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名诺奖得主月底齐聚上海滴水湖,一起解答这6个宏大问题

澎湃新闻记者 虞涵棋
2018-10-25 08:37
来源:澎湃新闻

百年诺贝尔奖虽然颁出了无数桂冠,但26名得主出现在同一个论坛,这样的密度并不多见。10月15日,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在市政府常务会议上听取了有关滴水湖论坛筹备情况的汇报,该论坛将邀请包括26名诺奖得主在内的37名世界顶尖科学家齐聚滴水湖畔。

会议强调,人才是上海的第一资源,上海要以开放的姿态吸引高端人才,共同推进包括科学研究在内的全方位国际合作,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滴水湖论坛”的发起方之一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了解到,论坛将于10月28日至11月1日在上海举行。除了26名诺奖得主,论坛还邀请到多名图灵奖得主、沃尔夫奖得主、拉斯克奖得主、麦克阿瑟天才奖得主和青年科学家,共计37人。

据介绍,本次论坛是国内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诺贝尔奖科学家参加人多最多的科技盛会,仅次于瑞典诺贝尔颁奖典礼、德国林岛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是亚洲之最。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前能源部部长朱棣文指出,这次论坛的重要意义在于探讨“中国如何开展科学发展的答案是:应怎样成为国际科学界的充分参与者”。

为了突出对话色彩,论坛1:1配置了国内科学家,包括17名两院院士和19名青年科学家代表,通过光子科学和产业、生命科学和产业、创新药研发与转化医学、脑科学与人工智能4大主题论坛和青年科学家特别论坛、前沿科技与创新发展圆桌会议展开讨论。

如何打造超越硅谷模式的新时代科创经济模式,造就更具有未来性的独角兽企业?

青年科学家如何成长为未来的世界顶尖科学家?

卫星通信、新型半导体材料、量子计算机,尖端物理技术如何走向产业化?

DNA高通量测序、基因组编辑等现代生物技术的突破,能否帮助人类突破目前的生命周期,创造更多的生命奇迹?

癌症和免疫新药的创新研发还存在哪些困难?

人机交互、人工智能未来是否会改写人类的定义?

上述6个问题宏大如夜幕下的海洋,而顶尖大脑的思想碰撞或许能擦出火花,照亮一些角度。

与上海临港的“一见钟情”

罗杰·科恩伯格(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迈克·莱维特(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巴瑞·夏普莱斯(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等多名科学家于2017年11月在香港联合发起成立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下简称“协会”),目标是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汇集诺奖得主们的创新活动,成为未来诺贝尔奖得主的孵化器。

5月11日,科恩伯格和阿达•约纳特(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代表协会在上海临港首次发布滴水湖论坛的消息,并与上海市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三方《战略合作备忘录》。

秘书长王侯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协会和临港的接触合作可谓“一见钟情”,希望将滴水湖论坛打造成“科技界的达沃斯”。

临港管委会产业发展首席规划师顾长石则介绍道:“张江作为上海建设科创中心的核心区,临港的土地、厂房等空间资源能够承载科研成果的孵化落地。我们希望借助这个论坛导入世界顶尖的科学家资源,把前沿科学成果带到临港,推动临港的产业发展。”

科恩伯格还在发布会上透露:“我们还希望在上海等多个中国城市建立若干开放、合作、共享的未来科技社区,由全球顶尖科学家引领,涵盖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工作室、国际知识产权服务等。”

让组团到来的科学家留下来

除了让世界范围内的顶尖大脑展开对话,滴水湖论坛还希望组团到来的科学家能在上海留下来。

为此,滴水湖论坛曾在今年6月22日举办诺奖科学家前沿研发和战略新型产业说明会。

科恩伯格和主夏普莱斯在说明会上发布了各自的前沿研发和战略新型产业说明:病毒抗体产业项目和点击化学产业项目。

科恩伯格是美国科学院院士、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因对“真核生物转录的分子基础”方面的研究而荣获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他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快速获取超高分辨率与病毒复制相关的酶蛋白晶体的技术平台,对丙肝病毒、乙肝病毒、流感病毒、肠胃病毒等成效显著。其中,丙肝新药CC-31244已获成功。候选流感病毒CC-42344是一种新型PB2拟制剂,对甲型流感病毒表现出优异的抗病毒活性,计划今年第四季度进入临床一期。

