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馆呈现古代岩画与居延汉简

澎湃新闻记者 高丹
2018-11-24 12:11
来源:澎湃新闻

11月21日,数百件被誉为“世界美术活化石”的古代岩画和边塞文化重要见证的居延汉简在中国美术馆开展。“美在阿拉善—岩画与居延汉简艺术展”共展出岩画实物29件,雕塑6件、拓片39件、汉简106枚。岩画内容有人物、动物、符号及狩猎、祭祀、舞蹈等,简牍则是在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出土的居延汉简。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直”与“圆”二字构筑了简洁、概括的几何图式,大漠的壮美阔远尽在其中。文学艺术的壮观正是源于创作主体的精神超越:超出日常经验维度,朝向贯穿古今、横亘中西的敞开的时空,朝向人类历史的文化渊薮。“直”与“圆”,不仅是王维诗境的点睛之笔,同样也是上古时期阿拉善先民刻制在山林石间的岩画痕迹,是存世数千年兼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图像符号。

阿拉善贺兰山、巴彦乌拉山、雅布赖山等山岳深处,隐藏有大量的旧石器晚期到明清时代的北方游牧民族遗留的岩画,其中尤以雅布赖山曼德拉岩画最为驰名,在18平方公里内,分布有4000多幅古代岩画。密度之高,数量之多,年代跨度之大实属罕见。是世界最古老的艺术珍品之一,形象地记录了远古及近代阿拉善地区经济、文化、生活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古人把历史、现实生活及理想刻画在石头上,形成石刻岩画。岩画记录下远古人类生活历史和山石的关系,传递着千古信息。“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画最能直接表达自然风貌和人的精神信念。岩画是古代先民创造的一种原始造型艺术,是记录在石头上的历史和史诗,为研究远古的社会生活、宗教信仰、图腾崇拜等情况提供了宝贵资料。

本次展览开篇以记载岩画的古代典籍作为序章,引导观众走入一个神秘莫测的岩画世界;借助万物有灵的动植物图像、丰富多彩的人文生活景观、局部观照的手印与人面、以及思接神格的抽象符号打开我们对于远古时代的想象;接下来以“文字”为线索,串联起含有文字的岩画与汉简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木石共思的学术主题。

阿拉善地区岩画分布较广,在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均有分布,有阴山岩画、贺兰山岩画,曼德拉山岩画等,被称为“北方民族的历史画卷”。其中,曼德拉岩画群更是有着“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美誉;巴丹吉林手印岩画则是目前国内发现的仅有的古代手印岩画,其年代在1.3—3万年之间,对研究人类生活史、美术史、环境演变等都具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科研价值。

阿拉善岩画是一幅生动的北方游牧民族生活画卷,古代阿拉善地区,负山抱河,生息可养,历史上许多游牧民族相继在这里生活、繁衍。阿拉善岩画成为了揭示他们生活的密码。阿拉善岩画对北方游牧民族生活的描述包罗万象,或宏大而极,或见微知著,有聚落、建筑、狩猎、放牧、毡帐、战争、舞蹈等。

舞者 阿拉善左旗骆驼山岩画 唐代

人文生活 阿拉善左旗奥伦布拉格岩画 铁器时代

围猎图 阿拉善左旗折腰山岩画,铁器时代

动植物是阿拉善岩画永恒的主题,其中,动物岩画占比最大。只要是北方游牧民族先民目力所及,几乎都有反映。它们既是游牧民族籍以生存的食物来源,也是朝夕相守的伙伴。游牧民族祈求动物繁育,如农耕民族渴望丰收。树,在这里变成了通天的神树,猛虎象征着掌控,公羊代表着力量,雄鹰成为沟通天人的介质,这些动物经过发展,最终嬗变为部族的象征与崇拜物。

这幅岩画位于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是铁器时代早期的作品,画面用磨刻法描绘了一头造型高昂的雄鹿。

