唯有老店还是旧时那7平米的原始模样。

▲ 从家族做的第一双木筷起,现今制作的木筷可谓是曾孙辈

69岁的冼联广,8岁时便跟着父亲到木材市场学习挑选木头。从学习挑木头,到开界、开片、开条、打顶、磨圆、刮磨、捆扎,繁杂的工序他做了60多年。

冼家的筷子,都是经过风水尺丈量的,极具神韵,每一双木筷都有用到吉尺,纯手工制作。每天接触口腔的筷子有何讲究?请戳上面视频。 

▲ “有乌梅筷子无喉痛,有紫檀筷子无肚痛”

狭窄拥挤的店铺挤不下过多的人,却有着百年良好的口碑。

政府曾提议为冼联广的手工木筷这一手艺申请非遗,但因为人手不足难以配合政府工作,再加上害怕辜负别人的期待,他拒绝了这一殊荣。

一辈子只做好每双手工木筷,其它不过是身外之物,

百年执着,守7平米初心,不过知足常乐罢了。

▲ 一双双木筷,是冼联广不知疲倦的一辈子 

一双木筷,酸甜苦辣,藏着你的一辈子

不做大生意,只想做小,做强,做精!冼联广守了几十年的小店,做了几十年的手工木筷,最快乐的无非是顾客变朋友。

他所做的一对对木筷,

带着不同的情深,

走进一段段不同的人生中。

▍「酸·80岁华侨的乡愁」

一位80多岁的华侨多年后回乡祭祖,虔诚地摆上一副碗筷,问候天堂的老父母。多年漂泊,尽是酸楚,那一双筷子,是他拿得起,却放不下的浓浓乡愁!

▲ 唯有漂泊在外远离家乡的人,才懂得离家后一双筷子藏着的深情

▍「甜·守护一生幸福」

结婚时买一双手工磨制的筷子,将美好的祝愿、甜蜜的爱情寄寓在筷子中。一根筷子不成事,三根筷子无法使用,唯有成双成对才是最佳的搭配。一双筷子,快快生子!

▍「苦·那些“筷子拿得高嫁得远”的姑娘」

小时候父母常说“筷子拿得高嫁得远”,幼时只是懵懂傻笑,后来带着父母送的木筷随爱情去了远方。每当受委屈,感到孤单时,苦苦念家的心总是无比强烈。

▍「辣·执着的赤诚」

几十年人生路,从青葱小伙到两鬓苍苍,冼联广一直在时间里坚持,在木屑里沉迷。百年老店,世家筷子情,既不辜负青春,也不辜负期望,不辜负坚持,更不辜负初心。

一双筷子,一段人生路,

百种人生味,愿岁月无恙!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