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艺术节|艺术节20周年,艺术大家“回家”

澎湃新闻记者 杨宝宝
2018-10-22 12:04
来源:澎湃新闻

10月21日,“20·40 大家·回家”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20周年特别活动在浦江之畔的东岸·民生艺术码头举行。田沁鑫、秦海璐、杨丽萍、叶锦添、赵明、汤沐海、龚天鹏、沈伟、谭盾、尚长荣、魏海敏、焦晃等众多艺术家齐聚一堂,与大家分享与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一路同行的不解之缘。

1999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诞生。这个新生的艺术节迎来了许多大牌艺术家,也慧眼扶持了一批年轻艺术家。

在第一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初出茅庐的戏剧导演田沁鑫带来了话剧《生死场》。在这之前,很少有人听说过她的名字,而这个艺术节同样也才刚刚起步。

《生死场》成了田沁鑫的成名作,如今,她已经带着8部戏剧作品参加过上海国际艺术节,成为在艺术节展演作品最多的戏剧导演。

今年是上海国际艺术节成立20周年,又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当年从这里起步的田沁鑫担任总导演,汇集20年来和艺术节相伴成长的大家“回家”。

田沁鑫(中)是盛典的导演,20年前,在第一届艺术节上,她的话剧《生死场》引发关注

10月21日,“20·40 大家·回家”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20周年特别活动在浦江之畔的东岸·民生艺术码头举行。田沁鑫、秦海璐、杨丽萍、叶锦添、赵明、汤沐海、龚天鹏、沈伟、谭盾、尚长荣、魏海敏、焦晃等众多艺术家齐聚一堂,回到陪伴、扶持他们成长的艺术平台,与大家分享与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一路同行的“不解之缘”。

青年艺术家从这里启航

1999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首次举办,创建了中国与世界优秀艺术文化交流的平台,一路走来,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坚持“艺术的盛会,人民大众的节日”的办节宗旨,坚持走品牌发展之路,逐渐成为汇聚世界一流演艺资源、演艺人才的艺术“大码头”,同时也成为推广中国优秀文化,激活国内艺术原创力的创新“源头”。

20年来,上海国际艺术节为众多青年艺术家提供了机会和平台,让他们在这个舞台上启航。

2013年,田沁鑫话剧《青蛇》成为艺术节开幕作品,秦海璐(左)饰演青蛇

2013年,田沁鑫话剧《青蛇》作为上海国际艺术节委约作品为艺术节开幕。秦海璐扮演主角青蛇,连演10场,场场爆满,引起轰动。

“今天很感动。”时隔5年,秦海璐又一次和田沁鑫共同站在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舞台上,“感谢艺术节的委约,让我们有了这个作品,而且这个作品没有辜负艺术节的期望。”

《北京法源寺》《四世同堂》……田沁鑫的多部重要作品都曾登上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舞台,她依然感念上海国际艺术节最初的支持,“非常感谢当时上海国际艺术节给了我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导演公正的机会。”

去年的艺术节开幕交响乐作品《启航》让“90后”海归作曲家龚天鹏成为最年轻的开幕委约作品艺术家。很多人都难以相信,这样一部宏大的红色主题交响乐是出自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之手。但艺术节给了龚天鹏充分的信任去创作这样一部作品,从小就对红色文化感情深厚的龚天鹏成功了,“上海是一个很难让人不出作品的城市,不论从任何一个角度,都有说不完的故事。”

沈伟(左二)和谭盾(左三)分享和艺术节的故事

活动现场,华人编舞家沈伟将自己最负盛名的舞蹈代表作《声希》编排为当晚盛典的“特别版”献演。沈伟虽在西方世界早有盛名,但在国内观众的培养上,艺术节的平台却是功不可没。

华人编舞家沈伟将自己最负盛名的舞蹈代表作《声希》编排为当晚盛典的“特别版”献演

沈伟1995年前往纽约学习现代舞,2000年,就凭借《天梯》和《声希》在美国现代舞界一炮而红。而这位真正走入西方主流艺术视野的艺术家,在国内被了解的程度一直有限。直到2014年,沈伟才借由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舞台,首次带团在上海演出。

《声希》《春之祭》《天梯》《地图》……第一次与艺术节合作之后,沈伟将越来越多的代表作带到上海演出,4年时间,上海观众对他的舞蹈从认识到欣赏喜爱,艺术节为他培育出一大批观众,也让中国观众接触到更为丰富前沿的现代舞世界。