动物交媾图 阿拉善左旗骆驼山岩画

人面像、手印、蹄印等印记类岩画是世界岩画习见题材,阿拉善岩画因其时代早,数量多,制作精而独树一帜。人面像岩画,往往由众多人面个体组成一个规模宏大的“圣像壁”,有着祖先、神灵的崇拜涵义。手印岩画既是先民面临凶禽猛兽包围时对异己力量的示威,也是征服自然过程中

对劳动的颂扬,进而产生了对手的崇拜,最终与咒术、巫术等宗教仪式相合。蹄印若画,积淀着远古人类渴求增殖动物的良好愿望。

局部印记 新石器时代,阿拉善左旗骆驼山岩画,运用磨刻的手法刻画圆形人面图案,表达对太阳形象的拟人化

阿拉善岩画与北方游牧民族的信仰、崇拜息息相关。正是信仰的力量造就了岩画。中国古代以巫”、“觋”沟通天地,游牧民族相信万物有灵,萨满教一直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而特殊的符号产生,也与此密切相关。

发现背景

阿拉善地形地貌以沙漠、戈壁、山峦、丘陵、湖盆为主。现代考古发现,远在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祖先就在这里留下原始生产和生活的足迹,考古遗存丰富。

近年来,阿拉善右旗文物部门先后在雅布赖山沿线的额勒森呼特勒、布布、陶兰高勒、特格几格高勒洞穴中相继发现了5处旧石器时代手印岩画。这些洞内石壁有明显烟熏痕迹,充分表明曾经是古人的穴居地点。初步考证这些岩画距今已有一万多年之久,这也是我国唯一发现手印岩画的地方。

在阿左旗乌力吉苏木苏宏图西北、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温图高勒嘎查发现了大面积的石器打磨遗址,出土了数以万计的完整石器和打磨石器遗留的碎片。据考证,苏宏图石器打磨遗址是目前全球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石器打磨遗址。

在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发现多处新石器时代古人类生活遗址。阿左旗巴彦浩特镇西边头道沙子遗址,阿右旗雅布赖镇巴丹吉林嘎查东北的巴润扎罕吉林遗址、准扎罕吉林遗址,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吴苏荣贵嘎查东北的巴彦陶来遗址等,地面散落有相当数量的动物骨骼、青砖碎片、夹砂红褐陶片、绳纹夹砂灰陶、弦纹彩陶及细石叶、片石、少量铁器碎片等遗物。

在贺兰山、雅布赖山、巴彦乌拉山、曼德拉山、龙首山等沿线都发现了大量的石刻岩画。雕刻精湛,图案逼真,形象生动,古朴粗犷,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年限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晚期到元、明、清各代,记载了当时的经济、文体、生活情景和自然环境、社会风貌。

这些考古发现,证明生活在阿拉善地区的先民们早在石器时代,狩猎、游牧及原始的农耕经济已有较明显的发展,曾创造过辉煌的文明。阿拉善地域文化处于萌芽时期。

本次展览中也展览了许多朴拙的唐代石像。

唐骑羊人石像

唐石人像

居延汉简

居延汉简是名副其实的国之瑰宝,是长城边塞文化的重要历史见证。居延汉简记述的内容有律令、古籍、遣策、诏书、文书等,对研究汉代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法律、民族以及社会生活状况等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同时又因书写者的书体多隶书章草,成为后来者取之不尽的书法资源。

居延汉简出土地点有30处,其中10处为主要出土地点,如破城子,出土4422支。这批汉简现藏台湾“中央研究院”。其内容绝大部分为汉代边塞上的屯戌档案,一小部分是书籍、功谱和私人信件等。居延汉简对研究汉朝的文书档案制度、政治制度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史誉其为20世纪中国档案界的“四大发现”之一。“居延汉简”乃因这批汉简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的居延地区和甘肃省嘉峪关以东的金塔县肩水金关被发现而得名。

 “击鼓举蓬和”字样

 “治渠卒潘得令自言……卖剑见一直千四百五” 字样

 展览现场
    责任编辑:陈若茜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