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翻书党|郑渊洁家庭教育课:童话都不敢这么写

方晓燕
2018-11-29 16:43
来源:澎湃新闻

最近,“童话大王”郑渊洁出了本育儿书《郑渊洁家庭教育课》,这是他在皮皮鲁讲堂中所做的四十堂“家庭教育课”的文字结集,书挺厚的,但很好读,当然这并不令人意外,一个会讲故事的人讲什么都会挺有意思的。有意思之余,很多内容也讲得很有道理。本来呢,教育观这种事是可以自陈而不必自证的,但写育儿书另当别论,你必须首先能够自证——没有培养出一个甚至几个念藤校、念清北的,就有点尬了。这是育儿书特别现实的一面。

《郑渊洁家庭教育课》,郑渊洁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18年10月。

外界普遍比较熟悉的是,郑渊洁的儿子郑亚旗是退了学在家他自己教大的,其实呢,他自己也是退了学,由父亲教的,但是,他女儿郑亚飞却是这个被媒体称为“三代小学生”的家庭中诞生的典型性学霸,2017年高三毕业时,成绩全年级第一,被美国六所名牌大学同时录取。之所以称她为“典型性学霸”,是因为郑渊洁说“从我爸爸起,到我,再到我儿子,都是学霸,而且是自学级别的超级学霸”,这话也是对的,也是可以自证的,但是女儿的成绩无疑是一种加持,令他的教育架构更完整,更容易获得世俗意义上的认同——斗争经验如此丰富,成果又如此斐然的老爸来谈教育,当然会有很多真知灼见。

但是呢,话说到这里,一定是有“但是”的了,很好看,很有道理——但是,我们恐怕做不到。

且不说把孩子领回家自己编教材自己教这件事儿,就说他不当着孙女面拿手机用;为女儿记教育日记从小学一年级记到高三毕业;特地放弃位于北京城中心的管片名校,付了择校费把女儿送去远郊区条件很差的小学;为了抵制老师故意漏题以期提高班级平均分,让儿子期末考试故意答错题,考六十分……这种他自己称之为“惊天地泣鬼神的父爱”,我想大多数人一件也做不到吧,此类“奇葩”事种种,套用书里的一句话来说,真是“童话都不敢这么写”!

一直在想,从蔡美儿的《虎妈战歌》到陈美龄的《50个教育法:我把三个儿子送入了斯坦福》,再到目下这本,这些大热的育儿书,对于读者来说,在实操层面的帮助和意义究竟是什么?这些有资格出来现身说法的成功父母在教育上的所作所为,有太多普通人“做不到”的地方,这首先还真不在于他们比一般人有名、有钱、有资源,而在于他们本身的性格与特质,要知道,“虎妈”蔡美儿不只是对两个女儿这么“虎”,她连训练家里的小狗都是这么严,以至于最后直接就把自己逼哭了,性格使然,“成功的”父母不一定能成为成功的“父母”,但成功的父母在教育上的成功却多半是个人成功的一种延伸。

所以,对于读者来说,能够在观念上得到一些启发和洗礼,并因此做出力所能及的调整,可能才是此类育儿书的正确打开方式。

以郑渊洁此书而言,个人认为最具有普适性价值的是以下两方面。

一是,父母的自省与自我提升。郑渊洁认为,“教育孩子,和孩子本身没什么关系,和爸爸妈妈关系最大”,因为“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重要”,而“家庭教育不是管理,家庭教育是示范和引导”。这当然首先是指身教,就好比他举的最简单的例子,你希望孩子爱上阅读,可“如果你是天天守着电视看,天天拿着手机,你又不让孩子玩手机、看电视,那你不是欺负人吗”?孝顺、正直、时间管理等等,也是同理。

郑渊洁当年被学校开除后,父亲对他说:“孩子,没关系,爸爸在家教你。”

而更进一步,这种自省和自我提升会直接关涉到父母如何看待、对待孩子,和教孩子如何看待、对待自己以及外在世界的种种。比如是否能够充分地信任孩子,站在他一边,对他有多高的忍耐度和容错率,能不能警醒和明白“用大人的标准要求孩子,就像用苹果的标准要求土豆”, 而“好孩子的标准也不是听话”。

至于学校教育的部分,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父母如何规划和决策、如何引导孩子投入学校的学习生活、如何与老师沟通、用什么样的“尺度”和“角度”来衡量孩子的学习成效等等。

这里面折叠了大量的具体问题,很多书中都有具体论及,就不再赘述,但总的来说,前提是父母首先在自己身上花功夫,就是郑渊洁引用陆游的话所说的“功夫在诗外”——“教育孩子,功夫在孩子之外”。

很多文章里都会说养育孩子是给了父母一次新生的机会,郑渊洁在书中也谈到了类似的意思,这是过来人的有感而发,并不是什么看上去很美的鸡汤,事实上,人在成年尤其是逐渐步入中年以后,要能够主动地、不断地自省从而获得自我突破和成长是很难的事情。《论语》里说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在我们大多数人身上可能恰恰是随着年龄增长愈演愈烈的。有位我很喜欢的学者曾经说过,一个人怎么做人,就会怎么读书,同样的,我们怎么为人处世,就会怎么做父母,不可不察。

而第二方面,是要基于第一方面才有可能真正被父母纳入考量的——即那些比分数、比知识更重要的事。对此,郑渊洁的书中多有专章讨论,说起来似乎无甚高论,比如健康和安全,比如自尊和道德品质,相信任何家长都会将之置于学习成绩和知识获得之前,可在实际的学业压力和竞争焦虑的裹挟之下,无法量化的部分常常是容易被忽略和侵越的。

郑渊洁写给孙女的信,陈述了他认为孩子需要从小养成的好习惯。

“自尊和自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而贬低能摧毁孩子的自尊和自信。人性的本质是渴望欣赏。孩子尤其渴望欣赏。”没错吧,可自问我们似乎日常更多地在扮演着指责者、差评师的角色。这里面的知易行难,没有上面说到的自我认知上的提升是很难突破的。

《郑渊洁和皮皮鲁对话录》中所列的家长想要毁掉自己孩子的若干具体做法

又比如,“我们从出生到离开这个世界,做的最多的事情,应该是判断。我接触过一些成功人士,我观察他们,他们都有出色的判断力。他们的成功,离不开判断力正确。”而判断力的培养,首先在于父母能够不事事越俎代庖,让孩子去判断,去试错。

再比如,作为一个创造性劳动者,郑渊洁在书中反复强调留住孩子的想象力和好奇心的重要性,“每位孩子的好奇心都充分和旺盛,因为孩子还没有知识,他们对看到的一切都充满好奇。随着获得知识的增多,孩子的好奇心会渐渐消失”,“很少的人在获得知识的同时留住了想象力和好奇心,这些人应该是在父母的支持下留住想象力和好奇心的”。这同样基于父母有鼓励、至少是容得下想象力和好奇心的评判体系和空间。

2005年6月,郑渊洁与科学家斯坦利·米勒对谈,米勒也强调了留住孩子好奇心的重要性。
孩子上学是用学到的知识建造一艘船,而想象力,是水。

全书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以下这段话:“说到家庭教育,我将女儿培养成学霸的最大秘诀是,作为父亲,在女儿上中小学的十二年间,我从来没有对女儿说过你要努力,我只对自己说,郑渊洁,你要努力。”很多时候,那些能够打动我们的话,都不是因为它们无懈可击,而只是因为里面所蕴含的能够引起共鸣的情感力量。共勉。

    责任编辑:黄晓峰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