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跑到纽约——资深女跑者告诉你马拉松旅行的各种事

2018-11-17 19:24
上海

高翰 采访、整理

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即将鸣枪开跑。手持新鲜出炉的赛道线路图,看着红线绕过的各色地标性建筑和人文景观,即便是久坐不动一族也很难不被勾起心思,想要穿上跑鞋踩遍大半个上海。

马拉松作为“区域旅游观光大使”的身份已经得到全球公认,事实上,不管是纽约、伦敦、柏林之类的大满贯,还是以Big Sur为代表的原始而迷人的山间越野赛事,每一条知名的马拉松路线都与极致的在地旅行体验息息相关。除了有心旷神怡的自然风光、古今名胜可看之外,还有美食、美酒、音乐甚至帅哥美女献吻的福利,不是嘉年华但胜似嘉年华的狂欢气氛则是最值得惊喜与留恋的地方。

Yuni是一位从投行转战餐饮业的女性创业者,同时也是一位志在“跑遍全世界”的耐力运动爱好者。2014年至今,Yuni利用工作间隙刷了15场马拉松,在倾听身体的反馈快乐奔跑的同时,她的足迹也在不经意间散落于上海、东京、纽约、波士顿、柏林、巴黎、墨尔本各处。趁着眼下全民热跑的势头,她跟我们聊了聊马拉松作为旅行方式的可能性,它的虐与瘾。

澎湃新闻 张泽红 制图

马拉松,马拉疯?

我的第一场马拉松发生在2014年4月,在巴黎。当时有朋友拉我去跑,我觉得可以一试,跑完之后,我意识到一个人对马拉松的感受只有可能是两种:1)再也不跑了,觉得实在太受罪了;2)上瘾了,还要跑。我属于后者。完赛后,心里一直想着,这项运动太有魅力了可是也太痛苦了,下次再跑一定要做足充准备。

之后的两场赛事都在11月,上海马拉松和纽约马拉松,为了不让自己不懈怠下来,我找了一位拥有12次铁人三项参赛经验的女跑友帮忙设计了每周训练和饮食计划,为六个月后做准备。基本上从那时开始,我养成了每周三跑的运动习惯。

马拉松是一个很强效的放松工具。我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本科时曾经练过三年瑜伽和普拉提,之后去巴黎读研、工作,又练了三年Zumba,但客观的说,这些运动形式带给我身体层面和情绪层面的影响远不及马拉松来得大。我是典型的A型人格,很有进取心,做事情很有紧迫感,而跑步除了可以帮助我纾解、调节之外,也带来了新的思考维度,让我学会宽待生活中种种不如意的人和事。

2014年巴黎马拉松完赛后得到的奖牌

跑步带给我的启发有很多,大部分情况下,一小时左右的运动量已经足够帮助我厘清头绪,把手边的事情想得比较透彻。渐渐的,我变得没有那么急进,或许是因为我知道所有的事情可以一步步来,可能上一步走的顺,也可能下一步就会绊倒一块石头、踩进一个坑,而跨过眼前的障碍物之后,又会走的很平顺。生活理应如此,我们会带着对于终点的无限期待坚持努力着,同时也要接受现实的各种可能性,因为终点的风景未必如设想的那般完美。我觉得,马拉松给我上得最重要的一课,就是要我懂得随时调整自己的期望值,不受刻板思维的束缚。

适合忙人的旅行方式

当我带着THE HYVE项目从巴黎搬到上海之后,时间表的紧凑程度已经不允许我像过去一样出国旅游了。利用跑马的机会,去喜欢的城市短住几天,算是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成熟的马拉松赛事大多数拥有值得称道的观光资源及配套,赛道设计会会绕行城市一圈,把各种深受游人喜爱的景点与充满烟火气息的社区串在一起,我还挺喜欢用这种方式去体验各种好玩的地方的。

从旅行体验的角度来讲,纽约马拉松给我留下印象是最深的,这也是我非常乐于向朋友推荐的一个赛事。它起始于纽约市南端的史坦顿岛,赛道穿过皇后区、布鲁克林、曼哈顿,达到位于北端的布朗克斯,完整覆盖了纽约市的五个行政区。对于跑者来说,这是一天之内逛遍纽约的最佳路线,无论是高尚的住宅区,繁华且人流密集的商业区,还是空气里飘着爵士与嘻哈音符的文艺街区,以及落后但不失个性的劳工阶层聚居区,可以保证,每一步迈出去,前方都有一幅全新的风景。

