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丨金庸与浙江的情缘

中国蓝新闻客户端
2018-10-30 23:27

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10月30日报道,据香港媒体报道,10月30日,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先生逝世,享年94岁。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特别整理了金庸与故乡浙江的珍贵视频,以此纪念先生。

金庸

原名查良镛,生于1924年3月10日,是浙江海宁人。查良镛于1940年代后期移居香港,其后以笔名“金庸”著作多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等,是“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金庸共写武侠小说15部,取其中14部作品名称的字首,可概括为“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外加一部《越女剑》。“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金庸的武侠小说。”金庸继承了古典武侠技击小说的写作传统,又在现代的阅读氛围中对这一传统进行了空前的技法与思想革命,开创了“新派武侠”的风格。六十年来,其作品在风靡了全球华人世界的同时,也使中国特有的武侠小说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1944年,金庸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

1946年秋,金庸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

1948年,金庸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

1952年,金庸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并写出《绝代佳人》、《兰花花》等电影剧本。

1959年,金庸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

1985年起,金庸历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政治体制小组负责人之一,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

2000年,金庸获得大紫荆勋章。

2009年9月,金庸被聘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同年荣获2008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2010年,金庸获得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金庸与浙江

1937年,金庸考入杭州的一所高中学习,抗战胜利后,在杭州《东南日报》做记者。改革开放后,金庸常回杭州,并担任杭州市海外交流协会名誉会长,还曾受聘担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首任院长。1996年11月,金庸将投资人民币1400多万元建成的“云松书舍”及藏书,无偿捐赠给杭州市人民政府。2007年,金庸先生成为杭州市荣誉市民。

喜爱龙井茶和丝绸

很想回浙江

因为腿脚不便,大部分时候,金庸都待在家里。“但他视力不错,每天看书。什么书都看,知识面很广。”浙江大学前党委书记张浚生说,“不过,他已经不写东西了。”

偶尔,金庸也会跟倪匡、蔡澜等朋友出去吃个饭。但大部分时间,还是朋友去家里看他。“毕竟到了这个年纪,走路已经不太方便。”不过,让张浚生感动的是,哪怕是让人搀扶着,金庸依旧坚持送他们到家门口。

金庸上一次公开来浙江,是在2008年9月17日。当时,金庸书院落户海宁,金庸在书院奠基仪式上致辞。

“他对家乡的感情还是很深的,我经常给他带点龙井茶,他很喜欢。”张浚生2013年给金庸带了印在丝绸上的《道德经》,“他爱不释手。”

“现在他还是人文学院的名誉院长, 对浙大还是非常关心。”每次,见到张浚生,金庸都会问起浙大的有关情况。

“现在最让他懊恼的是,他没办法出门旅行,但他心里,还是很想回浙江来看看。”张浚生说。

曾6次回到海宁

作为故乡的海宁,随着他的几次造访,也成了金庸传奇里不可代替的一笔。

第一次 1992年12月

▼与夫人至硖石西山表兄徐志摩墓凭吊、献花

▼重回海宁袁花母校访问
▼接受海宁电视台采访
第二次 1994年4月

▼至海宁高级中学参观访问

▼为海高题词“行见人才如潮自此涌出”
第三次 1996年11月

▼在海神庙

▼观潮
第四次 1997年9月

▼与查济民一起观潮

▼金庸父子在盐官
第五次 2003年10月

▼参观徐志摩故居

第六次 2008年9月

▼为“金庸书院”奠基

金庸大侠 一路走好!(据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蓝媒号·海宁台,原题为《珍贵视频:金庸与浙江的情缘》)
    责任编辑:王晓峰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