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就希特勒的那一年

2018-10-30 15:21
北京

编者按:1924年,对希特勒、对德国、对整个世界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中,虽然希特勒还没有夺取政权,但正是在这一年里,希特勒发生了根本性的思想转变——他不仅将自己称为绝对正确的领袖,他还将自己称为人类的救世主。实际上,当时的希特勒远离社会,因啤酒馆暴动失败而待在监狱里。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一年的深入阅读、写作、审判和演说,造就了他后来的思想。目前为止,还未有人研究过希特勒一生中关键的这一年。在《1924》这本书中,彼得·罗斯·兰奇尽可能丰富地描述了这一年的故事,这对我们理解战争狂人希特勒、他的作品和他后来种种残忍行径是至关重要的。

暴动的失败可能是我人生中最大的幸运。 ——阿道夫·希特勒

神秘莫测的升迁

1923 年11 月8 日晚,伴随着即将降雪的天气,阿道夫·希特勒——一个以善于雄辩而著称的政客,走进了位于慕尼黑东南侧一间拥挤的啤酒馆。希特勒由三个保镖保护着,其中两个全副武装,他自己手里还拿着一把手枪。“他双目圆睁,看上去像一个醉酒的狂热分子。”当时还不怎么引人注目、身高5 英尺9 英寸(175cm)的希特勒试图打断巴伐利亚州政府领导人的演讲。但他无法让别人听清楚自己说什么。于是他便跳上一把椅子,举起手臂朝高高的方格天花板开了一枪。“安静!”他大喊道。有位目击者回忆说,3000 多听众瞬间变得一片“死寂”。希特勒站在椅子上宣布了令人震惊的事变:

“民族革命已经开始了!啤酒馆已经被600名全副武装的人包围了!没有人能够离开这里。”

希特勒身后,在队长赫尔曼·戈林的指挥下,一排头戴钢盔的人把一挺重机枪拖进了啤酒馆大厅的入口处。

自此,阿道夫·希特勒发动的臭名昭著的啤酒馆暴动开始了。这场在德国被称作“暴动”的未遂政变仅在17 个小时内就被粉碎。结果是:希特勒的15 个手下和4 名警察,另外还有1 名旁观者被击毙。两天后,希特勒被捕入狱,他被关进了慕尼黑以西38 英里的兰茨贝格监狱。从1923 年11 月11 日到1924 年12 月20 日,他总共被关押了13 个月。这场失败的暴动原本旨在推翻巴伐利亚州政府和德国政府。这次暴动对于刚刚崭露头角的纳粹领导人和他的小规模激进运动来说,是一次备受瞩目的失败行动。希特勒被关押在监狱的那段时间——几乎是1924 年一整年——是他为在时机未成熟便急于夺取权力所付出的代价。他不仅把政治家所能策划参与的最大一次冒险活动搞砸了,而且颜面尽失,有些人斥责他是将追随者引向灾难和死亡的极端主义小丑。

然而,当希特勒从监狱里被释放出来时,他已经将自己的屈辱和不幸转化为迈向成功的跳板。未遂的政变经过一番美化,无论对他本人,还是对他毫不掩饰地要成为德国独裁者的计划来说,反而都是最为有利的事情。如果希特勒1924 年没有在兰茨贝格监狱被关押一整年的话,他也许永远不会成为一名脱胎换骨、重振雄风的政治家,也不会最终掌控德国,并把世界拖入战争,犯下大屠杀的罪行。希特勒的低谷期——1923年底至1924 年底——按理说应该是他职业生涯的结束。但事实上这段时期却是希特勒脱胎换骨的关键时期,他从一个鲁莽的革命者转变成一位很有耐心的政治人物,对这种转变是如何发生的呢?希特勒是如何有效地利用了那次失败经历呢?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希特勒看到了一个很好的宣传机会。他厚颜无耻地将那次持续一个月、广受关注的叛国罪审判法庭变成了临时政治演讲场所,把自己从一个慕尼黑啤酒馆暴动煽动者,包装成一个全民皆知的政治人物。对叛国罪的起诉本来可以使希特勒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远离政坛,从而使他领导的纳粹运动以及个人魅力销声匿迹。但事实上,这场审判不仅成为司法学家眼中令德国司法系统感到尴尬的一件事情,还被历史学家视为希特勒攀上权力巅峰的重要转机。