2014年的纽约,2015年的波士顿马拉松

东京也是值得一跑的地方,赛道设在繁华的市中心,从新宿的都厅开始,依序经过皇宫、品川、银座、浅草、日本桥、筑地等平时没有任何奔跑机会的街区,有超现实之感。路边有花样百出的补给提供,不少六、七十岁的老人家会不知疲惫的站上一整天,为参赛者加油助威、送吃送喝。当跑者遇到后半段赛程掉速的困难时,路人给予的适时补给与鼓励是大有帮助的。

马拉松旅行毕竟与一般的旅行度假不同。你不太可能像一般旅行者那样玩的放肆,也不太可能胡吃海塞,而完赛后主动找上门来的肌肉酸痛,势必会迫使你打消长时间逛街的念头。但选择马拉松旅行的好处也一样明显,出行计划敲定后,你会心里装着时间表,更积极地敦促自己每天早起锻炼。

对奖牌上瘾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名古屋女子马拉松的奖牌是纯银的Tiffany&Co.项链,迪士尼乐园马拉松的纪念奖牌被设计成米老鼠、唐老鸭的造型,也很炫酷。有奖牌收集癖的跑者,或许会觉得冲着这些高颜值的完赛奖励,咬牙也会跑完全程,但我却认为,对奖牌上瘾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如果跑者的动机不纯粹,42公里会是难以想象的枯燥无趣。

Yuni近年所得的奖牌合辑

在选择赛事时,我通常会考虑到几方面隐私:主办城市是否有经验,服务、配套是否周全贴心,风景是否具备吸引力,以及赛事本身的挑战性如何。举例来说,波士顿马拉松在跑者圈里的名气很大,尤其是2013年以后,人们谈及波马都是心怀敬畏的。它之所以成为顶级,除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马拉松赛事”光环加持之外,还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波士顿4月天气恶劣多变,鲜少有晴天,2017年更是出现过瓢泼大雨外加风速超过80公里/小时的东北风一齐袭击的情况;路线难度也大,前10公里为50米落差的下坡路段,中间的10公里有四座山,想要取得好成绩绝非易事;波马的准入门槛也是6个大满贯中最高的一个,报名者需要参考当年开放注册时公布的各年龄段成绩,比BQ(Boston Qualifier)规定速度快至少两分钟以上,才有机会得到名额。即是说,属于18-34岁年龄组的我,必须跑出3小时20分以内的成绩。正因为要求如此严苛,波马的独角兽奖牌才会是跑者圈里公认最有含金量的奖牌。

签运与捷径

我跑马最疯狂的一年是2015年,冬季参加了加那利群岛的兰萨罗特铁人三项,春季打卡新西兰陶波湖、墨尔本、巴黎和波士顿四站,当时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4周完成4个马拉松挑战,听起来有些疯狂!

最近几年,我花时间重跑了几个自己喜欢的城市,上海、巴黎、纽约各跑了三次,东京跑了两次,今年10月初次参加柏林马拉松。我猜想,日后应该不会再有机会重跑上述城市了,因为不管多么美好的马拉松,经历得多了就不再有趣,更何况正常人也不会想把痛苦的身心回忆与特定城市紧密联系在一起。

Yuni在2017年上海马拉松

现在,我更倾向于带着游客心理去跑马拉松,马丘比丘号称是世界上最艰难的马拉松赛事之一,赛道穿越群山峡谷中的印加古国遗址,这是我排在个人旅行历首位的目的地。明年的计划里还有芝加哥、伦敦,只差这两个城市,我就凑齐6个大满贯了。

申报任意一个热门马拉松赛事势必会遇到中签难的问题。运气好抽中名额,或稍微点花钱买个名额,这种好事情不会出现在大满贯的准备过程中。今年我跑过的两场马拉松,东京和柏林,都是以替慈善机构代跑的方式参赛的。这算是进入高门槛马拉松赛事的捷径,不过因为操作手续繁琐,需要跟马拉松组委会申请、与慈善机构取得联系、发起线上捐款,在中国跑者圈里有条件且愿意花时间申请慈善名额的人并不多。

给慈善组织代跑,其实一样可以很带劲。大型城市马拉松的慈善合作比较多,跑者可以有很大的挑选余地寻找自己欣赏的机构或帮助对象。去年在纽约,我穿的是ALS渐冻人关爱组织的T恤,我的每一公里都会有病患受到一定数额的配捐,因而每一步于我、于他人都是一场战斗。这是一个很好的出发点。

在东京马拉松起跑方阵内等候;每次出国跑马一定会携带的装备,除了运动鞋袜之外,还有护膝、压缩袜和能源胶,压缩袜是留着在飞机上穿的,可以预防水肿。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