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灌篮》火了,我们发现了体育和娱乐的3个矛盾

黄梦婷/体育产业生态圈
2018-11-22 14:26

2018是体育综艺爆发之年,在这一年里,终于涌现出了多款爆款体育综艺节目,在这之中,《这就是灌篮》迎来大火,而这档综艺节目结束之后,他们也与杀入体育行业的优酷一起,引发了整个体育行业的热议。

视频平台真的可以从体育综艺中进行体育拉新吗?体育素人有怎样的道路选择?体育与娱乐究竟关系如何?这一系列问题与矛盾,有待行业的进一步探寻。

在刚刚开幕的CUBA赛场上,我们发现,张宁和祝铭震在现场获得的呼声最高,而他们人气爆棚的原因,并非因为CUBA的比赛,而是因为今夏走红的《这就是灌篮》。

自8月份开播以来,《这就是灌篮》迅速吸引了一大批受众,其选手魅力十足,比赛富有戏剧化、逆转高潮迭起,各色魔王与被虐者之间赤身肉搏,无疑击中了大部分人的“爽点”。

对于如今对于“爽”的要求越来越高,能量密度要求越来越大的综艺节目来说,这档节目成为一款现象级的体育综艺爆款,取得了大火,获得了超过12亿播放量,与超高的评分和口碑。

而有人说:“体育是男人永恒的边疆,肥皂剧是女人情感的家乡。”可见,分别来自两个不同星球的两种生物,原本就有着各自的观赛需求。但这样的两种生物,又被《这就是灌篮》等体育综艺,而被链接到了一起。

“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当不同存在于这样的综艺节目之中,我们也看到了体育与娱乐之间的3个矛盾点,在3个矛盾点中,或许正藏着中国体育的未来方向。

受众矛盾

体育综艺剪辑方式,你喜欢吗?

从各路声音来看,经常看体育比赛的球迷们,偶尔看到体育综艺里的特写、重复性的剪辑手法时,会出现“水土不服”。自节目开播以来,在球迷聚集的网络上,对有剧本、剪辑不舒服等言论喋喋不休。

与NBA、CBA、奥运会等专业体育赛事不同,综艺节目需要突出强强对决气氛、强弱对决故事线,球员之间的火药味来增加看点。

因此在节目中,有些球员的技术动作、球队的战术配合并没有通过全景呈现出客观性,节目组有时会用一些特写、中间加入球员采访,将球员的个人情绪和心态表现出来,增加故事效果。

《这就是灌篮》制作人王云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节目没有剧本,投篮能进并不是剧本可以安排的。在剪辑时,确实用了一些综艺剪辑手法,比如一些省略、快进,闪回,中间还会插入一些采访。”

综艺化的剪辑方式,与《灌篮高手》有几分类似。

的确,如果观众是对篮球不算熟悉的非球迷,在对众多篮球选手一头雾水的情况下,很难产生代入感。在这种考量下,综艺需要快速确立球员个人形象,才能让球迷之外的受众对节目有粘性,而反复的镜头手法就成了重要选择。

例如,北京体育大学的杨皓喆,在首期节目中最后3V3对决中的力挽狂澜,让人印象深刻;而在第二期,北京大学篮球队第张宁一开始拒绝了林书豪的过关球衣,声称要通过“取之有道”的方式拿到Pass球衣,张宁确实在节目中,多次担当了龙骑士队的“主心骨”作用,大心脏、大魔王的形象呼之欲出。

此外,这也可以带来更多的矛盾与冲突。街头球员杨政在节目中,知无不言,口无遮拦。

在决赛中,因为裁判的误判,让整个J-TEAM队乱了方阵,也被他写实到微博上。吐槽对方球队,只有张宁实力强,其余都不如J-TAEM。节目组也通过剪辑手法,加强了张宁和杨政的火药味。

杨政与张宁。

这样的叙事方式,是综艺节目里习以为常的效果,节目剪辑也是为了效果和收视率着想。至于体育那部分受众是否看得惯,那就要仁者见仁了。

有女观众表示:“篮球小白终于懂了点篮球知识……”而在这句话背后,通过体育综艺,能否真正实现对于体育的拉新的问题,也成为了平台的关注点。

那么,用户是否愿意从综艺转向体育,进而成为平台的忠实用户呢?后续优酷在CBA与CUBA转播战场上的反响,将会提供一个参考答案。

球员矛盾

体育运动员转型出道,你会pick吗?

