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天的进博会只是开始,“不出国门买全球”的大幕正徐徐拉开

澎湃新闻记者 栾晓娜
2018-11-10 20:44
来源:澎湃新闻

11月9日,上海,在和煦暖阳的照拂下,形似四叶草的国家会展中心愈发显得生机勃勃。

32岁的邱雪入馆后便直奔食品及农产品展区,肥美的地中海金枪鱼,新鲜的法国牛肉,美味的西班牙火腿,醇香的巧克力,浓郁的咖啡……世界各地的美食让她垂涎三尺。“如果随时都能买到这些进口食品就好了。”身为一枚资深“吃货”,这是邱雪最大的愿望。

“自动化妆机,定制粉底液,3D面膜,1000多个色号的口红,各种漂亮的衣服、鞋子、首饰,我全部都想要!”在服装服饰及日用消费品展,陈霞流连忘返,话语中难掩兴奋与期盼之情。

当日,进博会正式开放社会团体观众进馆参展。邱雪和陈霞都是入馆参观的普通消费者。她们并不知道,在这幢充满无限活力的建筑内,各大交易团、企业集团等采购商的“扫货”热情和她们一样高涨,他们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些商品引入中国市场。

来自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的统计数据显示,首届进口博览会交易采购成果丰硕,按一年计,累计意向成交578.3亿美元。其中,仅11月6-8日举行的三天大型供需对接会,就有来自82个国家和地区的1178家参展商、2462家采购商进行了多轮现场“一对一”洽谈,达成进一步实地考察意向601项、意向及签约成交657项。

11月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圆满闭幕。而这只是一个开始,以此为契机,一批“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平台陆续建成并投用,进博会的溢出效应正不断扩大。未来,越来越多的优质进口商品将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进入中国消费市场,“永不落幕的博览会”指日可待,邱雪和陈霞们的愿望和期盼正在逐步实现。

11月9日,观众参观进博会国家展。  新华社 图

采购商持续“买买买”,大单频现

急匆匆的脚步,难掩兴奋的脸庞,专业细致的询问,不断追加的订单……这个拥有数十万人的庞大群体,有个共同的名字——中国采购商。

他们胸前挂着绿色的“交易团”证件,穿梭在各个展区,用敏锐的商业嗅觉,寻找最适合自己的优质商品,并在多轮唇枪舌战后,签下一张张交易订单。在这场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博览会上,以中国采购商为“前锋”,“中国人买全球”的序幕正在缓缓拉开。

各省市交易团来了。江苏省交易团、吉林省交易团、上海市交易团、天津市交易团等各省市交易团在现场均举行了多个项目的签约仪式,采购范围涵盖智能高端装备、医疗医药保健、服务贸易、食品农产品、消费电子及家电、物流服务等多个领域,收获满满。

比如,上海市交易团由45家市属企业集团组建的国资分团,采购商企业累计3500多家,采购人员超过3万人,在智能高端装备、医疗医药保健、汽车零部件、食品农产品、服务贸易等领域将达成100余项交易协议;江苏省交易团的企业采购热情高涨,采购意向覆盖了先进装备、品质消费、服务贸易等领域,也有不少重大项目。

央企来了。进博会上,央企交易团的一大批高精尖领域采购大单引人瞩目,每一个大单都不单纯是产品的买卖,更是深入的合作,将带来产业的提升和发展。

比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企业共采购项目24个,采购合作范围涵盖航空物流、新材料、先进传感、新能源、特种装备等多个领域。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与西门子、ABB等多家国外供应商完成进口协议签约,此举将推动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对外合作和高质量发展。

电商来了。这几天,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网易等国内知名电商平台均“一掷千金”,启动“买买买”扫货模式,预计几个月后,进博会上的众多优质海外商品就将通过电子商务来到消费者身边。

比如,阿里巴巴与日本CASIO、法国达能等多个品牌进行了签约,并表示将在五年内完成2000亿美元的进口额;京东在进博会上直接签约并采购的进口品牌商品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苏宁原本拟定的100亿欧元全球采购计划,在现场迅速“失控”,采购订单增至150亿欧元;网易与超过110家企业完成近200亿元人民币的商品采购协议。

除了电商,其他民营企业也同样出手阔绰。进博会上,随处可见忙碌的民企采购商,他们带着采购清单、合作意向书甚至学习笔记,或是试用样品,或是询问技术,或是洽谈合作,既寻求商机,也探索自身转型升级的路径。

比如,此次进博会最大最重的“巨无霸”展品——金牛座龙门加工中心,就是被江苏一家民营企业买走的。金牛座能够加工钢结构件、齿轮箱、汽轮机壳体、印刷机械部件、机床床身、柴油机机体、刀具等各种复杂零件,在汽车行业、航空航天领域都可适用。

进博会最大最重展品“金牛座”被江苏企业买走。 澎湃新闻记者 俞凯 图
常年展示交易平台开业,消费者“扫货”

采购商们在展会上拼命“买买买”的动力,源自中国的巨大消费市场。

在进博会现场的火爆签约场面之下,是普通消费者对更多更好进口商品的热切期盼。为更好地对接服务进博会,承接进博会的溢出效应,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东方国际进口商品国别(地区)展销中心等一批“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平台已率先建成开业。