夏普莱斯是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教授,因在“手性催化氧化反应研究”方面的贡献获得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他也是“点击化学”领域的奠基人,所谓点击化学,主旨是通过小单元的拼接,快速可靠地完成形形色色的化学合成。其研究方向和产业化课题,主要是针对核心生物技术和前沿产品的开发和转化,包括基于DNA编码化合物组合库技术的国家一类创新药物研发,基于“硫氟交换(SuFEx)”方法的国家一类创新药物研发,和PET/PET-CT临床成像技术等。

临港地区和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已经在建设联合创新实验室、打造顶尖科学家科技社区、助推青年科学家发展等三个方面形成了合作意向和工作目标。目前,已确定在临港科技城建设首个顶尖科学家科技社区。

附:26名诺贝尔奖得主简介与一句话点评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1991年得主:厄温·内尔 (Erwin Neher)

获奖理由:“关于细胞中单离子通道功能的发现”

职务: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膜生物物理系主任

一句话点评:内尔开发的技术可以记录通过活细胞膜的的小至万亿分之一安培的电流,帮助解释神经系统、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病机理。

2、2008年得主:哈拉尔德·楚尔·豪森 (Harald zur Hausen)

获奖理由:“发现了导致宫颈癌的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职务:德国埃朗根-纽伦堡大学病毒学教授

一句话点评:为2006年面世的HPV疫苗奠定了基础。

3、2013年得主:兰迪·谢克曼(Randy W. Schekman)

获奖理由:发现细胞内的主要运输系统——囊泡运输的调节机制”

职务: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系教授

一句话点评:谢克曼发现了细胞的“物流系统”:基因如何控制细胞在准确的时间将重要的内部物质传输到准确的位置。细胞的“物流”障碍与肿瘤等多种重大疾病相关

4、2014年得主:爱德华·莫索尔(Edvard Moser)

获奖理由:“发现了构成大脑定位系统的细胞”

职务:挪威科技大学神经科学教授

一句话点评:这对曾经的莫索尔夫妇发现大脑里有一种网格细胞,能够将现实空间映射到大脑并定位出自身的坐标。

5、梅·布莱特·莫索尔(May-Britt Moser)

获奖理由:“发现了构成大脑定位系统的细胞”

职务:挪威科技大学神经科学教授

一句话点评:这对曾经的莫索尔夫妇发现大脑里有一种网格细胞,能够将现实空间映射到大脑并定位出自身的坐标。

诺贝尔物理学奖

6、1993年得主:约瑟夫·泰勒(Joseph H. Taylor Jr.)

获奖理由:“发现一种新型的脉冲星,为引力研究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职务:2006年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退休

一句话点评:发现了脉冲双星:两组快速旋转的中子星,为引力波的存在提供了第一个实验依据。

7、1997年得主:朱棣文(Steven Chu)

获奖理由:“发明了用激光冷却和捕获原子的方法”

职务: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系教授

一句话点评:这位美国前能源部长如今十分关注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问题。他用激光制成的“胶水”粘住原子,能帮助科学家们研究并利用原子制作工具。

8、2004年得主:弗兰克·维尔泽克(Frank Wilczek)

获奖理由:“在强相互作用理论中发现渐近自由”

职务: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理论物理学中心教授

一句话点评:维尔泽克发现当夸克相互接近时,吸引力减弱并且表现得像自由粒子。

9、2004年得主:戴维·格罗斯(David Gross)

获奖理由:“在强相互作用理论中发现渐近自由”

职务:美国麻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教授

一句话点评:粒子物理学核心人物,提出了“大一统”的候选理论。

10、2011年得主:亚当·里斯(Adam Riess)

理由:“通过观测遥远的超新星发现宇宙加速膨胀”

职务: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物理与天文学教授

一句话点评:里斯观察超新星发现:由于暗能量的存在,宇宙正在加速膨胀。

11、2012年得主:塞尔日·阿罗什(Serge Haroche)

获奖理由:“用于实现单个量子系统测量和操作的突破性实验方法”

职务:法兰西学院教授,法国量子物理学会主席

一句话点评:阿什罗用两面镜子困住了光子,并利用这些落入陷阱的光子进行简单的量子计算。

12、2016年得主:邓肯•霍尔丹(F. Duncan Haldane)

理由:“关于拓扑相变和物质拓扑阶段的理论发现”

职务: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

一句话点评:霍尔丹最早将拓扑概念引入物理学领域,并用来解释材料中的一些奇妙现象。

诺贝尔化学奖

13、1988年得主:罗伯特·胡贝尔(Robert Huber)

