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音响彻:弓道的炼心之旅

Tanya Tang
2018-12-05 16:29
来源:澎湃新闻

由上海真如体育场羽毛球馆临时改造而成的弓道道场,共有8个靶位,在国内难得一见。 本文图片  秋云、小张、Tanya 摄

如果说动画《弦音:风舞高中弓道部》是对日本弓道魅力的浓缩展示,那么11月的上海真如体育场,就是全方位地见证了这项运动的动静结合之美。在羽毛球馆改造而成的临时道场里,近百位身穿白色上衣和黑色袴装的弓道修习者整齐排列在8个射道上,2米多长的和弓在他们手中被缓缓举起、拉开、持满。数秒的静止之后,弓弦从指间急速释放,清脆的“弦音”随之响起,箭矢飞越28米长的射道,刺破靶面发出通透响亮的声音。

观众正在体验拉弓试射。

“只听弦音,就能判断射手的动作是否干脆。如果有所犹豫,声音就会变成这样……”来自日本的弓道家、泽田欣一范士(范士:日本武道中的最高称号)一边解释,一边拉动手中的弓弦,演示其中的区别。场地另一边,一头白发的石川武夫范士正在逐一纠正每位练习者的姿势。围绕在他们身边听取指导的,是近80位中国弓道爱好者,其中既有在读大学生,也有来自不同行业的社会人。他们平时在各地的场馆中互相琢磨射技,而在11月14日-18日的这几天里,他们从北京、深圳、珠海、香港、武汉、宁波、杭州、上海等十多个地区聚集而来,参加这场前所未有的弓道交流活动。

开始指导前,石川范士与泽田范士正在观察弓道修习者的动作细节。

这是中国大陆第一次迎来全日本弓道联盟讲师的正式讲授,两位范士的弓道资历都已逾50年。在中国的非盈利弓道团体“上海正鹄会”(2014年10月成立,目前会员人数约70人,其中有段位者30人,“正鹄会”总部位于深圳)耗时一年多的筹备和组织下,作为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纪念活动的一部分,呈现出弓道文化的不同层面。除了面向弓道修习者的“讲习会”之外,还有在日本驻上海领事馆公邸进行的弓道“演武”和交流酒会,以及面向普通人群的公开体验:比如拉弓试射、射礼观摩、短片放映和弓道服装试穿环节,吸引了一百多位对弓道文化充满好奇的观众亲身参与。

两位范士向观众展示弓道射礼。

上海真如体育场内,弓道修习者正在依次行射。

上海正鹄会会长帮助观众拉开和弓。

初次接触弓道时,几乎每一个人都会对它超乎寻常的弓具长度印象深刻。这项运动所使用的“和弓”以2.21米为标准长度,满弓时的拉距通常可以达到85厘米以上。现代“和弓”在吸收了唐弓、蒙古弓的射技之后,原本作为武器的功能逐渐被时间洗去,带着历代制弓匠人所赋予的洗练之美,演化为今天以礼仪、射法与精神磨砺为核心、把“真善美”作为最高目标的现代武道。

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公邸的弓道交流招待会现场,展示了弓道用具以及相关的书册、图片、周边物件等。

受中国《礼记·射义》影响,弓道讲求“进退周还必中礼”,在坐、立、行、止之间皆有系统化的法度可循,贯穿于每一个细节之中。用弓道修习者的话来说,从你动身准备前往道场的那一刻开始,就应该带着敬畏之心,用凛然克己的姿态面对成功与失败。久而久之,这或许将内化为射手个性的一部分,成为外在可见的表征。

石川范士(前)和泽田范士演示“巻藁射礼”。

作为11月中日弓道交流活动的开篇,石川范士与泽田范士在日本驻上海领事馆公邸亲身展示了“巻藁射礼”(“巻藁”即草靶),可以看作是弓道在礼法和射术上达到精纯之境的直观表现。石川范士身着传统祭礼服饰(日语称“装束”),向草靶射出两箭;每箭离弦之时,口中发出响亮的“矢声”(第一箭喊“啊”,第二箭喊“诶”),以表祈愿良好之意。

石川范士讲解“射法八节”中的注意点。

石川范士正在进行射技指导。

从练习者的年龄、性别、体格上来说,弓道并无严格限制,但这绝不是一门能够速成的功课。从准备动作开始,到箭矢离弦而出,现代弓道的整个行射过程被分解为8个关键动作,称为“射法八节”。在没有任何附加设施帮助瞄准的前提下,射手必须将注意力专注在全身力量的开发和均衡使用上,把“射法八节”转化成精确的身体记忆。这听起来并不困难,实际练习中却很容易顾此失彼……事实上,我们的身体比想象中要陌生得多。

石川武夫范士在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公邸演示“巻藁射礼”。

和弓自身的长度和动作要求,决定了弓道练习场地必须满足的特殊条件:层高不低于3.5米、长宽不少于35米×20米,弓具及相关设施的购置、存放也需要时间和财力的投入。对于身处日本以外的练习者而言,这些都不是轻易就能解决的问题,也让弓道在短时间内难以摆脱“小众”的标签,但仍然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为它着迷。部分城市已有满足这些条件的场地投入运作,日渐成熟的国内弓道团体也在促成更多的跨地域交流,让它走进更多人的日常之中。

泽田欣一范士向日本驻上海总领事片山和之赠送装饰弓。

无论是在这次的“讲习会”现场,还是身处弓道练习者之中,你都会反复听到这样一个事实:弓道的世界里没有所谓的“敌人”,唯一的对手就是射手自己。如何克服恐惧、犹豫、动摇之类的心思杂念,是行射过程中贯彻始终的命题。这就像是关于人生的一个比喻:虽然弓箭指向的标靶远在28米之外,“但你要想象每一支飞出的箭矢最终都会折返,回到你自身”,也就是一次次地,与自己作战。

    责任编辑:程娱
    校对:徐亦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