“180元6瓶进口红酒,进口新西兰水均价2元一瓶,还有优质奶粉和保健品。” 11月4日中午,进博会开幕前一天,上海市民钮女士来到位于松江的虹桥自贸城采购进口商品,声音中难掩激动。当天,自贸城门口的停车场已停满车辆,不少市民全家出动来体验进口商品一站式消费。

作为进博会“6+365”展示展销平台之一,上海虹桥自贸城的进口商品直销体验中心暨新西兰商品中心于11月2日正式开业,销售商品品类涵盖食品饮料、母婴用品、保健品、化妆品、肉类海鲜、日用电器、汽车及零部件等七大类。

11月4日,虹桥自贸城内,采购婴幼儿奶粉的顾客。 澎湃新闻记者 朱奕奕 图

承载进博会“6+365天”功能的线下实体店,远不止这一家。

10月22日,作为“6+365天”进博会功能辐射承接主平台,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启动运营。该中心由政府主导、国有企业负责平台服务,引进经营进口商品符合资质要求的全球企业入驻平台,突出常年展示的交易功能,开展展示、批发、零售,消费者可以在场所内直接购物消费,将心仪的“进博商品”带回家。

10月30日,位于上海中山北路2900号的东方国际进口商品国别(地区)展销中心正式开业。作为进博会“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平台之一,该中心为海外参展客商或其他有意进入中国市场的海外客商提供常年展销的窗口。在这里,已有来自30多个国家的100多个品牌入驻,消费者已经可以买到部分进博会展示商品。

这种可以让普通消费者“买买买”的好去处,正越来越多。

前期,经上海市商务委等多个部门梳理整合,首批30家进博会“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平台已正式授牌,主要有6家综合服务平台、8家跨境电商平台、10家专业贸易平台、6家国别商品中心,根据各自的不同类型,承担相应的功能。目前,上述平台正加快建设推进,并陆续启动运营,对外开业。

其中,综合服务平台包括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东浩兰生“一带一路”进口商品展销中心等,旨在为展商提供综合性的产品技术常年展示交易服务;跨境电商平台包括小红书、洋码头等,旨在通过线上渠道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海外特色优势产品;专业贸易平台包括上海外高桥国际机床展示贸易中心、上海自贸试验区平行进口汽车展示交易中心等,致力于提供特定商品保税展示、检测认证等专业配套服务;国别商品中心包括澳大利亚商品中心、智利商品中心等,主要展示和交易特定国家的商品和服务。

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 澎湃新闻记者 俞凯 图
这些进博会“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平台的建设,旨在通过平台专业的服务,帮助全球商品(服务、技术)顺利进入中国市场,促进进博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打造“永不落幕的博览会”的同时,充分放大进口博览会的带动效应和溢出效应。

此外,上海还将选址建设“6+365”常年保税展示交易场所,做实保税展示、保税交易、信息发布、价格形成等功能,打造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进口商品集散地。

提高合作层次和频率,长三角协同扩大开放

事实上,进博会的带动效应和溢出效应,还远远不止这些。除了上海,其影响还将扩至更大的区域范围。

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协同创新”成为热词。11月8日,进博会G60科创走廊九城市扩大开放政策发布会举行,上海松江、杭州、嘉兴、金华、苏州、湖州、宣城、芜湖、合肥九城市共同发布了协同扩大开放、促进开放型经济一体化发展的30条措施,长三角一体化进程迈出新步伐。

从左至右依次为长三角区域城市展示中心安徽楼、浙江楼和江苏楼。 澎湃新闻记者 俞凯 图
如何做好进博会的功能辐射承接,更好地助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据上海虹桥商务区管委会透露,一方面,上海将与苏浙皖三省共同努力,把进博会作为当前加强长三角合作交流的中心内容之一,并共同策划和参与进博会的延伸和配套相关活动,加快深化细化系列展会、常年展和分论坛活动,形成支撑平台和项目清单。同时,联手长三角城市,利用各种途径和方式,引导各界全面深入主动参与进博会及其常年展各项工作。

另一方面,加强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对进博会的支持力度,将进博会筹办情况向苏浙皖有关部门定期通报,将相关配套保障项目纳入长三角合作项目库,提高合作层次和频率,协商对策,解决问题,在环境、交通、旅游、文化、会展等多个领域实现全方位对接。

此外,还将依托虹桥枢纽和虹桥商务区建立进博会快捷通道,实现长三角交通网络和服务设施的对接,着力促进虹桥与中心城区1小时交通圈与长三角高铁1小时交通圈的无缝连接,充分发挥枢纽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世界级博览盛会。

一批在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和进博会服务保障中发挥更大作用的功能平台,也将加快推进建设。具体包括: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虹桥海外贸易中心、长三角区域城市展示中心等。

长三角区域城市展示中心内,江苏楼一楼正在装修的南京馆。  澎湃新闻记者 俞凯 图

    责任编辑:郑浩
    校对:徐亦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