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老百姓财富为何发生裂变?

2018-10-26 19:12

有人说,十年磨一剑,也有人说十年一轮回。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迄今整整10年。在这10年的历史长河中,金融与房地产两个交织行业发生了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期《钜焦》栏目特邀钜派投资集团投资顾问部总经理周科君担任主持人与钜派投资集团钜派资产副总裁兼钜洲资产董事总经理叶帆、澎湃新闻资深记者顾炳祥展开话题探讨。

“4万亿”救市之举给中国经济发展注入强心剂

世界之大,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都不可能在封闭的环境中独立运行发展。作为个体来说,各国经济发展与全球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众所周知,2008年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房地产的次贷危机。毋庸置疑的是,房地产泡沫集聚后产生的负面冲击不仅瞄准了美国金融市场和居民生活,更为全球经济发展埋下了祸根。

对于中国来说,追溯历史不得不提到的是“4万亿”救市之举。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冲击,中国政府在2008年11月推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匡算下来,实施十大措施,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叶帆认为,我国推出的“4万亿”行动给当时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心剂。据其分析,2008年以来,全球及中国经济发展有两个重要变化。其一,全球金融监管力度加大,例如:美国出台了金融法,全球的巴塞尔协议对金融机构风险监管等;其二,2008年以来,美国央行为了救市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他看来,过去10年,中国最大的改变除了金融监管力度紧随国际步伐之外,对出口的依赖度也低于2008年之前。

过去10年中国老百姓财富发生裂变

2003年,土地出让实行“招拍挂”,中国房地产真正成为一个独立市场。顾炳祥说,即便当时国务院发文提出将房地产作为支柱型产业,但2008年之前,国家对房地产从未出台过鼓励政策。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6.2亿平方米,同比2007年下降19.7%。顾炳祥认为,中国商品房销量在金融危机爆发前一年就开始出现萎缩现象。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提出的“4万亿”行动对房地产市场的刺激并未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直到2009年2季度末开始,房地产市场才开始出现回暖迹象。

“如果将2008年看做分水岭,我们不难发现,开发商的开发及经营思路也在悄然变化”顾炳祥说,以往开发商的思路模式属于“单打独斗”型,从拿地到开发均独立完成。2008年以后,市场出现了联合开发的现象。与此同时,开发商意识到融资对于壮大企业的重要性,不少有远见的企业开始寻求多渠道资金来源。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2009年是中国房地产公司扎堆上市年。

2008年开始,更多普通老百姓开始尝试房产投资的“甜头”,切身感受通过撬动小杠杆就能获得财产增长的收益。顾炳祥坦言,杠杆的运用对于百姓最大的刺激就体现在房地产市场。2008年至今的10年是中国老百姓财富增长最快的10年。

持有型物业将崛起,限售令影响未来房产流动性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2018年之后,未来中国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有着怎样的发展方向呢?“我希望未来是融资方为主导的市场。”叶帆认为像钜派这样的实力派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在未来的金融市场中会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他认为参照黑石、凯雷等国际顶尖投资管理公司在美国房租型物业层面的巨额投资来推断,未来中国持有型物业或将崛起。

顾炳祥从另一个层面进行解读。他认为十九大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当房子投资属性被撇开之后,未来,中国老百姓对住房品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老百姓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会导致房地产行业发生巨变。对于开发商而言,只有以精工标准要求自己,才会赢得老百姓的信赖,粗制滥造的企业势必会被市场淘汰。

值得深思的是,在限售政策的影响下,如果老百姓急需通过房产变现,应当采取怎样的途径?在资产流动性解决方案上,未来金融机构将做出更多思考,与房地产行业形成良性互动。

    责任编辑:毛玮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