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选举·分析|共和党的优势:极化、选区、天气和身份认同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谢韬
2018-11-06 13:32

当地时间2018年11月3日,中期选举在即,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博兹曼机场出席竞选集会,为共和党参议员候选人Matt Rosendale站台。视觉中国 图

2016年总统大选前夕,几乎所有的预测都是希拉里会获胜,结果却震惊了世界。

2018年中期选举前夕,几乎所有的预测都是民主党将重新成为众议院多数党。无论结果会不会再次震惊世界,都将在短期对美国政治版图产生重大影响。

特朗普时代的美国政治,似乎一切皆有可能。既然这样,那我们就暂且抛开民主党被绝大多数人看好的诸多原因,谈谈对共和党有利的几个重要因素。这样做并不等同于预测共和党要继续控制众议院,而是客观地分析可能对选民投票决定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

政党极化

政党极化(party polarization)已经成了当今美国政治的代名词。用学术术语来说,政党极化意味着民主党和共和党内部高度同质化(homogeneity),同时两党之间高度异质化(heterogeneity)。通俗地说,就是两党内部越来越团结,意识形态上高度一致,同时两党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

政党极化的前提之一就是选民对政党的强烈认同(identification),也就是对政党的高度忠诚 (loyalty)。认同也好,忠诚也好,它体现在选民投票行为上就是一致投票(straight ticket voting):在总统和国会选举中都投票给自己所属政党,不管对立政党候选人长相、口才、政策建议(或者在任期间的政绩)有多好,或者自己政党候选人长相、口才、政策建议(或者在任期间的政绩)有多差。相反,如果对党的忠诚度很低,往往就会在总统和国会选举中投票给不同政党,这就是分裂投票(split ticket voting)。

要知道,在1970-1980年代,众议院选举中几乎有四分之一的选民分裂投票。然而2016年大选时,分裂投票却降到了一个多世纪以来的最低点。这一点在参议院选举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在所有34个有参议院选举的州,不仅共和党候选人赢得了参议员席位,而且特朗普全部胜出。

一致投票的结果是国会选举的全国化(nationalization),即各个选区的地方性因素(如候选人口才、魅力、在任与否)对投票决定的影响越来越小,而全国性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什么是全国性因素呢?在美国,唯一全民投票选出来的职位是总统,因此全国性因素就是总统大选中选民对两党的支持率。有研究表明,如果要预测一个政党在国会选举中的得票,并且只有两个变量:该党上一次总统选举和上一次国会选举的得票,那么在2006年之前,后者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前者;然而2006年之后,前者的影响已经超过了后者。

具体到2018年中期选举,所有的民调都显示,特朗普的支持率很低(就任到现在平均40%多),但却异常稳定。他在共和党内的支持率则很高(平均超过80%),并且也很稳定。这两点说明,共和党选民对特朗普的忠诚度很高,在中期选举中倒戈的几率很低。与此同时,特朗普在移民、性别平等、种族关系等方面走极端路线,也是为了尽可能发动最忠实的共和党选民。另外,与总统选举相比,国会选举的投票率要低得多,投票的往往是党内积极分子。由于这些党内积极分子在意识形态上往往更加极端化,因此要赢得他们的忠诚,特朗普也必须走极端化。

不对称的愤怒

前美国政治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不仅是特朗普本人,整个美国社会似乎充满了愤怒、不满、仇恨。这种状况是政治极化的必然结果。然而,并非每个人都同样的愤怒和不满。在现实政治中,极化是不对称:共和党右倾比民主党左倾更厉害。换句话说,共和党内的极端保守派比民主党内的极端自由派要多。

更为重要的是,与极端自由派相比,极端保守派往往更积极参与政治,更倾向于使用政治暴力。前段时间发生的邮包炸弹事件以及针对犹太人的枪击事件,嫌犯都是极端右翼:前者对特朗普的批评者满腔怒火,后者则是一个白人至上主义(号称要杀死所有犹太人)。诚然,极端自由派也使用政治暴力,如1960年代席卷美国大学校园的暴力抗议运动。然而相比之下,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任何关于极端自由派对特朗普及其支持者使用政治暴力的报道。

总之,不对称的愤怒和极化意味着,特朗普的死忠粉丝在中期选举中有更大的动力去支持他,而这种支持可以是多种形式,包括发动共和党选民、恐吓民主党选民、捐款、做自愿者、以及给共和党候选人投上一票等等。这是右翼政治的天然优势。

有利于共和党的选区划分

按照美国法律,众议院选区每隔10年划分一次,划分依据则是每隔10年的全国人口普查。现在的国会选区是2010年人口普查结果出来后划分的,从2012年国会选举开始执行。由于选区划分是由各个州议会决定,因此州议会中的多数党决定如何划分选区。当时共和党控制了大多数州议会,导致现在的选区划分对共和党极其有利。