获奖理由:“确定了光合作用反应中心的三维结构”

职务: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教授

一句话点评:胡贝尔首次将光合作用中膜结合蛋白结晶,并应用X射线解析了相关蛋白质的三维空间结构。

14、2001年得主:巴瑞·夏普莱斯(Barry Sharpless)

获奖理由:“手性催化氧化反应研究”

职务:美国斯克利普斯 (Scripps)研究所教授

一句话点评:夏普莱斯发现了几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反应,并提出了点击化学的概念:通过小单元的拼接来快速可靠地完成形形色色分子的化学合成。

15、2002年得主:库尔特·维特里希(Kurt Wüthrich)

获奖理由:“发明了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溶液中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方法”

职务: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教授

一句话点评:维特里希将溶液核磁共振研究范围扩展到分子量非常大的生物大分子。

16、2006年得主:罗杰·科恩伯格(Roger D. Kornberg)

获奖理由:“真核生物转录的分子基础”方面的研究

职务: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结构生物学系教授

一句话点评:科恩伯格的父亲阿瑟·科恩伯格是195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父子两的研究领域都与基因有关。了解基因信息是怎么在生物体内“翻译”出来的,将帮助抗生素等药物开发。

17、2009年得主:阿达·约纳特(Ada Yonath)

获奖理由:“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职务: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结构生物学系主任

一句话点评:1965年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女性,用X射线确定了核糖体完整高分辨率的三维结构,并解释它们是如何合成蛋白质的。

18、2011年得主:丹·谢赫特曼(Dan Shechtman)

获奖理由:“发现准晶体”

职务:以色列理工学院教授

一句话点评:谢赫特曼在金属合金中发现了介于晶体和非晶体之间的准晶体,其中的原子排列有规则但从不重复,正如伊朗伊斯法罕清真寺的瓷砖图案。

19、2013年得主:迈克尔·莱维特(Michael Levitt)

获奖理由:“为复杂化学体系开发多尺度模型”

职务: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结构生物学系教授

一句话点评:莱维特等三人用计算机模拟化学反应,兼容牛顿经典力学与量子力学。现代化学家的实验将更多地从试管移至计算机内进行。

20、2013年得主:亚利耶•瓦谢尔(Arieh Warshel)

获奖理由:“为复杂化学体系开发多尺度模型”

职务: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

一句话点评:瓦谢尔等三人用计算机模拟化学反应,兼容牛顿经典力学与量子力学。现代化学家的实验将更多地从试管移至计算机内进行。

21、2014年得主:威廉·莫纳(William E. Moerner)

获奖理由:“开发出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

职务:美国斯坦福大学化学教授

一句话点评:莫纳是世界上第一个探测到单个荧光分子的人。

22、2014年得主:斯特凡·黑尔 (Stefan Hell)

获奖理由:“开发出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

职务:德国海德堡大学物理教授

一句话点评:黑尔用一种光脉冲使荧光分子发光,而另一种光脉冲使除极窄区域外的所有分子变暗,跟踪活细胞内的发生过程。

23、2017年得主:约阿希姆·弗兰克 (Joachim Frank)

获奖理由:“研发出冷冻电镜,用于溶液中生物分子结构的高分辨率测定”

职务: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一句话点评:弗兰克将电子显微镜生成的模糊2D图像处理合成清晰的3D结构,帮助电子显微镜分辨率走向原子级别。

诺贝尔经济学奖

24、2004年得主:芬恩·基德兰德(Finn E. Kydland)

获奖理由:“对动态宏观经济学的贡献——经济政策的时间一致性和商业周期背后的驱动力方面的研究”

职务: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教授

一句话点评:今天的最优政策,未必是明天的最优政策,政府的竞选承诺也因此存在变数。

25、2007年得主:埃里克·马斯金(Eric S. Maskin)

获奖理由:创立和发展了“机制设计理论”

职务: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

一句话点评: 马斯金将博弈论引入机制设计,提出并证明了纳什均衡实施的充分和必要条件,被称为“马斯金对策”。

26、2011年得主:托马斯·萨金特(Thomas J. Sargent)

获奖理由:“对宏观经济中因果关系的实证研究”

职务:美国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

一句话点评:萨金特使宏观经济分析从靠猜想走向靠数理模型,理性预测未来。

    责任编辑:李跃群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