艺术家与艺术节共同成长

20年前,新生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也得到许多业已成名的艺术家支持,他们与艺术节相伴走来、共同成长。

骨折未愈的著名舞蹈家杨丽萍拄着双拐走上舞台。继《十面埋伏》之后,今年她和视觉艺术家叶锦添再次合作,带来了受艺术节委约创作的舞剧《春之祭》,“叶锦添老师主张新东方美学,我也守望民族文化多年。虽然《春之祭》是100多年前的西方文化经典,但我们希望共同以东方的、哲学、智慧、审美,创作出有自己特点的《春之祭》。”

拄着双拐的杨丽萍分享她与艺术节的缘分

杨丽萍是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老朋友”,从第二届就开始参加,至今已和艺术节合作过多部作品,还担任艺术节“扶青计划”的导师。杨丽萍表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跟她有着共鸣,都希望扶持新生代舞者,让中国的艺术、中国的舞台、中国的舞蹈艺术有后继有人。

“踏上这个舞台,有回家的感觉。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成就了我。” 著名编导赵明第一次参加艺术节的作品是舞剧《闪闪的红星》。20年来,他有两部舞剧《霸王别姬》《红楼梦》通过艺术节的开幕亮相,走向国际市场。今年,赵明把与艺术节的结缘之作《闪闪的红星》进行全新创作,新版芭蕾舞剧将在艺术节全球首演,再续自己与艺术节的20年之约。

上海上海有着深厚的古典音乐传统。这里诞生了“远东第一交响乐团”,也是世界知名乐团和音乐家争相献演的城市,同样也诞生了许多中国最优秀的音乐家。

著名编导赵明第一次参加艺术节的作品是舞剧《闪闪的红星》,今年,他的新编芭蕾舞剧《闪闪的红星》将在艺术节首演

“回家是最幸福的事。” 今年,著名指挥家汤沐海成为上海国际艺术节的首位驻节指挥。作为一位“老上海”,汤沐海见证了艺术节早期的筚路蓝缕,白手起家的艰难犹在眼前,如今艺术节已经越来越好,汤沐海早已把艺术节当成自己的家。

“回家,就是从‘家’里看世界。”作曲家谭盾在音乐方面有很多大胆出挑的实践,在上海这座活跃的城市,在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平台上,一切都成为可能,“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让世界范围内的城市都发光,它就像纽带一样,把创意者、投资者、教育者和很多的艺术家连在一起。可以说,国际艺术节在上海这个中国最活跃、最现代化的城市里,搭建起一座沟通桥梁,形成了一个艺术纽带,让城市更加闪光,让所有居住在这个城市里的人吸收艺术养分。”

当晚谭盾还透露,2020年贝多芬诞辰250周年之际,他将带来一部新的作品《九歌·合唱协奏曲》亮相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从《九歌》到《贝九》,从屈原到席勒,来一场东西方的对话。”

著名京剧艺术家尚长荣也是从第一届就参加了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元老”,当年和黄豆豆、廖昌永一起获得第一届艺术节的“艺术之星”。如今这位年近80的老艺术家仍活跃在艺术节的舞台上,活跃在京剧创新的道路中,去年献演艺术节的新编京剧《贞观盛世》,今年以全新的3D全景声京剧电影《贞观盛世》亮相,尚长荣也在身体力行,积极尝试传统京剧的新媒体“革新”。

著名表演艺术家焦晃动情朗诵《江芦的咏叹》

京剧艺术家魏海敏对艺术节的创新和包容同样印象深刻,2011年和2016年,她两次参加艺术节,作品却大不相同。2011年带来创新意识极强的独角戏《孟小冬》,魏海敏一个人挑起全场,又唱老生又唱青衣,还有歌曲唱段。2016年适逢昆曲600年,她参加了“600分钟600年——中国戏曲经典名家盛荟”,表演梅派经典剧目《贵妃醉酒》,“上海国际艺术节是一个包容传统、鼓励创新的平台。希望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创作不太一样的艺术。”

来到盛典的艺术家都和艺术节有说不完的故事。不仅是他们,艺术节20年来涌现了许多“大家”,他们在艺术节的舞台上成长,最终也用自己的艺术成果“反哺”大众。而人民大众给予所有艺术家的欣赏与信任,也让艺术节这棵曾经幼小的树苗,如今枝繁叶茂。艺术节20年来涌现的优秀作品与艺术人才,为中国、为世界艺术的舞台输送中国的“艺术力量”。

    责任编辑:张喆
    校对:丁晓