到底怎么有利呢?举个例子。由于众议院选举使用的是“单一席位选区和相对多数”,因此要赢得一个选区的席位,民主党候选人只需要比共和党候选人多一票就胜出。假设101个选民投票,民主党获得100票,共和党1票;或者民主党51票,共和党50票。两种情况都是民主党获胜,但是前者意味着民主党大量选票被浪费了。2012年国会选区重新划分后,很多民主党的选区类似于上述第一个投票情形(被称为少数族裔占多数的选区minority-majority district)。结果是民主党在全国范围内的普选得票与其在众议院的席位相差很大。换句话说,民主党的普选得票转换为众议院席位的比例很低。

共和党的情形则相反。绝大多数共和党选民没有明显集中在某些选区,而是比较均匀地分布在所有选区(尤其是在农村选区)。这样一来,共和党如果获胜,没有多少选票被浪费,也就是共和党普选得票转换为众议院席位的比例很高。2012、2014和2016年众议院选举,民主党获得的全国普选票分别是48.3%、45.5%、47.3%,占众议院所有席位的比例对应是46.2%、43.2%、44.6%。相反,共和党获得的普选票分别是46.9%、50.6%、48.2%, 但是对应的众议院席位则高达53.8%、56.8%、55.4%。共和党的选区优势一目了然。

如果共和党的选区优势持续到2018年选举,那么即使只赢得46%(或者更少)的普选票,也有可能继续保持多数党地位。因此一位研究国会选举的权威学者在2015年就断言道:“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共和党将在2020之前保持众议院多数”。

不可预测的天气

众所周知,天气对人类的衣食住行有着显著影响,选举投票也不例外。美国联邦选举在11月初举行,而11月份中西部、大平原、和东北部的气温都比较低,并且时有雨雪。而传统的南方(尤其是南北战争中的13个州)则相对气候暖和得多,并且冬季少有飓风或者暴雨天气。

与此同时,由于1970年代开始的党派重组,传统的南方已经变成了共和党的大票仓。再加上美国老年人口大量南迁(如佛罗里达),而老年人在政治上一般倾向于保守,因此美国南方(所谓的“圣经地带”)成了共和党的坚强堡垒。

天气、党派重组和人口迁移三个因素相结合,意味着在同等条件下,南方选民的投票率要比北方选民高。道理很简单:如果室外寒冷,再遇上下雪或者下雨,选民投票的动力就会大打折扣。2007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收集了美国3000多个县1948-2000年的天气数据,然后分析天气对投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雨量每多一英寸,投票率降低大约1%;比平均降雪量每多一英寸,则投票率下降约0.5%。还有研究表明,与共和党相比,民主党选民对天气更加敏感;而对天气最敏感的群体是非洲裔、65岁以上的老人以及18-24岁的年轻人(第一和第三个群体都是民主党的重要票仓)。

根据一个名为“精准天气”的网站的预报,今年选举日美国大湖区可能下雪,而大西洋沿岸(包括纽约和波士顿)大部分地区可能下雨。

认同政治的悲剧

从罗斯福新政到1960年代,民主党最重要的选民基础是产业工人和少数族裔。从1960年代开始,民主党逐渐转向,强调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包括同性恋权利、种族平等、文化多元主义、平权运动、环保、堕胎的权利等等)。这样做的结果,一是导致了愈演愈烈的 “文化战争”,二是民主党逐渐失去了产业工人的支持。

身份认同(亨廷顿所说的“我们是谁?”)当然重要,它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然而,民主党推行的身份认同对其自身来说却是一场悲剧。第一,它过于强调个体和少数族裔的权益,而忽视了大部分美国人(尤其是欧洲裔白人)的权益。毕竟,LGBT群体在美国总人口中是绝对少数,并且单个少数族裔群体(无论是黑人还是拉丁裔)也是少数。当强调少数人权益的身份认同成为主导性的政治正确,占美国人口大多数的白人群体必然会集体愤怒、焦虑、和仇恨,为白人民族主义和右翼保守主义的提供强大的政治支持。第二,正如有学者指出,身份认同政治的核心是自我表达(expressive),而不是经济上的再分配(redistributive),因此民主党的身份认同政治无异于“自绝”于经济安全感偏低的中下层群体。已经有研究表明,在2016年大选中,经济安全感越低的选民却越支持特朗普。这是希拉里输给特朗普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民主党候选人继续以身份认同为竞选和执政纲领,那么共和党不仅可能赢得这次中期选举,也可能在2020后继续执掌白宫。

(作者系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本文首发于“大国策智库”微信公众号,原标题为《谢韬:美国中期选举 共和党的几个优势》,此次发表版本经作者再次修订。)

    责任编辑:朱郑勇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