随着《这就是灌篮》的火热,也催生了一批有娱乐属性的年轻体育选手。圈妹注意到,大多数球员的微博认证介绍中,都加上了“优酷《这就是灌篮》球员”的身份象征。

事实上,通过节目爆红而进入大众视野,进而出道,这种现象在娱乐选秀中并不罕见。

不过,中国并没有通过综艺捧红“篮球明星”的先例,在国人的以往认知中,体育运动员的明星化和成绩挂钩,李娜、姚明、刘翔、宁泽涛、孙杨等体育明星,无一例外,有成绩才会有赞助、才会有商业化。

对于有些颜值还不错的退役运动员,进入娱乐圈也貌似是他们的选择之一。女子体操运动员刘璇、击剑运动员董力等人都试图挤入看似是一条“康庄大道”的娱乐圈,至于效果怎么样,同样是仁者见仁。

但你仔细想想,有哪位体育明星有让你印象深刻的作品呢?恐怕只有《爸爸去哪了》里面的一些片段了吧。

邹市明和儿子。

从《这就是灌篮》里的球员个人职业化需求来看,正处于职业上升期的张宁、祝铭震、杨皓喆等球员,会想继续走篮球职业化之路。

据王云鹏透露,节目播出之后,可以让职业俱乐部和教练看到球员的实力,而像周锐、韩潮等街球选手,会更加巩固他们篮球KOL的地位。

24岁的冯瀚圃,被周杰伦封为“可以直接当艺人”的球员,目前商业化代言是最高的。他原来是太原理工大学一名队员,以一张出色的外表被誉为篮球版“柯震东”,在CUBA赛场上的一举一动都受到迷妹的瞻仰。

据记者观察,在CUBA现场,即便是本校的明星球员也没有《这就是灌篮》上的几位球员人气高。

在今年6月的时候,冯瀚圃已经退役,而在登上《这就是灌篮》之后,他的微博已经增长至147万粉丝。从其微博来看,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在参加过《这就是灌篮》商业化的合作和站台就已经有7个左右。

冯瀚圃,时尚芭莎个人照。

曾经在江苏同曦打过CBA的孙晨竣,因为受到伤病的困扰,3年都没有打过篮球。原本已经计划去做“朝九晚五”的工作,可是《这就是灌篮》让他有了更多选择的机会。

孙晨竣曾告诉媒体:“周杰伦还让他把个人资料发给其助理,如果之后有拍电影的需求,一定要好好考虑下。”现在,孙晨竣也有了属于自己的粉丝后援会,走上了娱乐明星的转型之路。

截图来自孙晨竣个人微博。

不可否认,如果是这些灌篮小哥哥想转型踏入娱乐圈,面对不熟悉的娱乐化工作方式,并没有受过科班训练的球员们,遇到的未知挑战会更多。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在没有《灌篮》的日子里,你们还会继续pick他们吗?

近10年体育综艺的发展进程(截止到世界杯前)。

行业矛盾

体育娱乐化,你会拥抱吗?

2018年,我们终于又迎来了一波体育综艺爆款的井喷。

年中腾讯体育的《超级企鹅Super3联赛》、再到优酷的《这就是灌篮》、还有近期腾讯视频的《超新星全运会》,杨超越射箭、辣木洋子体操、陈小纭游泳、小彩虹跑步……

小众体育运动通过明星的演绎,增加了受众和话题度,对于平台来说,这一波综艺的井喷适逢其时。

毫无疑问,尝到甜头的平台们,还会继续对体育综艺、体育影视等进行多维度尝试。目前,《这就是灌篮》已经确认有第二季,而其他暂时未下水的平台,也表达了进行体育综艺尝试的意愿。

在刚结束的财新·2018中国体育产业论坛上,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大优酷事业群副总裁郑蔚特别提到了“90后用户”、“3000-6000元的收入阶层”以及“三四线城市”这样一些关键字眼,并进一步表示,“整个淘系今年上半年的数据,体育用品消费为2.5亿元,周期内消费价值在230亿元。”

毫无疑问,这也是优酷入局篮球、入局体育的信心来源。而对于更多的视频平台也默默地“娱乐化”作为重要手段,记在了小本本上。体育题材无疑是一片亟待开发的蓝海,但“如何做”仍是各方角力的重点。

此前360研究院的数据,优酷用户对于体育赛事的兴趣排在第一位,这或许也是其加码体育的理由之一。

不过,面对来势汹汹的体育娱乐化,体育圈内部仍然有不同声音。有人认为,体育娱乐化仍然需要以体育为本,而非“体育搭台、娱乐唱戏”。

在一部分体育人看来,NFL的超级碗才是体育娱乐化的最高表现,而非体育综艺节目,也有人对于这样节目对体育用户的拉新效果表示怀疑,认为“节目确实火,但体育迷是体育迷,娱乐迷是娱乐迷”。

无论怎样的新事物出现,都会必然引发讨论,一些担忧与焦虑不无道理,但更重要的还是鼓励这个行业去探索与尝试,找到能抓住老鼠的真正好猫。

NFL。

而放眼全球范围,通过娱乐方式扩大体育影响力的方式,也并非中国独有——

美国奥委会希望利用电视选秀节目的影响力,寻找继续称霸体坛的奥运明星,一档名为“未来奥运的希望”选秀节目应运而生;

日本足坛让高人气日本女人担任“应援经理”这一职位,以此来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J联赛;

娱乐领域里的盛典“奥斯卡”,也把奖项颁给了科比,寻求更多的曝光与关注度……

可见,这对于行业来说,体育娱乐化的探索已经成为一个趋势。不管你怎样看待它,这种趋势都将滚滚而来,带来全新的内容与话题。

即便是存在着种种疑惑,拥抱体育娱乐化都应该是体育产业的选择。

(体育产业生态圈www.ecosports.cn原创稿件,独家授权澎湃新闻刊载)

    责任编辑: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