在兰茨贝格监狱最初的黑暗时段过去之后,希特勒把远离政治争端数月的时间用来学习、自我反省,进一步明确自己的政治观点。在监狱里他有40 名囚犯听众,他们都是参与那场失败暴动的犯罪党徒。他经常长篇大论地向他们宣讲自己所写所想的一些内容。但是他需要与世界对话,他迫不及待地要著书立说,要为他的追随者们写出他的政治哲学,要将他的信念和日益明确的信条永远变成印出来的文字。在漫长的日子里,他经常熬到深夜,不停地敲击一台小型便携式打字机,敲出了后来成为纳粹 “圣经”的、带有自传体性质的政治宣言:《我的奋斗》。这本书在希特勒出狱后出版发行,很快成为希特勒自己领导的运动中备受尊崇的思想文化资本。希特勒自称他入狱的那段时间是“国家出钱让我接受大学教育”。

他那一年所受的“大学教育”不仅改变了他的战略眼光,也改变了他本人。希特勒曾一度自我怀疑、失意沮丧(在暴动期间及事后,自杀和死亡这些念头总是反复出现)。但是希特勒却在监狱服刑期间转变成了一个过度自信的人,抱着一种坚不可摧的信仰,确信自己可以拯救陷入种种不幸境遇的德国。他将1923 年11 月9 日那次自我毁灭性的进军行动重新塑造成为英雄壮举。希特勒从日常政治活动中全身而退,狡猾地让纳粹党内部内讧、厮杀。这样他便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使纳粹党起死回生,按着自己的意愿重新塑造纳粹党,将它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中。出狱后的希特勒精神抖擞,以救世主自居,准备向高官要职一步步地迈进。希特勒暴动时最亲密的朋友之一,后来成为东部占领区事务部长的阿尔弗雷德·罗森堡曾直白地说:“先有1923 年11 月9 日,然后才有1933 年1 月30 日。”—— 那一天希特勒当选为德国总理。

在对阿道夫·希特勒所进行的大量研究中,重点一直是1933 年至1945年第三帝国令人痛苦的12年。这可以理解。然而在这之前的14年(1919 至1933 年)却是了解希特勒政治崛起和纳粹噩梦的关键。历史学家海恩里希·奥古斯特·温克勒写道:“希特勒是如何执掌大权的?这依然是19 世纪和20 世纪德国历史中最重要的题。”这个问题如今继续困扰着全世界。甚至希特勒最亲密的心腹之一——汉斯·弗兰克,1946 年在纽伦堡受审期间所写的忏悔回忆录中称,希特勒向权力的攀爬是“神秘莫测的升迁”过程。但是我们一直在尝试着要破解这个神秘的过程。一个失学的前陆军二等兵,只是嗓音生动、令人印象深刻,并且异常坚定地相信自己就是德国救世主,后来如何把自己变成了一个领导数百万人的领袖呢?那位头脑敏捷,对历史和命运似乎胸有成竹、声音洪亮的小个子,究竟有什么魅力能让数百万人为之倾倒呢? 1923 年,希特勒由于好大喜功,自以为是,远离了政坛。后来他在监狱牢房里又是如何脱胎换骨,最终平步青云,成为国家领导人的呢?为了得到答案,我们将再次转动历史的魔方去寻找蛛丝马迹。

希特勒14 年的奋斗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学徒”时期,即1919 至1923 年。当时这位新近自我发现的政治家正在适应环境,学习论战本领,文武并用, 通过煽动性演说和暴力革命获取权力。希特勒曾经说过:“从1919 年至1923 年,除了革命,我什么都没有想。” 第二个时期是1925 年至1933 年,通常被称为“战斗”岁月。这一时期起点的标志是:希特勒在当年暴动失败的同一间啤酒馆里重建了纳粹党。经过八年的激烈政治斗争,1933年,希特勒终于在柏林出任德国总理。

在两个奋斗发展时期之间便是1924 年,也就是希特勒在监狱服刑的那一年。尽管这一年具有明显的历史意义,但却是纳粹历史上记录最少、最不为外界了解的一年。这一年也是希特勒政治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将前后两个不同时期联系在一起。1924 年发生的一切,改变了希特勒的关注重点,坚定了他的信仰,为他跨越似乎是难以逾越的失败障碍,并扬眉吐气地东山再起做好了准备。

要想搞清楚希特勒在监狱中的彻底转变,必须先了解使他入狱的那场暴动。要想了解那场暴动,就应该先看一看1923 年前10 个月,巴伐利亚州失控的狂热政治局面。了解了那时的巴伐利亚政治局面,就等于拉开了20 世纪20 年代魏玛共和国奇异政治嘉年华的帷幕。

正是这些因素,为造就希特勒的那一年创造了必要条件。

本文摘选自《1924 : 改变希特勒命运的一年》,斯坦威图书/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8年10月版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